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心流动的课堂里感受生命的惊起
——观向浩老师《如何写好喻体》一课有感

2015-03-02 05:05张文华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柳条喻体流动

◎张文华

在有心流动的课堂里感受生命的惊起
——观向浩老师《如何写好喻体》一课有感

◎张文华

在全神贯注、一字一句用心品读完向浩老师的课堂实录《如何写好喻体》,继而又观摩了他在深圳市龙华新区玉龙学校这堂课的现场教学之后,我的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按捺不住的表达冲动。在我看来,这是一节有心流动的课。在这节有心流动的课里,我看到和感受到了生命的惊起。

之所以说这是一节有心流动的课,是因为这节课自始至终饱含温情,散发着智慧,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课从“苏州出美女”,是“古代出状元”“现代出科学家和院士最多的地方”开启,既体现了授课教师对地方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与亲近,又渗透了社交礼仪教育。深藏其中的,是授课教师宽厚的人文情怀和超越学科教学的育人理念。随后,教师请学生“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老师,说说老师“哪一处地方长得最有特点”。这样的切入极其智慧,它既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多数初中生私底下都会谈论老师的外貌,又有效地利用了借班上课背景下的现有资源——教师以自己为资源,“矮化”自己,让学生说一说老师身上哪一处地方长得最有特点,瞬间拉近了师生关系,课堂由此变得自由、轻松、安全,进而充满温情。

再看本节课的本体选择:向老师的肚子、脖子、眼睛和柳条。“肚子、脖子、眼睛”乃课堂之生成,而“柳条”则是教师预先设定。柳条,春天江南常见之物。这样的选择是留心生活,从生活中来,从最为常见之物开始,为着更温情、更诗意的生活而教,而学。

这堂课上,向老师说的话不多,他更多地是在充当组织者和学习者角色。作为组织者,他引出教学主题,提供语料(所有的例句均引自《围城》),借此激发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充分利用学生现场生成的比喻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归纳、总结、运用比喻写作规则,进行喻体选择陌生化、比喻写作圆润化和多感官博喻连珠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品读、思考、领悟、写作、表达、倾听与沉思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学习的快乐与惊喜。作为学习者,他和学生一道写比喻句,描写班里一位女生的眼神。由此,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经历学习之旅、体验智慧生长和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这堂课上,向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静地思考与写作:喻体选择陌生化环节,他留出了3分钟;比喻写作圆润化环节,他给了学生5分钟;多感官博喻连珠环节,他更是留出了8分钟,层层推进。不仅如此,向老师还邀请学生分享交流,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分享、表达时,向老师认真倾听、及时回应,既风趣幽默,又温和敏锐。

向浩老师的这堂课,照亮的不只是一个课堂,还有所有在场者,包括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对一个教学内容的深度探究,让参与者体验和感受到“知(knowing)”的原初快乐和作为人的生命的惊起,也让在场的观察者看到和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惊起!我相信,凡是体验过“知”的原初快乐和感受过生命惊起的人,其生命将变得更加厚重,他也格外珍视这种精神愉悦。并且,长时间体验这种“知”的原初快乐的人,他的内心将更加安静、从容、淡定;他的生活,也更平凡而富足。

感谢向浩和那天在场的学生们,为他们缔造的有心流动课堂里的生命惊起!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518000)

猜你喜欢
柳条喻体流动
夏日柳条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拔河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