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婷婷
(新湖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更多地、更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实验进行理解,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 对实验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因素,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使用的教学手段。新一轮的课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的能力。在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时,可将化学实验分为“常规实验”、“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设计”三类,以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能力。
化学常规实验是整个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常规实验的教学,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学生实验原理的掌握,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在“过滤液体”实验中,学生必须掌握过滤的原理是:让液体通过具有细微空隙的材料,使不溶性物质被截留而除去,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2)学会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在“氧气的制取”中,选用什么样的化学试剂和装置最合适? 为什么可以选择用高锰酸钾加热法制取氧气? 用什么方法可以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 通过对材料和实验仪器的选择,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学生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包括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以及操作动作的正确性。如应知道制取氧气收集完毕时是先移导管再灭酒精灯,还是先灭酒精灯再移导管,怎样给物质加热等。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和配备试剂, 能够做到独立完成实验,细心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及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常规实验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到相应的实验结果,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展示自己的想法。
探究实验是常规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它是指实验者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实验来回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培养质疑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在某些实验操作中,经常出现“不能”、“不准”、“注意”、“必须”等字眼。如果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根据结果比较得出结论。例如在“水的净化实验”当中,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为什么滤纸要紧贴漏斗壁,如果不紧贴的话实验结果会怎样? 滤纸的边缘一定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液面一定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如果高于会怎样? 三靠是指: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又会怎样? 另外还可以对实验试剂、装置提出建议,学生通过比较实验,通过分析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2)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学生按照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探究实验的步骤一般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与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等。
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设计为例(表1),学生刚学过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实验。
表1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实验前,实验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自主设计实验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
此外,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延续和补充。要想真正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仅在课堂内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生动活泼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在学了“碱的性质”一节知识后,可以增设“叶脉书签制作”这一课外小实验。学了溶液后,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溶剂去除织物上的污渍。在家庭条件下探究可乐、啤酒中气泡的成分是什么? 铜或者铁生锈的条件等。这些活动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灵感,使他们的实验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地开发和提高。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1)实行三维评价。在实验评价中,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更多地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殊不知,后者能使学生从内心上确立起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国家培养科技和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检验都局限在笔试上。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在平时的学科考试中增设实验操作考查项目。考试时可采用抽签方式,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要考查的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当场给出分数,并及时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能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在常规实验中,可制定评价记录表,从“课前准备”、“守纪情况”、“实验参与性”、“实验规范”、“桌面整理”、“观察与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每一项中再设置不同等级的小项,如把“实验参与性”分为“积极动手,能独立完成”、“动手操作,需要借助他人帮助”、“不愿动手”等,每项设定分数, 及时公布每节实验课小组及个人得分,定期对优秀个人和先进小组进行嘉奖。
在实验教学当中,要建立起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考核,应该考虑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修培训以及课改的推进情况等。对学校的评价,要将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实验用品的采购、实验的开出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总之,新课改重视实验教学。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2]胥兰.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9):115-117
[3]宾艳.浅谈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4):82
[4]余文森.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