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和临床对策

2015-03-09 08:56周文莉李红刚朱本淑
中国药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巴坦药制剂抗菌

周文莉,李红刚,朱本淑,王 旭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

我院7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和临床对策

周文莉,李红刚,朱本淑,王 旭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20)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医院2012至2013年收集的70例ADR病例,对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的具体药品、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70例ADR报告中,性别无明显差异;年龄以41~60岁和18岁以下发生率最高;药物种类以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3大类为主,涉及的具体药物品种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主;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疹最多见,过敏性休克和重症药疹最严重。结论 临床应着重加强对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的监管,以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对ADR应严格监测,提高医疗质量。现就我院2013年至2014年发生的70例ADR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救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至2014年收集到的70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具体药品、给药方式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新发现的和严重的ADR进行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

报告来源:70例 ADR中,报告者为护士50例,医师11例,药师9例,分别占71.43%,15.71%和12.86%。

患者一般情况:70例 ADR患者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0~18岁20例(28.57%),19~40岁8例(11.43%),41~60岁26例(37.14%),61~80岁11例(15.71%),80岁以上5例(7.14%)。

临床表现与药物种类相关性:70例ADR均由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引发ADR的药物,按药物属性和药理作用分为表1中的8类。ADR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把发生ADR的临床表现分为6种:其中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和重症药疹,最轻微的为注射局部不适,最多见的为过敏性皮疹。详见表1。

表1 ADR的临床表现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发生ADR的药物排名:结果见表2。

表2 发生ADR药物排名(例)

ADR患者预后:有1例重症药疹转院,其余69例ADR经抗过敏或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或痊愈。

2.2 分析

2.2.1 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18岁以下未成年人达28.57%,原因可能有:一是新药临床试验阶段一般不以未成年人为试验对象,这就使得未成年人发生ADR的风险增大[1];二是未成年人全身各大系统及各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一些在成人中不易出现的有害反应,很容易在未成年人中出现[2];三是儿童对药物代谢缓慢,一旦发生ADR,多较严重。40~60岁患者占最大比例,原因可能有:此年龄段的26例患者中有22例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其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都会发生变化,药物半衰期会延长,产生过高的血药或组织药物浓度,最终导致ADR的发生,说明疾病的复杂程度与ADR发生之间有相关性[3];26例患者中有20例病情较重,病情越重,ADR发生率越高,可能与重症患者往往伴脏器功能衰竭或损害、药物半衰期长、排泄功能障碍有关[4]。本研究还发现,发生ADR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处方用药时大多没有减量,这可能也增加了ADR发生的风险。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容易蓄积导致血药浓度明显升高[5]。

2.2.2 种类分析

本研究中发生ADR的药物种类,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这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有所出入。国内许多文献报道,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菌药物,其次才是中药制剂和营养药,其原因可能与各院的实际情况有关。

营养药作为一种辅助用药,近年来临床常采用经静脉注入给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目前我国临床存在滥用倾向[6]。许多营养药本身具有致敏性,如部分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药滴速过快或合并用药,也是发生 ADR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中,4例复方氨基酸ADR中有2例怀疑滴速过快,另外2例合并使用了N(2)-L-丙氨酰-L-谷氨酰注射液。

目前,中药制剂的ADR发生率也较高。原因可能有:一是中药制剂本身,如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落后,制剂生产工艺不当,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不严等[7];二是中药制剂使用不规范,中药制剂应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论治,而临床往往忽略中药制剂本身特性,因此造成不同体质人群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8];三是一些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本身就是高致敏物质,如双黄连等。

抗菌药物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药物本身的致敏性,临床发生大量的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已说明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发生ADR,二是我国目前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规范现状,且有滥用趋向[9]。

联合用药的ADR也在本研究中占较大比例,原因可能有:一是两种或多种药物联用,本身就加大了ADR发生的概率;二是联合用药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药物动力学发生了改变,药物蓄积,进一步增加了ADR发生的风险。

血液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等各大系统用药也有不同比例的ADR,但较上述药物明显减小。可能因为目前临床专业化越来越强,对临床医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也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熟悉本专业知识,对本专业领域内的常用药知识也掌握较多,处方用药可做到心中有数,并尽可能规避风险。但对其他不常接触领域的用药知识却知之甚少,这可能也是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ADR发生率明显升高的原因之一。

