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处理有缺陷的便秘患者诊治体会

2015-03-07 07:43:00隋金珂,龚海峰,何健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盲肠肠壁导尿管

教训与反思

1例处理有缺陷的便秘患者诊治体会

隋金珂龚海峰何健朱晓明刘启志张卫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0岁,既往有10余年便秘病史,17年前有剖宫产史。于2014年7月7日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6小时”至浙江某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肠镜、CT诊断“肠梗阻,剖宫产术后”并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升结肠至降结肠扩张水肿明显,肠壁增厚,考虑有巨结肠病可能,术中向家属交代病情后决定先解除梗阻,遂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盲肠蕈状导尿管造瘘术”,患者术后第10天起出现造瘘管引流不畅,发热,伴有腹膜炎体征,造瘘管旁见粪液流出。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少量积液,部分小肠肠壁、结肠脾区、横结肠肠壁水肿。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术后30天再次于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回肠造口术,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10余年便秘病史,5~7天排便1次,粪便干燥,未经药物治疗。入院后查体:腹平坦,下腹部可见陈旧手术瘢痕,右下腹可见蕈状导尿管造瘘接引流袋,左下腹可见回肠造口,造口段回肠长约10 cm,造口粘膜红润,伴造口脱垂(图1)。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腹腔内包块,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及异常,3~4次/分。胸膝位,肛门外观未见异常,直肠指诊:肛管括约肌功能正常,直肠粘膜光滑,未及明显肿块,指套退出未见血染。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经肛门插镜至直肠15 cm,结肠折曲明显,肠镜不能通过,所见粘膜正常。结肠气钡造影检查提示:盲肠造瘘术后,仅见直肠及乙状结肠显影,显影结肠形态可,蠕动及扩张好,肠壁柔软(图2)。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提示: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偏高,最大收缩压正常,模拟排便示直肠腔内压力增高不足,直肠肛管压力差为-36 mmHg,呈矛盾运动,直肠抑制反射存在,咳嗽反射存在。入院诊断:盲肠蕈状导尿管造瘘术后,回肠造口术后,特发性巨结肠?阑尾切除术后。

经术前检查及评估,基本排除先天性巨结肠,决定于2014年1月7日行全结肠切除+回直吻合术+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见:腹腔内未见积液,肠管粘连严重,其中乙状结肠处粘连于陶氏腔致肠管屈曲成角。术中送直肠壁组织冰冻切片检查,示神经节分布正常。患者术后肠功能逐渐恢复,第3天开始排便,15次/日,排便次数逐渐减少,于术后第9天出院,出院时排便7~8次/日(图3)。术后2月来院复查,大便次数减少至3~4次/天。

二、讨论

我国慢性便秘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在3%~17%之间,高龄人群发病率更高[1]。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临床上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除功能性便秘外,胃肠道动力性疾病也可主要表现为慢性便秘,主要有巨结肠、假性结肠梗阻,临床上需和功能性便秘相鉴别[2]。为有效鉴别不同类型的便秘,可以使用的特殊检查方式主要有肛肠肌电图、结肠气钡造影、结肠传输实验、肛管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3]。因为我国基层医疗条件限制,特殊检查开展有限。

本例患者有慢性便秘的病史,慢性便秘宜先行保守治疗,比如调整膳食结构、心理调节等,或者采用药物治疗。在该患者梗阻病因不明确的情况下,需把握手术适应症,对于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宜先采用保守治疗。慢性便秘患者的梗阻多见于粪石阻塞,可能因长期粪便潴留导致结肠扩张,但单纯的结肠扩张不能作为巨结肠病的诊断依据,成人慢性便秘伴有结直肠扩张的患者在与巨结肠病鉴别时,肛门直肠测压可为鉴别提供依据,巨结肠患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低于正常,该患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偏高,最大收缩压正常,肛直抑制反射存在,因此可排除巨结肠病。我们在术中截取部分直肠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未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的减少和缺失,也验证了该患者并非巨结肠病。

图1 便秘患者腹部图像,可见下腹部陈旧手术瘢痕,右下腹蕈状导尿管造瘘,左下腹回肠造口,造口段回肠长约10 cm,造口粘膜红润,伴造口脱垂;图2 便秘患者结肠气钡造影检查图像,仅见直肠及乙状结肠显影,显影结肠形态可,蠕动及扩张好,肠壁柔软;图3 便秘患者术后2月腹部伤口情况图像

严重便秘患者保守治疗措施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慢性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意见。目前国际上以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为主,另外可以采用结肠旷置术、结肠部分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或盲肠直肠吻合术等[4-5]。回肠或阑尾造口顺行灌洗术国外有相关报道,国内尚无该手术方式的报道,该术式术后护理可能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并不推荐。该患者第一次手术在病史采集不全、辅助检查不完善的情况下仓促进行,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及治疗,该患者第一次采用盲肠造瘘术,无论从便秘的治疗还是从缓解梗阻的方面都有过于草率和不妥之处,且术后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创伤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为再次手术治疗增加了困难。此外,患者回肠造口术后,由于结肠旷置,可拔除盲肠蕈状导尿管,以减少生活中的不便,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慢性便秘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也是需要外科医生注意的一方面,一般以顽固性腹泻、肠梗阻比较多见,顽固性腹泻主要与失去结肠运输、储存、重吸收粪便中水分的功能有关,部分患者可随时间推移通过自身的适应和代偿可逐渐恢复,而部分患者则需通过药物控制。肠梗阻较多因为术后肠粘连引起,术中避免暴力操作可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6-7]。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术相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有着诸多优势,如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但腹腔镜操作复杂,且全结肠切除需要丰富的镜下经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73-74.

[2]Satish SCR,Kalyani M.What is necessary to diagnose Constipation.Bea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1,25(1):127-140.

[3]孟荣贵,徐晓东.功能性便秘诊断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临床外科杂志,2009,17(4):223-224.

[4]Supriya S,Anthony J.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nstipation.Current Surgical Therapy,2014,11(3):196-200.

[5]傅传刚.便秘的手术治疗指征和手术方式选择.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2):109-111.

[6]Eon CH,Heung KO,Heon KH,et al.Favorable surgical treatment outcomes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with features of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32):4441-4446.

[7]Southwell BR.Colon lengthening slows transit:is thi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redundant colon 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2010,599(18):3343-3348.

[8]SK Sharma,JW Milsom.The evolution of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large bowel obstruction.Techniques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5,3(16):112-118.

(本文编辑:马天翼)

隋金珂,龚海峰,何健,等.1例处理有缺陷的便秘患者诊治体会[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2):190-191.

(收稿日期:2015-02-25)

通讯作者:张卫,Email:weizhang2000cn@163.com

DOI: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5.02.20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5.01.24

猜你喜欢
盲肠肠壁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204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