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永平 邓婷婷 曾满生 卢 婷 席 罡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以外的一类较为常见的心绞痛类型[1]。临床上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2]。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3]。治疗上主要以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和减少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进展为原则,药物治疗上可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减少与防止粥样斑块出血坏死及血栓脱落,进而改善心肌氧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
以往应用西医西药治疗,患者虽然临床起效快,但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加重,且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头痛等比例较高,对全血黏度、机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细胞比容等无明显作用[5]。血栓通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6]。将其应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从根本上调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7]。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栓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 年制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X 线检查提示:①心尖向下向左延伸;②相反搏动点上移;③左心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④左心室与脊柱重叠;⑤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并诊断为左心室肥大。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47~68 岁,平均(56.3±2.9)岁,病程3 个月~5 年,平均(2.1±0.3)年,分型:恶化劳力型16 例,初发劳力型12 例,静息型7 例,变异型3 例,梗死后型2 例,合并高血压者31 例,糖尿病者19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者16 例,高脂血症者15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3例,年龄47~69 岁,平均(56.3±2.8)岁,病程3 个月~5 年,平均(2.1±0.4)年,分型:恶化劳力型16 例,初发劳力型13 例,静息型7 例,变异型3 例,梗死后型1 例,合并高血压者32 例,糖尿病者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者15 例,高脂血症者14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型及合并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治疗期间合并有血栓性疾病、对使用药物过敏、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3 个月内实施腹盆腔、血管、颅脑、骨折等大型外科手术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衰、肝肾功能障碍者。
所有患者均实施卧床休息、吸氧、辛伐他汀调节血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改善患者预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根据患者的血压决定是否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及调节血管弹性等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山东鲁南贝特制药,国药准字H10940039)治疗,起始给药速度为60 μg/min,最大速度≤120 μg/min,1 次/d 静脉给药。观察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起始给药速度为30~60 μg/min,最大速度≤60 μg/min,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国药准字Z44023082),由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5 ml/次,1 次/d。两组均以连续治疗2 周为1 个疗程。
治疗满1 个疗程后序贯对所有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3 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如全血黏度(旋转法)、纤维蛋白原(亚硫酸钠盐析法)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免疫抑制法)、肌钙蛋白(ELISA 法)及左室射血分数(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小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细胞比容小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CK-MB、肌钙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肌钙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K-MB、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K-MB、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观察组发生头痛头晕、面色潮红、消化道不适及体位性低血压的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治疗后观察组每月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s)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s)
西方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而发出现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的血流量下降,血小板大量聚集而导致血栓的形成或因冠状动脉的痉挛导致心肌急性缺氧,进而出现缺血性心绞痛[8]。祖国医学则将本病归为“厥心痛、心痛、胸痹”之范畴,属于“不通则痛”之理论[9]。治以活血化瘀、通经去痛为本。血栓通主要由三七之块根提取物组成,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学提示,其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并具有一定的促纤溶效应,同时还能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增强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体内的过氧化物有一定的清除作用[10]。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小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静脉给予血塞通后,显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延长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启动时间,进而降低机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栓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细胞比容,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相对对照组明显[11]。针对CK-MB、肌钙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研究发现,虽然两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观察组联合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后,有效改善了机体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组织血流量,进而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逆转有关[12-13],心肌损伤的指标CK-MB和肌钙蛋白得到改善,同时左室射血分数随着心功能的改善,外周阻力的降低,心肌收缩力增强,后负荷降低,进而左心室分钟排血量增加[14]。对于治疗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头痛头晕、面色潮红、消化道不适及体位性低血压的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血栓通后,将单硝酸异山梨酯初次用量及最大用量均降低一半,且血栓通作为中药制剂,其临床起效相对较缓和,且作用持久,故较少发生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对于临床症状方面,每月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血栓通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15],减少冠状动脉阻力[16],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17]等作用,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氧供应,解除和减少冠脉痉挛比例,进而缓解心绞痛[18]。
综上所述,血栓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刘霞,侯宝松,张丽花,等.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A):30-31.
[2]Safronova EA,Mironova TF,Shadrina IM.Autonomous pharmacodynamics of organic nitrat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Klin Med(Mosk),2013,91(7):32-38.
[3]Schwarz S,Blessberger H,Kammler J,et al.Iatrogenic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stenosis early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presenting with T-wave-pseudonormalization[J].J Cardiothorac Surg,2015,10(1):36.
[4]尚伶俐,李玉霞,李莉.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5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01-102,111.
[5]罗金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11-12.
[6]程守廉,胡佳佳,应鑫.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886-887.
[7]Tra J,van der Wulp I,Appelman Y,et al.Adh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the prescription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medication at hospital discharg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multicentre study[J].Neth Heart J,2015,23(4):214-221.
[8]东洋,于睿.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93-94.
[9]王玮,张玉东,贺欣.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4-15.
[10]严华,余志杰.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4):124-125.
[11]程光慧,张子立,李俊娟,等.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17-18.
[12]李利军,赵嫦姣.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4):399-403.
[13]吕先光,王荣平,李进兵,等.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9):1011-1014.
[14]罗先才.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00-305.
[15]熊晓荣.卡维地洛与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1):44-47.
[16]薛峥.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NTpro-BNP 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18-119.
[17]王东.血栓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6):193-195.
[18]李妮妮.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