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齐,陈翰博,张 力,张志超,向 东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有滤泡分化、完整包膜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约占到甲状腺肿瘤发病的70%~80%,常伴有囊性病变发生[1-2],手术切除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锥体叶是胚胎阶段甲状舌导管尾端未被吸收、继续发育形成的自峡部向上延伸的锥状组织,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发生率较低,易误诊,在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 例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4年8 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手术治疗患者7 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颈部包块就诊,可扪及颈部正中有包块,随吞咽上下活动,表面光滑,经彩超、CT 检查见舌骨下层气管之前存在扁圆形囊实混合回声,边界清楚,高度怀疑为甲状腺锥体叶肿瘤,拟行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 其中男性2 例,女性5 例,年龄22~64(48.4±5.6)岁;发现包块至就诊2~6 个月,其中2 例有过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史。
1.2 手术方法 颈丛阻滞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颈前胸锁关节上方2~3 cm 横向弧形切开, 分离颈阔肌与颈前筋膜间隙的结缔组织,到达舌骨水平偏上,纵向切开颈白线,左右牵拉颈前肌,充分暴露甲状腺; 见在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存在颈前包块,上下端与舌骨分离, 与CT 检查一致, 颜色为蓝色偏暗,肿块周围存在包膜,直径2~4 cm,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 将肿块完全切除后,从中剖开,内见淡红色实质,部分褐色液体,取样送检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包块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及部分甲状腺组织,存在囊性病变。 确诊为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逐层缝合切口后完成手术。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 个月空腹采集清晨静脉血3 ml, 放入无添加剂玻璃试管内,3500 r/min 离心分离血清,-70 ℃冻存, 统一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用德国Bayer 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ACS: 180)及其诊断试剂盒。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12 个月,观察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85(65.4±7.3)min;术中出血量20~40(28.5±5.4)ml;术后住院时间4~7(5.3±1.2)d。
2.2 甲状腺功能改变情况 从表1 可见,与术前比较,术后6 个月,患者血清T3、T4、FT3、FT4、TPOAb无明显变化(P >0.05),TSH 有所下降,TGAb 有所上升(均P <0.05)。
2.3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术后未发生1 例切口感染、邻近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
甲状腺的解剖结构由左右两腺叶及之间的峡部组成,部分发育不良者,甲状腺舌管在发育过程中会向上延伸,形成锥状腺叶,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这种由于胚胎发育所致的特殊形态甲状腺叶即甲状腺锥状叶。 甲状腺锥状叶在正常状态下对人体甲状腺功能及体感无明显影响[3],临床报道甲状腺锥状叶在健康人群中检出率为1%~80%,差异巨大。 且有研究认为[4],甲状腺锥体叶在甲亢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女性人群偏多,年龄偏低。 甲状腺锥体叶腺瘤的发病率较少,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包括Kiss 基因、癌胚纤维连接蛋白(oncFN)、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钙粘蛋白(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包壳素(involuc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因素有关[5]。 当患者出现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后,往往会由于颈部包块迅速增长而出现恐慌就诊,扪及包块质地结实,表面光滑,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由于临床少见,极易被误诊为甲状腺舌管囊肿,特别是甲状腺舌管囊肿发病年龄普遍较低,因此,对年龄较低患者误诊率较高。 手术治疗时可能对舌骨进行剪断,带来不必要的损伤[6]。 一般情况下。 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与舌管囊肿相比,发病年龄偏高[7],本研究30 岁以下患者仅1 例,平均年龄(48.4±5.6)岁,远高于舌管囊肿者。 另外患者极少存在囊肿炎症, 影像学检查CT 可见扁圆形低密度影,为囊实混合回声,边界较为清楚,而解剖学可见包块颜色为蓝色偏暗,肿块周围存在包膜,且其尽端无明显细蒂穿过舌骨体或并不经盲孔方向走行,囊肿无炎性症状,肿物下方存在索状带,向甲状腺延伸,这些均可较为显著地与甲状腺舌管囊肿进行鉴别[8]。
表1 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n=7)
对于甲状腺椎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主张手术治疗,采用甲状腺锥体叶摘除术治疗,并快速送病理检查[9],手术创伤较小,位置较浅,解剖位置与传统甲状腺腺癌切开位置相同。 在暴露肿瘤过程中,主要注意观察其与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除等待病理报告时间外,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低,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其主要术后并发症除了切口感染外,主要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腺峡部、两叶的损伤,因此,在解剖时应注意对喉返神经的暴露和保护。 由于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因此,可令患者反复发音,减少软组织损伤。 本组7 例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随访6~12 个月,均无复发病例。 甲状腺功能检查,术后6个月患者T3、T4、FT3、FT4、TPOAb 无明显变化,表明甲状腺锥体叶切除后,从长期来看甲状腺功能状态并无明显改变。 TSH 有所下降,TGAb 有所上升,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受损后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液有关[10]。 对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手术摘除后长期甲状腺相关腺瘤复发及甲状腺功能改变情况。 仍需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综上所述,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病变在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检查中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完善的术前检查、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能够较好地消除肿瘤,减少误诊,术后复发率较低,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
[1] 秦阳, 王玲, 吕晓娟, 等. NF-κB p50、NF-κB p65 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8): 148-150,153.
[2] 李昊昱, 袁贤瑞, 廖艺玮, 等. 显微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垂体功能保护技术探讨[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39(2):136-141.
[3] Llamas-Gutierrez FJ, Falcon-Escobedo R, DeAnda-Gonzalez J, et al. Spindle epithelial tumo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hyroid (SETTLE): report of two cases (one associated with a parathyroid adenoma)[J]. Annals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2013,17(2): 217-221.
[4] 苏力夫, 张生彬, 朱永蒙, 等. 彩色B 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30 例报告[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5): 97-100.
[5] 王大卫, 王刚, 武林枫, 等.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11): 1431-1434.
[6] 赵敬柱, 于洋, 李亦工, 等.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 2013, 40(13): 796-798.
[7] 木扎帕尔·阿不都克热木, 别克扎提, 多斯波力, 等. 分化型甲状腺癌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比较和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7): 1121-1123.
[8] 田文, 姚京.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选择[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 34(1): 52-55.
[9] Levy GH, Marti JL, Cai G, et al. Pleomorphic adenoma arising in an incidental midline isthmic thyroid nodul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Human Pathology, 2012, 43(1): 134-137.
[10] 赵琴, 王晓荣. 老年甲状腺癌超声影像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3): 3613-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