(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00)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赵 娜
(河北省涿鹿县赵家蓬中学075600)
英语教学不单是一门科学,更应是一门艺术。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充满青春的活力,而且还应有艺术家的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那么如何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艺术般的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教和学是课堂教学矛盾的统一体,作为矛盾双方代表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融洽的关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人常说“爱屋及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便会对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而且肯花大工夫学这门课程,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相反,一旦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其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厌学心理。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应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情绪变化,做到时时处处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可亲可敬,并将教师当作最可亲近的长者和朋友。同时,教师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从保护学生,尊重人格的角度出发进行妥善处理,绝不要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感情融洽、关系和谐,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艺术化。
生动有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仅靠讲几个与课文有关的笑话或是开几句玩笑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挖掘教材本身的有趣因素,使趣味有形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活泼,形式多样的特点,将英语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歌曲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在演唱中学习英语。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核心语言编辑成歌词,让学生配合熟悉的曲调进行演唱。这样,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歌曲悦耳动听,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习兴趣。此外,通过对话交流,进行小组表演也是增加课堂趣味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情境对话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表演时,不仅要语言流畅,语汇准确,而且要附以一些动作来配合表演。通过课堂表演,不仅促进了英语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今后的英语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唤起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欲望。一是教室布置英语化。教室的布置从班牌、课程表、宣传栏、学习园地乃至简单的通知都尽量以英语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英语知识,增加对英语的亲切感。同时,在课前、听力课时,要多组织学生欣赏、学唱英语歌曲。优美的英语歌曲可以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语言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的美妙的英语境界。二是教学方式英语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实现全英语语言教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教师可以配合以手势,让学生了解其中意义,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习惯并听得懂了。
新课改下的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里,一方面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在一节课上的45分钟内一直不停地讲,而是要多为学生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使其充分地吸收、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课堂,使之气氛活跃而且生动起来,帮助学生间建立一种能说、能练、能表演的氛围,让初中生展开自由的翅膀,遨游于无限精彩的英语学习空间。当前,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合作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其交往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现代外语教育家张士一先生曾指出:“要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汲取语言,因为语言是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映。”英语教学离不开英语文化的渗透。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在英语学习中,同样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为学生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时,还可以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还可以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在建议表达上,英国人说“Let'sgo!”(我们走吧!)美国人说:“Shall we leave?”(我们可以走了吗?),他们认为“Let'sgo!”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新教材中有许多涉及文化差异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教师都可将它们和文化背景及中英美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总之,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要想将英语课堂教学转变为一门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需要教师作出巨大的努力。只要肯下工夫研究,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