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人性化战略的思考

2015-03-12 16:40杜赪
科技资讯 2015年24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和谐校园学校文化

杜赪

摘 要:人性化战略具有学校文化战略特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给人以情感温暖,心理疏导和精神力量,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学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科学研究氛围,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以弘扬学校的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引领优秀人才培养、引领学术发展、引领社会服务为目标,以文化载体,文化品牌和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人性化 学校文化 管理思想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96-02

在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时代进步和学校迅速发展,人文、人性化观念在规划中愈加体现。从学校使命看,“牢固树立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校的事业发展与师生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创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局面。这是对人的重视,是学校几十年发展的文化积淀结果,可以说战略规划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在“十二五”收官、谋迎“十三五”之年,围绕人性化战略的特点谈一点个人思考。

1 人性化战略的精髓是治心

(1)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先管人,管人必治心。管学生,管人管心,需要大心态大智慧。心理管理是管理最高法则。给人向往,给人希望。带着爱心,实现人性化管理。让和谐舒展一些那才是心理和谐。管理同时,着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及适应环境能力,帮助人们进行一定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达到降低或消除不良心理状态。给人以情感温暖,心理疏导和精神力量,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

(2)就学校而言和企业不相同,有教工,有来自全国各地尚未进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各个心理,条件,习惯不尽相同,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增大,就业面临的障碍问题;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愈见微妙,长期身心劳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学校表现出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教工,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维护学校或单位稳定,已成为重大课题。

(3)人性化功效与方法。

①稳定人心:每个人的事业,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境和挫折面前承受力有限,会产生悲观失望念头,无心工作与学习,责任心放松或没有。“士为知己者死”,可见,知道或了解学生“困难处境”是多么重要,因此,懂得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内心,探索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想,所盼,思想动态,并站在他们立场上理解他们,不要把“90后”“80后”放嘴上,后面还有“00后”呢!

②激发教学、学习热情:若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项教学、学习活动,很难避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疲劳感与厌烦情绪。如不及时很好地调整心态,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通过人性化管理、正确引导他们,能最大限度地缓解教学、学习压力,消除烦恼的影响减少失误,提高效率,能心情愉悦地工作学习。

③时刻牢记:要用援助之心,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一点人性化,多一点心灵疗伤,多一点以人为本。

④工作方法:要针对学生不同心理现象,心理咨询,建立机制,制定援助方案,及时疏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否则会造成心理障碍,危机,甚至心理疾病。如富士康员工跳楼,“长江桥下救轻生”的悲剧就是有力的证明。面对学习家庭困难,找工作不顺,学校组织更应对他们给予特别关爱,为他们“减压”,努力寻找机会,明确努力方向,辅导职业生涯。一样是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全吃同样的药显然不合适。如同平时在家吃饭,仅有米饭馒头,是不够全面的,适时补充些品种“花样小菜”,定会起到香甜可口,增进食欲的作用。

2 人性化战略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校的决策、教学、信息等管理活动,要推行调查研究、会议座谈和民主协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也包含“人本”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战略特点,战略规划要把握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知识的创造者,运用者和传播者。

在管理架构上体现人性化,在教学活动中追求人性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推行人性化。这些人性化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师生员工的安全、职业道德上,尊重员工的权利,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提高员工素质;把教工收入水平单列作为一种目标追求,同时把教工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激励及培训开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量和质”的需要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学校是社会组织的一个单元,形形色色的人集结在同一学校,各人不同特点和气质都会在其中凸显,什么叫“察言观色”,就是要多加观察,多分析,多了解,通过细心观察来捕捉学生思想变化。

3 人性化战略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人性化战略不可回避地要实现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为学生也为教工,而且要为学校、为社会,这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学校发展一定要注重突破两个瓶颈“人才和财经”未来要继续加强新老校区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质量工程以及改善教职工福利与实施惠民工程等,这是人性化战略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更高责任。我深有感悟学校战略规划,是一部对学校、对教工、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规划,是一部坚持传承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适用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人才培养特色”。

在以“人性化战略”为切入点感悟战略规划的同时,作者并没有提及“感情管理”的人性化战略特点,情有时胜于理,情感是一种战略资源,是高境界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的最高管理境界是感情管理,如果不处理好“义、情、利”三要素的关系,就达不到管理目的,相信通过学校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性化战略的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会迈向更高的一步。

4 创造优美环境,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要我上课”为“我要上课”

优美的工作环境,能净化,美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不稳定行为,有利师生的身体健康。要贴近岗位,力求新颖活泼。一个人说话是否能够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和说服人,与他的成长经历,职位,年龄,没有必然关系,要看这个人说话含“金”量,心灵沟通一通百通。在处理违章,违规教工、学生时,政工干部要用最温和的方式,靠罚不是最有效的。多一些正面引导的语言,少一些“违者罚款”或禁止性,命令式的语言。举一个例子“太阳和风”:有一则《太阳和风》的寓言故事。太阳和风比能力(厉害),碰到一位穿大衣的老人。风说:“我能吹掉他身上的大衣!”于是风开始发力,起初老人的衣服飘了起来,随着风越来越大,老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风未能成功!这时,太阳从躲着的云后面走出来,微笑着用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老人,慢慢地,老人感到身上越来越热,最后索性将大衣脱掉了。最后太阳对风说:“温暖和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力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通过情感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既要“管”也要“理”。管用制度用手段而“理”则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不以罚代教。少用杀气腾腾,充满血腥,令人毛骨悚然只能像老人一样:风越吹得很,衣服越裹得紧。

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用文化力量沟通感化和拨动师生内心深处“我要学习、工作”这根弦,才能带来和睦校园文化氛围。

5 评价与感后语

人性化战略具有学校文化战略特性,是核心管理思想加契约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如理工大的规划中写到 “学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科学研究氛围,提倡学术自由……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要坚持传统学校优秀历史文化,以弘扬学校的大学精神(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为核心,以引领优秀人才培养、引领学术发展、引领社会服务为目标,以文化载体,文化品牌和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过程中沉淀、积累了较为积极与丰富的学校文化因子,氛围日趋浓厚,形成了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末期,学校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影响的文化活动达100场次,获国家级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奖项35~40项,特色文化素质课程30门,这也体现了学校和谐发展的战略特点。单看校标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英文缩写“WUT”为基础,以动感的形式构成流畅的图形,形态和色彩组合上既有时代特征,又不乏理性与文化内涵。同时还呈现出汉字“山”的草书形式,具有流动、飘洒的“水”的表征,其寓意是要求师生要吃苦耐劳,勇克艰难险阻,有“水”的精神——遇山绕山,遇海融海。把师生员工融入到理工大这个大家庭,大团队中来。同时校标以旋转、交融、发散和飞扬的形体,动感、紧凑的造型反映了武汉理工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高昂、积极、饱满的精神风貌。要尊重每位师生员工的情感与劳动,学生和教工共同进步,学生和学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武汉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3)[Z].

[2] 杨青.如何用“心”做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工友杂志,2013,151(7):38-39.

[3] 刘红松.战略管理新思维[J].武汉大学企业总裁研修班课程讲义,2011(5).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和谐校园学校文化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