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认知心理影响下的原型范畴观
——“girl”与“女生”的范畴比较
张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原型范畴观认为客观世界受人类范畴化能力的影响,在人脑中变成范畴化的客观世界,同时形成各种概念结构或范畴。“girl”与“女生”作为中西方[年轻女性]范畴中的原型成员,在原型范畴辐射网及原型效应中具有诸多共性,这些共性受到人类普遍认知心理的影响。
范畴;原型;girl;女生
概念是有序地储存在人脑中的知识,表征了人们经验中的事件、物体、情境等,其作用在于把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就叫做范畴化(categorize)。比如我们买了一件衣服,便会很自然地把它归为上衣或者裙子、裤子等。语言受范畴化能力的影响,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识辨,这种范畴化能力使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貌的客观世界,而是范畴化的客观世界。范畴就像容器,里面装满了它的成员,人脑在根据个人经验、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等百科知识将客观世界分门别类的过程中,依据的归类标准并不是所有成员必须满足所有的必要充分条件,而是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家族相似性意味着一个集合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1]这是原型范畴观区别于传统范畴观的关键所在,具体表现为:同一范畴内部的成员不必满足某种必要充分条件,而是以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边界具有模糊性;范畴成员具有典型性,全体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既有最具代表性的原型成员,又有不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成员。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中西方[年轻女性]这一范畴入手,分别阐释“girl”与“女生”作为原型成员的典型特征,并希望从二者的对比中探索中西方不同的认知心理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girl”与“女生”在英汉对译中并非等价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提到“girl”一词时,一般想到的对译词是“女孩”,这主要基于年龄的考虑。中国人对“girl”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它的基本词义——“a female child”,中文与之最相近的词是“女孩”,虽然难以划分出确切的年龄段,但大众基本认可“girl”与“女孩”多指称未成年女性,甚至女童。而在此之所以将“girl”与“女生”进行对比,主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因为在当代现实生活中,“girl”与“女生”分别是英汉双语在使用过程中指称[年轻女性]频率最高、使用最广的词,在英、汉语中的用法最为接近。原型范畴观认为,以原型为核心由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共同构成了范畴的辐射网。[2]一词多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多个不同义项构成了多义词的词义范畴辐射分布网(radial network),但其中具有一个核心,即原型意义(prototypical sense)。在翻阅词典时不难发现,多义词在词典释义中基本词义、原型意义的地位相对重要,排序也较为靠前,反之排名靠后的词义就距离核心意义较远,以表1“girl”[3]的词义条目为例:
表1 “girl”的词义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girl”一词存在多条释义,这里我们仅列出其中的5个义项,从条目排序上可以看出每个义项在“girl”这一原型范畴中的地位。为了更清晰地分析“girl”的词义分布,在此根据它的词义关系将表格转化为下图,从而说明词义发展变化中的转喻、隐喻、概括化、具体化四种过程:[2]
图1 “girl”的词义范畴辐射网
根据图1可以看出,尽管“girl”的词义范畴中,义项1是基本词义,但义项3的词义活用、词义引申却更为丰富,成为所有义项中影响最大、辐射最广的。义项1“female child”即之前我们所说与中文“女孩”相对应。义项1“female child”发展到义项2“a daughter”是词义具体化的表现,发展到义项3“young woman”是概括化的过程,发展到义项5“female animal”是转喻。从义项3“young woman”延伸到义项4、6、7、8、9、10、11是在语用过程中词义具体化的体现。
原型范畴观坚持家族相似性才是各个成员聚在同一范畴中的核心评判标准。图1体现出的“girl”范畴中的家族相似性为[+HUMAN]、[-MALE],而[-ADULT]不是评判此范畴的充分必要条件,尽管义项1作为基本词义满足[+HUMAN]、[-MALE]、[-ADULT]。由此也可以看出,核心词义在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认知思维的发展而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尽管“女生”作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形容年轻女性的高频词,与英语中的“girl”相对应,但汉语却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义词“女”的义项只有三个,但词典依旧按照条目与“女”词义范畴核心词义的距离远近进行排序,分别是:义项1“女性”、义项2“女儿”、义项3“二十八宿之一”。[4]义项1是该范畴的中心成员,其他作为边缘成员。义项2“女儿”是义项1的具体化,义项3是转喻,古代“女”又同“汝”是假借义。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众所周知,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受词汇量限制、语境影响等因素承担多重意义,于是有了一词多义、同音异形词、同音同形异义词等语义现象。从古代汉语演变为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有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单音节词变双音节甚至多音节词,并以合成词为主。这些合成词分担了单音节词的诸多义项,词义更加具体。但在进行英汉词义对比时,汉语词无法像英语词那样列举出诸多义项,对于“女生”的释义,只能分别列出包含[年轻女性]意义的上义词与下义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女”的下义词如图2所示,包括了“女儿”“女人”“女生”“女子”“姑娘”“女娃”。这6个下义词包含共同条件[+人类]、[-男性],但同“girl”一样,[-ADULT]不作为所有成员的共同条件,可见[年轻女性]这一概念范畴具有模糊性,无法确定“年轻”的具体年龄阶段,因此其原型范畴“girl”与“女生”并没有确切的年龄界限,也使得“girl”与“女生”作为英汉双语中指称[年轻女性]的高频词成为可能。
