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2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015-03-09 03:10李一宁沈夕玲吴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李一宁+沈夕玲+吴霄

●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应当把握好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在学习中应该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

2.这是一篇介绍历史的课文

课文选自《世界五千年》,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借助这样的文章,除了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还可以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这是一篇赞美壮丽西部的课文

第十册第一组课文都与西部有关,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介绍人文历史的。其他三篇课文讲述的是现代西部,本文是唯一介绍其历史的,所以对学生了解西部的壮丽风光和绚烂历史有重要作用。

●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力的现状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如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做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等。学生以前也接触过历史故事的课文,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到以学定教。

2.学生认知的现状

西部、“丝绸之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初读课文可能不易引起共鸣。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他们渴望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了解那段光辉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要让学生学会品味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认识9个生字。读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③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激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②激发阅读这一系列文章的兴趣。

● 教学环境与准备

根据《丝绸之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我们选择“慕课”方式制作了预习视频在班级QQ群进行共享,以及以开放的网络和可以互动的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交流媒体,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载体。PPT简单易操作,构思新颖,画面和谐,美观大方,拓展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景,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西部,重走——“丝绸之路”。(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线路图)教师趁机点拨易错音字。(出示词语)

2.方法迁移,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①昨天在预习微视频中,我们回顾了《草原》一课所列小标题的方法,也请同学们列一列这篇课文的小标题。

②教师乘机指导。

◇一个是东方,中国人,一个是西域,伊朗安息国,怎么会通过丝绸建立起联系呢?课文就记载了生动的一幕,请默读课文第2~12自然段,思考:那是怎样生动的一幕?

◇课件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课文写了哪一幕情景呢?(用时间、人物、事件的方法来概括)

◇板书:迎候使者、互赠礼物、表演节目。

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把这一幕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文的最后几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

⑤教师总结:三段内容的提示都在黑板上,把这些内容合在一起就是主要内容了。

3.自主学习讨论,感受丝路之伟大

①在预习中学生们对课文提出了一些质疑,教师出示典型的问题。

②预设、出示: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为什么说它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上台勾画关键词句。结合课后“资料袋”出示。

◇这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的罗马。

◇因为这条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张骞于公元前138年曾历经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师补充:据史实记载,迎候有2000多人载歌载舞,赠送贵重礼物。资料袋里提到的(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先概括再具体说明,这样的表达能达到最好地说明历史的效果。

◇这条路传播了各地的文化。大汉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黄瓜、芝麻……(读文)

◇除了是沟通中西之路,一条友谊之路,一条经济(科技)之路,还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师补充:唐明皇的宠妃杨贵妃擅跳胡旋舞,这是由西域传来的舞蹈在当时十分盛行,说明这还是一条文化之路。

师: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绵延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

4.拓展西部边塞诗

①结合本单元拓展,进行阅读。

②要求学生再补充描写西部风光的诗。

5.总结课文

6.作业布置

①拓展阅读“丝绸之路”小故事。

②选择《世界五千年》中一个故事并说一说。

● 教学反思

1.紧扣文本,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历史故事,并且处于“西部赞歌”这一组文章中……这些因素使我们在挖掘文本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形式时有所取舍,并设定了教学目标。

2.学生本位,重“导”轻“教”

本篇是略读课文,应该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半独立阅读,我们充分考虑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设计中诸多体现如出示微视频截图、教案截图等。但略读课文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学生的学;略读只是略掉了教师的精讲,并不能略掉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让学生扎扎实实学会阅读、快速阅读、高效阅读,而非过于关注字、词、句、段等的教学重点。

3.活用“微视”,扎实增效

此次设计,我们尝试了微视频的形式,通过一段短小的视频,相当于把老师带回家,让学生自主却有的放矢地预习,增加了预习的导向性,从而提高效率,也助力课堂增效。

● 设计亮点

1.回归“语文”,精练内容

拿到课文,我们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教什么。在分析了文本特色、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后,就需要我们进行取舍。精选内容,主线明晰,则事半功倍。

2.技术搭台,提高效率

在我们的设计中,运用了许多信息技术手段,首先是微视频和在线自测平台的使用。预习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遇到疑问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并且在自测平台上完成预习题目,教师便可及时了解学情,如本课自测平台中对文本的提问,教师便可根据实际需要并对教案做出相应调整。如此一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其次是在课堂的交流环节,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学生交流和勾画的同步。再次是利用图片和视频网站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搭建课堂和课外的桥梁,如此一来,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举数得。

3.渗透方法,授之以渔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自主高效伴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需要我们教给他们一些方法。虽然本课是略读课文,可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能够渗透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时如何筛选资料,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大意、脉络,课堂上如何通过自读、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等。课后关于边塞诗的拓展,同样是提醒学生关注语文课的外延,它是可以超越40分钟的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略读课文以简化的目标、粗化的结构、活化的教法、宽化的拓展给予学生更为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