2.2.3 具体药物分析

本研究发现,发生ADR的具体药物排前3位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参芎葡萄糖注射液。Lu等[10]发现,在抗菌药物的ADR报告中,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居第3位,前两位是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而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主要地位。而本研究发现,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 ADR发生率排在首位,原因可能有:第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体质的相关性较大,尤其既往有药物、食物或者其他微生物过敏史者,发生过敏的可能性较大[11];第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DR可能与使用疗程过长、剂量过大有关,故使用时须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尤其是老年肾功能减退患者[12]。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I属于营养药,为维生素 A,D,E,K的复方制剂,主要适用于不能经消化道正常进食患者维生素的肠外补充。本研究共发现6例ADR患者,原因有:药物本身因素,11种维生素可致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其中包括维生素A,E,K[13];疾病因素,用药时大部分患儿体温均超过37.5℃,发热的内环境可能给ADR发生提供了更多机会[14]。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属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临床报道其ADR发生率不高,本研究发现的5例ADR均是过敏性皮疹,可能因为中药制剂不能够保证有效的提取物完全纯化,成分非单一性,往往包含一些大分子杂质,如淀粉、蛋白质等,一般都具有较强抗原性,一旦机体受刺激,常致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诱发皮肤变态反应,发生过敏性皮疹[15]。

3 讨论

ADR的发生主要与两大类因素相关,即人的因素和药的因素,前者包括患者自身体质、所患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方面的因素,后者则包括药物种类、用药剂量与时间、给药方式、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依据本次研究,应着重加强对营养药、中药制剂、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的监管;遵循适应证,必须用才用,反之则不用;还必须从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对营养药的监管,比如制订全国统一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和相应技术的医疗保险具体支付政策,以及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最终促进临床营养的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剂量应根据说明书和患者体质;老人和体质虚弱者用药量应酌减,避免大剂量,杜绝超大剂量;抗菌药物则按照应用指南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抑制抗菌药物滥用;联合用药时,必须有严格的指征,可以单一用药的决不联合用药,以减少或者避免此类ADR的发生。

[1]李晓霞.我院小儿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8): 1 699-1 700.

[2]曾晓芳,刘茂柏.某院儿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5):246-248.

[3]李皓琳.我院3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4,26(9): 163-164.

[4]牛云枫,梁润兰,王艳芳.八种抗生素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J].医学综述,1999,4(15):152.

[5]樊珍和.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27-128.

[6]汤从容,张春红.静脉营养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6,11(5):458-459.

[7]李文烈,曹海芳,魏 刚,等.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执业药师,2012,9(7):32-35.

[8]王 爽,侯立强,王 智,等.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和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01-502.

[9]刘莉莉.医院抗生素使用的现状及管理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85-286.

[10]Lu J,Cai C,Gu Y,et al.Analysis on 113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actam antibiotics[J].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3,10(4):83-87.

[11]Brismar B,Malmborg AS,Tunevall G,et al.Piperacillin-tazobactam versus imipenem-cilastatin for treatment of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2,36(12):2 766-2 773.

[12]韩培红,冯国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中国药业,2010,19(7):84-85.

[13]张 勇,乔 逸,封小娜,等.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药学监护[J].中国药房,2014,25(46):4 393-4 395.

[14]Aronson JK,Ferner RE.Joining the Dots:new approach to classify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J].BMJ,2003,327(7 425):1 222-1 225.

[15]储海虹,张 政,缪海泉.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引起6例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3):140-141.

Analysis on 70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tudy on Their Preventive M easures

Zhou Wenli,Li Honggang,Zhu Benshu,Wang Xu
(Changs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China 40122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M ethods 70 cases of ADR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2-2013 were selected and performed the 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sex,age, drug type,involved concrete drugs,clinical manifestations,etc.Results Among 70 cases of ADR,gender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ge of 41-60 years old and below 18 years old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the drug types were dominated by three categories of the nutritional drugs,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antibacterial dugs,the involved concrete drugs were mainly piperacillin and tazobactam,Fat-Soluble Vitamins I for Injection and Shenxiong Glucose Injection;the mos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allergic skin rash,anaphylactic shock and severe drug rash were most serious.Conclusion Clinic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n nutritional drugs,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antibacterial drugs,as well as the supervision on the combined medication to reduce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s;analysis;rational drug use

2014-12-11)

R954;R969.3

A

1006-4931(2015)13-0054-03

猜你喜欢
巴坦药制剂抗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什么是抗菌药物?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药制剂研究开发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团队介绍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