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5-03-12 09:31陈贞君傅祥浈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脑脊液入院

陈贞君,傅祥浈,李 华

颅内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疼痛、呕吐等症状为主,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1]。 常规抗感染治疗虽然有效,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临床疗效降低。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新的抗生素,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 为了探讨利奈唑胺对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近年诊治的颅内感染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并与常规使用的万古霉素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我院诊治颅内感染患者80 例,原发病:车祸伤20 例,高处坠落伤23 例,工伤事故伤17 例,烧伤15 例,其他5例。 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频率>30 次/min,收缩压<90 mmHg,外周血白细胞数>10 000 个/mm3或白血球减少症 (总白细胞数<4500个/mm3)。 根据患者就诊日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1.4~78.8(54.3±0.8)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1~5.9 (3.2±1.1)d。 对照组40 例,男20 例,女20例;年龄30.3~76.9(53±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1.2~5.8(3.4±1.6) d。 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护理方案完全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年龄、病程、原发病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 符合颅脑感染诊断标准[3],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持续或间断性发热,体温>38 ℃,恶心、呕吐等。排除标准: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者;病历资料不全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4]。

1.3 方法

1.3.1 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液和脑脊液病原菌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1.3.2 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临床症状、病史等,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降温、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抗休克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国药准字H20033366),1 g/次,2 次/d,连续使用6 d;实验组则静脉滴注利奈唑胺[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 (美国),批准文号:H20130609],600 mg/次,2 次/d,连续使用6 d。 此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的增减药物剂量[5-6]。

1.4 检测指标 治疗过程中, 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治疗3 w 后,对两组进行脑脊液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葡萄糖、蛋白质等,严格遵循有关试剂和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疗效标准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与入院前相比明显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异常;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无好转。

1.6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例和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 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6 d 后,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脑脊液检查结果 治疗3 w 后, 实验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数、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均P <0.05,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用药1 w 后,3 例出现恶心、 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7.5%;对照组7 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表2 两组治疗3 w后脑脊液检测指标比较(n=40)

3 讨论

颅内感染在脑外伤或脑手术后发生率较高,且引起患者颅内感染病菌主要为MRSA、MRSE 等[8]。目前,对于颅内感染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本院常用抗感染治疗药物以万古霉素为主。 万古霉素治疗虽然有效, 但是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MRSA、MRSE 等对其敏感性大大降低[9]。

近年来,利奈唑胺在临床上较多地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10]类似。利奈唑胺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抗感染药物,与其他抗感染药物相比优势较多。 其对于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且对于临床上分离的多种对万古霉素耐药病菌敏感[11]。同时,颅脑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时,药物作用部位以及方式比较独特,在固有性或获得性耐药特性的阳性细菌中都不容易与其他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等产生交叉耐药,并且利奈唑胺在患者体外也不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w 后,实验组白细胞数、 多核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而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利奈唑胺治疗对于改善脑脊液的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颅内感染效果好于万古霉素,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赵明亮, 孙世中, 杨细平, 等. 利奈唑胺治疗14 例神经外科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 24(3): 175-178.

[2] 李连弟, 何宏, 单亮, 等.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2):5-7.

[3] 邹琳, 刘长庭. 利奈唑胺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3):399-401.

[4] 郭代红, 王丽, 陈超, 等. 410 例住院患者的利奈唑胺用药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 8(4): 69-74.

[5] 王虎军, 吴雪, 徐琳. 利奈唑胺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前瞻性分析[J]. 中国药房, 2010, 21(34):3231.

[6] 董海燕, 董亚琳, 王雪, 等. HPLC 法测定人血清中利奈唑胺浓度及其临床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30(2):199-203.

[7] 钟琪, 王伟, 李鹏, 等. 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 华西医学, 2011, 26(3):359-362.

[8] 罗雯媛. 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患者中测定意义[J]. 河北医学,2011, 4(23):486-488.

[9] 李加胜, 张敏, 吕春华. 小儿颅内感染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 5(12):522-524.

[10] 孙纯广, 白楠, 蔡芸, 等. 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10):772-776.

[11] Tobin CM, Sunderland J, White LO. A simple isocrati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ssay for linezolid in human serum [J].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1,48(5): 605-608.

[12] Michalska K, Pajchel G, Tyski S. Determination of linezolid and its achiral impurities using sweeping preconcentration by micella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2, 48(2): 321-330.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脑脊液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脑脊液切口漏的修补治疗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