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24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3-09 08:56刘宪军
中国药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西沙药品

刘宪军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北京 101149)

1 824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刘宪军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北京 101149)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2008年至2013年上报的疑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告1 824例,按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转归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 824例报告中,患者超适应证用药较突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症状、胃肠系统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以全身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为主。结论 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的安全性,应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加强用药过程监护,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莫西沙星;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莫西沙星是第4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体内活性和生物利用度高、更少或更晚引起细菌耐药等特点,临床使用日渐广泛,但其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也逐渐增加。现通过对1 824例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莫西沙星致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接收到的北京市疑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1 824例。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转归等,并参考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诊疗指南判断临床用药是否合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报告类型及评价:1 824例报告中,严重报告(已知的+新的)共计132例,占7.24%;新的报告共计143例,占7.84%。详见表1。根据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4例,很可能878例,可能857例,合计1 739例,占95.34%;其余为可能无关。

患者一般情况:1 824例报告中,11例患者性别不详;其余1 813例患者中,男826例(45.56%);女987例(54.44%);52例患者年龄不详;其余 1 772例患者中 18岁以下 1例,18~60岁788例,60岁以上985例,平均年龄(61.12±20.53)岁;117例患者民族不详,其余1 707例患者中汉族1 659例(97.19%),少数民族48例(2.81%)。

表1 2008年至2013年莫西沙星致ADR报告类型分布(例)

药品因素:2例剂型不详;其余1 822例中注射液 1 480例(81.23%),片剂342例(18.77%)。25例剂量不详;另1 790例报告符合说明书剂量,占98.14%;9例日剂量小于400 mg。用药原因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还包括肿瘤、前列腺增生、心功能不全、骨折等非感染性疾病。详见表2。

表2 莫西沙星用药原因构成[例(%),n=1 824]

表3 莫西沙星致ADR累及器官及系统

ADR临床表现及系统分类:见表3和表4。 ADR转归:1 824例患者中,1 749例(95.89%)好转或治愈,

6例死亡(癫痫大发作2例,暴发性肝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接合菌病各1例),3例留下后遗症。

2.2 分析

2.2.1 不良反应分析

1 824例莫西沙星致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精神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用药部位损害、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与发生ADR的整体人群相比,男性比例较高,发生神经/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胆系统的患者年龄较大。

全身性损害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20 min内,因发现和抢救及时,未发生死亡事件。药物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已致敏的机体接触相应的过敏物质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迅速释放大量的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质,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有效血容量下降,累及多种器官,常可危及生命[1]。因此,在应用莫西沙星时,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做好抢救准备,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表4 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莫西沙星致神经精神症状较多见,且临床表现颇多[2]。本研究中,神经/精神系统损害在严重不良反应中排第2位,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幻觉、谵妄、精神障碍等。莫西沙星具有很好的脂溶性,能较好地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反应[3]。莫西沙星引发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群体大多为老年患者,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排泄速度减慢所致。因此,对于有癫痫病史、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减退、高龄老年患者,应慎用莫西沙星。近年来,莫西沙星引发刺痛感、感觉迟钝、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热感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报告增多。2013年11月2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第5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到了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本研究发现,应用莫西沙星后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为6.0%,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药物后,症状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灼烧感、刺痛感、麻木感和/或虚弱或其他感觉方面的改变,如发现应及时停用,替换为其他非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肝胆系统损害在严重不良反应中排第3位,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型肝炎、肝衰竭,这可能和莫西沙星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有关。国外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莫西沙星有暴发性肝炎并引起肝衰竭的报道[4]。2010年加拿大更新了莫西沙星的说明书,增加了该药品会导致罕见的严重肝损伤风险这一重要安全信息。在我国,莫西沙星片剂和注射剂的说明书也已经更新,禁用于有严重肝损害的患者。因此,医师在处方莫西沙星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肝脏疾患史,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权衡用药利弊。

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晕厥、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其机制可能是该药会导致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通过阻断心肌细胞中的钾,抑制延迟复极,从而延长Q-T间期。莫西沙星引发的严重心血管系统损害容易发生在一些特殊的高风险人群中,如女性及老年患者,有心脏基础疾病,低钾或低镁血症,肾功能不全,联合使用其他延长 Q-T间期的药物,联合使用CYP450抑制剂的患者[5]。因此,临床应关注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尤其对于上述这些特殊的高风险人群。

本研究中,有3例莫西沙星引起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其中2例在应用莫西沙星1 d后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最高5 964 U/L),及时停药并给予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另外1例为80岁男性患者,初期使用阿托伐他汀,20 d后肌酸激酶由130 U/L升至741 U/L,第28天因肺部感染加用莫西沙星,第29天患者肌酸激酶升至3 565 U/L,停药10 d后,肌酸激酶逐渐下降至54 U/L。国内莫西沙星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外Sanjith等[6]曾报道1例老年女性因尿路感染,静脉滴注莫西沙星4 d后,出现横纹肌溶解。临床在应用莫西沙星时,应避免和可能增加发生横纹肌溶解风险的他汀类等药物联用,同时应在用药初期密切观察患者肌酸激酶变化,一旦出现肌酸肌痛要及时停药。

2.2.2 不合理应用

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小儿骨、关节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莫西沙星禁用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患者。但报告中有1例患者用药时处于妊娠状态,服用4 d后停药,29 d后医院检查时发现胎儿停止发育,终止妊娠。1例年龄为14岁女性,因发热服用莫西沙星片剂出现皮疹。莫西沙星的说明书适应证为成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复杂腹腔感染。发生ADR的患者中,仅有75.05%的用药符合说明书所列适应证,有12.0%的患者用药原因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盆腔感染、胆道感染、肠道感染、胃部幽门螺旋菌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虽然已有文献报道莫西沙星在上述疾病中有应用,但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缺乏循证支持,也没有获得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另有约9%患者的用药原因是发热、预防感染以及肿瘤、前列腺增生、心功能不全、骨折等非感染性疾病,这基本上属于不合理用药。因此,临床应加强用药管理,避免超适应证及无感染指征用药。

3 结语

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新的、严重的更为突出。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3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莫西沙星引起的肝损害进行了警示,2013年第5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莫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进行了警示。因此,临床医师应关注莫西沙星的安全性,在处方莫西沙星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临床应用合理,对过敏体质或者有药物过敏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患者慎用,严重肝损伤患者、未成年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1]王 玲,程立顺,程凤霞.过敏性休克23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103.

[2]陈国英.莫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5):58-59.

[3]袁 华,封宇飞.79例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5):288-290.

[4]Verma R,Dhamija R,Batts DH,et al.Moxifloxacin induced fatal hepato toxicity in a 72-year-old man:a case report[J].Cases J,2009,2:8 063.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9):646-654.

[6]Sanjith S,Raodeo A,Clerk Abet,et al.Moxifloxacin-induced rhabdomyolysis[J].Intensive Medicine,2012,38(4):725.

R969.3;R978.1;R954

A

1006-4931(2015)13-0056-03

刘宪军,硕士研究生,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10-69543901-3389(电子信箱)xjxianjun@163.com。

2014-08-29;

2014-12-18)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西沙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