图2 “年轻女性”的词义范畴辐射网
由于非语言因素的改变,某个范畴的中心特征被其他特征代替,即中心特征改变了,以至于该范畴的原型成员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叫做原型转换(prototype shift),简言之,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语义转换和替换。同“girl”的义项类似(图1),“女生”的基本义是“女学生”,但受社会发展和流行语的影响,变成当代中国社会“年轻女性”的常用称谓,并成为[年轻女性]范畴的原型成员,[+学生]这一条件在该原型成员的判断中可有可无。
既然范畴内的成员地位并不相等,既有原型成员又有边缘成员。为了测试某个成员在范畴中的程度性和典型性,语言学家在语言实验中采用了一种叫做“样品优劣等级打分制”(goodness of exemplar ratings,简称GOE)的实验工具,要求受试者以打分的方式确定成员在范畴里的程度性和典型性。由于范畴的原型并非客观现实,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附属品,是人们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即以概念范畴为结构的世界中,概念范畴呈现出原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s)的特点。
以“girl”和“女生”的词义范畴为例,在美国社会中,人们在提及[年轻女性]这一范畴时,原型成员“girl”被最先提及,其次才是其他边缘成员如“miss、lady、woman”等。在中国社会,这一范畴内成员被提及的顺序是“女生>女孩>姑娘>女的>女人”,列于首位的“女生”是原型成员。另外,“girl”和“女生”在整个范畴中被提及的频率也是最高的,美国女性多倾向使用“girl”一词,中国女性多倾向使用“女生”一词。
判断一组词中后者是否属于前者的范畴,如[young female]:girl、[年轻女性]:女生,人们会很快判断后者属于前者范畴,但遇到[young female]:woman、[年轻女性]:女人,判断速度就会较慢,因为woman和女人还可以归入[中年女性]、[老年女性]的范畴,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范畴的模糊性,可见原型成员的范畴化判断速度要快于边缘成员。
如图3所示“girl”与“女生”的原型效应,处于最内圈的词“girl”与“女生”作为原型成员,在[年轻女性]范畴中的家族相似性程度最高,使用频率最高,距离“年轻女性”词义最近。处于中间圈的“miss”与“姑娘、女孩”在各方面都处于中等层次。最外圈的“lady、woman”与“女人”在[年轻女性]范畴中属于边缘成员,具备的原型特征最少。
图3 “girl”与“女生”的原型效应
这些原型效应的产生原因,归根结底是受到认知心理的影响。原型是人们心理上最可及的成员,反过来原型的界定又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一方面,“girl”和“女生”是人们能接受的最接近[年轻女性]词义的成员,在该范畴中具有典型性;另一方面,原型成员“girl”和“女生”在人们心理上产生“年轻”这一理解,成为“年轻”的隐藏涵义。这就能够解释“girl”和“女生”成为原型成员以及高频词语的原因:
首先,渴望永远年轻是女性的普遍心理,无论国籍、地域,这种心理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相应的影响,倾向选择包含“年轻”义的词语。这种认知心理对词语的选择趋势,不但存在于女性称呼自己,还影响女性称呼其他女性,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对女性称谓语的筛选。
其次,随着寿命的普遍延长,人类心理成熟的年龄在逐渐推后。古人少年时期就要成家立业,而当代社会却推迟至青年时期甚至中年时期。所以对“girl”进行义素分析时,[+HUMAN]、[-MALE]、[-ADULT]已经过于狭隘,许多成年女性也可以称呼为“girl”。
再次,当代社会中教育的普及使几乎全部的女性都可以接受教育,“女学生”是女性都会经历的一种社会角色,甚至许多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女性,在步入中年之后还在扮演“女学生”,因此“女生”就会显得年轻且忽略年龄的差异。台湾地区十分流行“女生”一词,嫁为人妇或是年过三十的女性仍然会用“女生”一词称呼自己及其他女性,近几年大陆也受到台湾语言特色的影响,“女生”一词十分流行。
范畴内成员所呈现的家族相似性、典型性证明范畴的原型效应的存在。在人们对客观世界范畴化的过程中,原型成员与边缘成员一起形成了具有辐射结构的概念范畴。范畴的原型受认知心理的影响,有时甚至发生如“女生”词义的原型转换。本文以“girl”与“女生”为例进行了词义分析,并简明阐述二者的词义范畴辐射网及原型效应,最终发现中英文中“年轻女性”这一概念范畴的相似性,并探明该原型范畴的相似性受三方面认知心理的影响。
[1]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1.
[2]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4-35.
[3]朗文出版公司编.朗文当代英语词典(英文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80.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38.
Viewof PrototypeCategoryUndertheInfluence of theCognitivePsychology——Comparison of category between“girl”and“the girl”
ZHANG 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
The theory of the prototype category thinks the objective world is influenced by category of human capacity,and become into the objective world of categorization in the brain.At the same time,all kinds of conceptual structures or categories come into being.“Girl”and the“girl”as members of the category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young women]in the prototype,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t radiation of prototype and effect of prototype.All of these features are influenced by common human cognitive psychology.
category;prototype;girl;the girl
H0-06
A
1672-2914(2015)02-0107-03
2015-01-03
张颖(1988-),女,陕西三原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