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周雪梅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 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间,如溶栓治疗的相关护理、急性期和病情稳定后的早期护理等[1]。但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坚持后续治疗和康复,在此阶段继续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2]。近年来,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患者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护理服务和指导,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45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9例,纳入标准: ① 均符合相关指南[3]中规定的诊断标准; ② 能配合完成量表调查; ③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4~73岁,平均(66.17±4.05)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55~75岁,平均(67.42±3.76)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出院评估与指导:出院前3 d,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功能[4]、整体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心理状态等,详细记录存在的健康问题,汇报给主管医师。在主管医师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手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指导建议,要求患者认真学习手册中的内容。每周举办1~2次健康讲座,召集待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中培训,对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期间生活方式、功能锻炼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并现场示范,详细解答患者疑问。
1.2.2制定回访计划: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向患者发放联系卡,卡内填写科室、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的电话。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电话随访一次,1~3个月后,每月随访一次,3个月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与患者约好门诊复诊时间,每月一次。
1.2.3康复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主要包括正确体位、床上活动、坐姿和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关节被动运动、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评估2组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QOL)及遵医情况。ADL以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包括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QOL包括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QOL,得分越高表明QOL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出院前后Barthel指数变化
2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后3、6个月均较出院前显著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出院前后Barthel指数变化 分
与前一时间比较,**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2组QOL及遵医情况比较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观察组按时服药40例(88.89%), 按时锻炼43例(95.56%),按时复诊44例(97.78%), 合理饮食42例(93.33%); 对照组按时服药36例(81.82%),按时锻炼35例(79.55%), 按时复诊35例(79.55%), 合理饮食34例(77.27%)。除按时服药外,观察组各项遵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QOL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约3/4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6],需出院后继续治疗和康复,因此,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延续性护理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看场所或同一健康照看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护理,即从医院到社区和家庭的延续。狭义的延续性护理,主要指由高级别的护士为出院患者制订全面的出院计划,在其病情康复期间提供电话、家庭、电子邮件等随访,并及时告知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等[7]。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狭义的延续性护理内涵。一项针对初发脑卒中患者的调查研究[8]显示,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为65.00%~94.12%,其中对疾病知识和安全用药的需求最大,分别为94.12%和92.16%,其他需求包括康复锻炼指导、血压控制及自我监测、饮食指导等。陈谷兰等[9]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主要包括疾病信息、护理技术、卫生资源、经济支持及家庭支持等。周素萍[10]、席静文等[11]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ADL、遵医行为,提高QOL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Sauser K, Burke J F, Reeves M J,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ritical appraisal of quality measures forthe emergency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 Ann Emerg Med, 2014, 64(3):235.
[2]Harris C. Return to work after stroke: a nursing state of the science[J]. Stroke, 2014, 45(9): e17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 146.
[4]Gocan S, Fisher A.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by nurses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implementation of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J]. Can J Neurosci Nurs, 2008, 30(3) 31.
[5]Schaapsmeerders P. Long-term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J]. Stroke, 2013, 44(6):1621.
[6]Bangalore S.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 Am J Med, 2014, 127(20):728.
[7]许继晗, 苏永静, 黄贤丽, 等. 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6): 83.
[8]张小燕, 许继晗, 苏永静, 等. 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7): 294.
[9]陈谷兰, 李壮苗, 何琼霞. 脑卒中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7): 1.
[10]周素萍, 林强, 蒋桂花, 等. 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2): 9.
[11]席静文, 张莹, 董凤娇.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7): 26.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2630)
收稿日期:2015-03-18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115-02
DOI:10.7619/jcmp.2015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