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李丽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大批“技能+专业”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无法满足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市场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师资队伍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对其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对于“双师型”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对双师型概念的研究主要分为四种:“双职称说”,即具有讲师职称,同时具有工程师职称的即为“双师”;“双证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即为“双师”;“双能(双素质)说”,即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即为“双师”;“双证+双能说”,即为以上两种观点的折中和叠加。总的来说,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结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育教学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人才的能力。所谓的“双师”应是理论之师、技能之师、道德之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通过对扬州市3所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和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别向3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267份,主要对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模糊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23.8%认为理论课兼实践课教师即可认定为双师,33.7%认为具有讲师兼工程师职称即可认定为双师,16.9%认为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即为双师,24.2%则认为具有教师资格证与持有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证的即为双师,1.4%认为应有其他认定标准。由于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还没有明确正式认定的条例,部分高职院校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以及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是针对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师,虽然国家政策文件及学者多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但并没有达成明确共识,使得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模糊,认定环节的执行中各行其是、无章可循。
表1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数据分析
1.2“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从表2中可以看出,参加抽样调查的267名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38名,占总数的51.2%。《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师资队伍的评估指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达70%以上为“优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领导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三年建设期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75%。截止2015年,江苏省81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0%以上的有48所,仅占学校总数的59%。该数据表明,一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师资不足,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整体教育质量的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表2 双师型教师数量及比例数据分析
1.3双师型师资来源单一
图1 双师型教师来源数据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普通高校直接任教的占62.3%,企业、生产一线引进的占18.7%,其他高职院校引入占13.6%,校内培养占5.4%。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教,他们“出了校门再进校门”,直接从学生变为老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入职前很少甚至从未参加过教育教学实践,更加缺乏企业及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足。职业教育从教教师来源的单一化,难以满足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
1.4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完善
表3 双师型教师福利、培训状况数据分析
由表3所示,与非双师型教师比较时,在福利待遇方面,认为明显优于普通教师的仅占9.87%,二者相同的占27.30%,相差不明显的占53.48%,9.35%则为不清楚。在进修、培训方面,认为明显优于普通教师的有4.79%,二者相同的有30.07%,相差不明显的有48.20%,不清楚的有16.94%。可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待遇以及进修、培训等方面并没有比非双师型教师占优势,部分学校相关激励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与建设缺乏有力的外部推动,难以刺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发展。
2.1教师自我提升的认知不高
由于社会上某些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习惯性将其与本科教育相比较,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并不好,所以社会地位并不高。高职教育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样也得不到突显,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无法找到其自身价值,也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去企业锻炼,提升实践能力的意识,导致教师专业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生产需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也阻碍了向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2.2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政策不完善
高职院校往往为达到验收指标要求,盲目的从数量上发展双师型素质教师,而缺乏明确的资格认定制度。而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与普通教师不加区分,混合培养,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加之高职院校自身为企业的服务能力有限,使得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中的积极性并不高,也大大减少了双师型教师进入大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体系中缺乏针对性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难以推动。
2.3政府缺乏引导与提供激励保障政策
一直以来,虽然国家出台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仍缺乏对职业教育引导的实际措施。职业院校在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综合实力的同时,却得不到足够的经费与政策的支持。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合作计划、执行、监督、考核中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使得合作过程中缺乏内在动力,也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3.1教师提高自我提升的意识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有自我提高的愿望和要求,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去,努力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成为可能。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钻研理论,还要紧密联系该专业技术的最新动态,积极投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遇到专业实践中的薄弱环节,主动向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能工巧匠请教探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与水平。同时对每一阶段的企业实践要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对本阶段的实习满意度、所学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激励自身发展。
3.2高职院校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短缺是职业院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引进新教师时,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借此优中取优。但同时,这部分教师直接从学校进入学校,教育教学理论丰厚,但实践能力欠缺。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新进教师培养培训、实习锻炼制度,定期组织新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安排新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锻炼,提升其职业能力,掌握操作技能,并鼓励其考取专业技能证,将“获证与实践技能的锻炼相结合”,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引进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技术人才、管理精英、业务骨干到学校任教,预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供一段时间的师范教育,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又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制度建设
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制度进行资格考核及认定,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规范化、明朗化。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激励与评价制度,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一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会、晋升、职称评定能给予一定倾斜,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有所提高,做到以人为本的差异化管理。在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中,也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考评重点放在专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技能考核上,淡化学术科研的标准。
3.3政府提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政策和经济保障
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但在校企合作培养中,企业往往动力不足,合作往往流于形式。为此,国家应加大力度,制定内容详尽,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奖励性措施和强制性义务,保障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实习锻炼、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同时政府要加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国家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选拔组织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交流与培训,同时设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以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要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锡勇,余晓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5):9.
[2]李梦卿,熊健民,罗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胡国霞.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
[4]詹先明.“双师型”教师发展论[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刘建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0.
Double-qualit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Li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Jiangsu, China 225127)
Abstract:The targe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highly-skilled front-line talents in prod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which requir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skill + professional" double-quality teachers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quantity, single source and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study how to strengthen the double-qualit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talent training; double-quality teacher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李丽(1986-),女,江苏仪征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收稿日期]2015-08-3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4-0081-03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