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燕,林玉蓓,陈
(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29)
异丙嗪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100例
詹晓燕,林玉蓓,陈
(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注射液应用对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0例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应用地塞米松的同时加用异丙嗪注射液。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严密监测患者成分血输注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输血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成分输血中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异丙嗪注射液;地塞米松;成分输血;药品不良反应
输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治疗措施,可在短时间内抢救患者生命,并可发挥有效的长期累加效应。但临床输血操作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短期或长期不良反应,多见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1]。为有效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积极促进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临床主张充分利用血源,提倡成分输血的应用和血液交叉配型检验技术的规范化操作[2]。近年来,我院联合应用异丙嗪注射液和地塞米松预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100例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7~75岁,平均(45.68±2.30)岁;身高 152~188 cm,平均(165.23±3.16)cm;体重 45~92 kg,平均(58.90±3.20)kg;输血浆25例,输红细胞45例,输冷沉淀12例,输血小板18例。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 18~77岁,平均(46.33±2.45)岁;身高 155~190 cm,平均(168.65±3.50)cm;体重48~90 kg,平均(59.55±3.35)kg;其中输血浆24例,输红细胞44例,输冷沉淀15例,输血小板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19,规格为每支1 mL∶5 mg)静脉滴注,每次5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90,规格为每支1 mL∶5 mg)肌肉注射,每次25 mg。成分输血治疗中由专业护理人员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加强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白细胞和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行卡方和 t检验,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和表2。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但能有效发挥短期抢救疾病的作用,对于长期治疗也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3]。但血液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若发生不良反应,症状较轻者有轻微身体不适感,症状严重者则会导致严重的重要脏器伤害或死亡[4]。因输血导致的过敏反应在有过敏史的受血者中较为多见,也可能是由于受血者血浆中缺乏IgA所致,经过多次输血治疗后由于抗IgA抗体而导致过敏反应[5]。同时,IgA及IgM介导的依赖补体系统产生的激肽类炎性细胞因子和过敏毒素也会导致过敏反应。在输血治疗中导致发热的因素较多,一般认为是致热原导致[6]。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发热反应的产生与献血者、受血者中含有的细胞凝集素有一定联系,受血者机体中产生的抗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引发的免疫反应是导致患者发热的重要因素。受血者接受大量成分血后,血浆中的白细胞凝集素与受血者不相同的白细胞间发生作用,进而激活补体,促进血管活性物质释放[7]。为降低患者输注成分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地促进其治疗和恢复颇受临床关注。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100]
表2 两组患者成分血输注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s,n=100)
表2 两组患者成分血输注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分析(±s,n=100)
注:与本组输血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输血后比较,#P>0.05。
体温(℃)白细胞(×109/L)脉搏(次/分)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输血后37.19±0.45 7.80±5.09 83.19±12.09 1.89±2.43 15.47±2.43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输血前36.54±0.37 8.12±5.15 81.88±13.68 9.34±2.27 15.78±2.58输血后37.08±0.39#8.89±5.04#83.78±14.08#9.70±2.13#14.89±2.36#输血前37.04±0.45 7.55±4.78 80.27±11.68 9.58±2.22 15.27±2.32
预防成分血输注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措施包括:选择一次性的无菌输血用具,保证过程的无菌操作;熟悉成分血输注中不良反应;采用药物进行不良反应的预防。目前临床常用的成分血输注不良反应预防药物有地塞米松、异丙嗪等。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类合成激素,对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多个环节均有一定影响,如对巨噬细胞吞噬的抑制作用,对已经形成的抗体无中和作用[8],对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也无终止效果,但对淋巴细胞具有可溶解作用,同时可减少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炎性反应,削减组织伤害。在输血反应发生后给予一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对机体的伤害,但预防效果不十分明显。异丙嗪为抗组胺药物[9],对组胺H1受体具有明显效果,接受输血治疗患者血清中的粒细胞特异性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特异性同种抗原引发的白细胞凝集素与再次输血的血小板发生反应[10],从而导致发热反应。血浆蛋白抗体会导致过敏反应,少数患者输注单纯血浆后会导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变态反应,应用异丙嗪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由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进行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成分输血时应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1]武杨屏,戚少兰,王有芬,等.61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66-167.
[2]陈金凤,叶柱江,何子毅,等.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2):102-104.
[3]魏世锦,宋任浩.CRP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3):160-161,165.
[4]黄慧萍.某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 455-1 457.
[5]李 丹,史 宏,徐 鸣,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血制品消耗的比较[J].中国药业,2012,21(11):68-69.
[6]徐应芳,许广芳,吕春菊,等.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136-138.
[7]杨 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36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6):35-36.
[8]邱 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 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2-63.
[9]于艳文,罗虎成,夏永刚,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 816-1 817.
[10]袁茜茜,符宝铭,黄梅香,等.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95.
R969.4;R976
A
1006-4931(2015)17-0078-02
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