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
(南通市南通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问题引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和操作
李建红
(南通市南通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针对目前实际教学中忽略此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问题引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和操作及注意点,旨在不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品质,真正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引领;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1]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经过不断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要贯彻和强调教师的问题意识,即用“问题”来引领阅读教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谓“问题引领”,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扣紧文本和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由课堂教学开始的“读前”导入、到“读中”活跃,再到“读后”驱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潜能,在理解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设计读前、读中和读后阅读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运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3]
1.Pre-reading(读前)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前环节主要采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最初起源于精神病理学,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错乱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举止。现在更多强调的是为了促进或激发新观念、新设想的产生而不加任何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它主要是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氛围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发散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理解和思维共鸣。
2.While-reading(读中)
读中环节主要包括skimming,scanning,detailed reading三种情况。首先,Skimming(略读)该部分要求学生限时通读全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初次阅读中快速捕捉文章主题、预测文章发展和结局的能力。其次,Scanning(扫读)该部分要求学生进行细节阅读和理解,培养他们捕捉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的能力,在提取、筛选、重组信息中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最后,Detailed reading(细读)该部分要求学生对阅读文章中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理解文章中结构复杂或意义较难的词句和结构、挖掘作者的具体观点及写作意图等。
3.Post-reading(读后)
该环节也被称为评价性阅读,即reproduction,要求学生以完成一定预设任务的方式,对文章的主题、观点、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以任务为驱动,以思考为杠杆,帮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的再认识。
1.以“问题”导入课堂,促进“主动思维”
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导入是关键,而导入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阅读理解的过程(高洪德,2005年)就是一个构建的过程,信息并非仅仅从语篇中提取,它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图式”)结合语篇中的信息而产生新的思想。[4]也就是说,阅读不是被动吸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或经验背景,尤其是当与语篇中的信息相遇并碰撞时,对这些信息进行积极地构建和编辑,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Pre-reading的“问题”要抓住这个要素。导入的“问题”可以侧重于对学生原有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提出为本课的阅读教学服务的“问题”。此时的“问题”兼具了桥梁的作用,既连接了已有知识,又串联起了新知识。
例如,在模块三第三单元的阅读(Lost civilizations)教学中,首先提出了“Can you name an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问题来回顾在welcome to the unit学习和了解的知识,而后在学生回答基础上,通过庞贝古城和楼兰古国图片的呈现,以“Do you know what these two pictures refer to?”的“问题”自然导入到所学的阅读课文。以两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串联起了知识回顾和所学内容,既检查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又在他们回答时对课文的背景有了一定的铺垫,最后自然过渡到所学的课文。总之,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了解与阅读课文相关文化背景及知识,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是本环节“问题”的职责所在。
2.以“问题”活跃课堂,加深“文本理解”
如果说只有精彩的“导入”,而没有“活跃”的课堂深入,这样的阅读教学则是空洞无味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始终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以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真正的阅读教学重点应该体现在while-reading中,因为只有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才能对所学文章有所理解。以“问题”来布置和要求学生进行skimming,scanning和detailed reading,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阅读课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否则,漫无目的的阅读,只能让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搞不懂课文的要点,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化为泡影。所以,此时的“问题引领”关键在于细节,以文章的结构细节、方法细节、内容细节和语言细节为切入口,设计出切合以上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这些细节进行融会贯通。
例如∶在模块一第二单元的阅读(Home alone)的教学中,在“导入”之后,首先提出“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How many acts are there in the play?”帮助学生解决了结构问题,同时由问题中的play一词,为下面的方法问题进行了铺垫,因为本课的阅读策略就是reading a play。随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What form does most of the play use?Why does the play use the form?How can we really understand a play?”,使学生们通过阅读reading strategy能很快地回答,从而较好地理解阅读戏剧时的方法。紧接着以上述问题中“戏剧的形式是对话”这个作为突破口,结合阅读文章的内容提出“How does the room look when the parents arrive home?Why are the parents angrier with Daniel than with Eric?What is the emergency that Eric wants to tell his parents about?What does the father want to do with Daniel?”等,让学生通过具体阅读对本文内容进一步地理解。最后以问题中的emergency和do with为例,提出“Can you find more new key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lay?Can you use these to retell the play?”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疏通和与课文各细节部分的融会贯通。由此可见,从“主问题——揭示文本主体”到相关“问题链——揭示文本结构和理解文本细节”,与所学文章环环相扣,将课文学习与能力培养进行交融,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3.以“问题”驱动课堂,培养“反思意识”
英语学习要实现学生从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重中之重就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教思维”。[5]阅读教学如果只是讲解和分析所学课文材料而不进行一定的驱动,那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一种机械训练,这完全背离了课程标准。有效的阅读(陈琳等、2007年)不仅指从文章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于现实生活,通过阅读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塑造自我。[3]我们需要和倡导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阅读文章基础上训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评价和反思,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post-reading中我们强调“问题引领”的反思,以所学文章为基础,以文章的主题、观点或体现作者的态度等为立足点,设计讨论问题,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以多种形式如辩论、新闻发布会等让学生参与,在讨论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例如,在模块二第二单元的阅读(An adventure in Africa)教学中,在对阅读细节处理后,结合课题中的adventure提出“Adventures such as mountain climbing and white-water rafting can be dangerous.Which do you think is more important,your life or your adventure?Why?”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赞成life is more important的组成一组,赞成adventure is more important的组成另一组,两组分别列出相应的原因,进行自由辩论。在说出自己理由的时候适当地反驳对方的观点,并要求选出一名组员进行总结陈词。当学生沉浸在“针锋相对”的辩论气氛中时,我适时播放关于清华大学登山队遇难的新闻报道,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反思这个新闻带给我们的启示。从单纯的冒险到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
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和信息加工过程,只有学习者本身才能进行这种加工。因此,真正的教学不是给学生简单地灌输所教的内容,而是依靠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虽然教材是统一的,但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具体、有特点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学生及所处环境的特点来安排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经验和兴趣等为落脚点,用略高于学生现有知识和理解水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如果不能“以生为本”,一切教学设计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问题的设计要依据文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互相渗透的对话过程。文本承载着语言知识,同时还兼有思想传递、情感表达、文化蕴含等功能。英语的文章按文体可以分为记叙文、描述文、释义文等,这些文体又分别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文书等。因此,高中英语阅读的语篇教学,要根据所学材料的文体特点来组织教学,其中比较好的切入点为设计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方案。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文本,要针对每堂阅读课的具体特点,采取科学且灵活的提问策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这样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深层思考。总之,在一定程度上,英语学习就是与文本的对话,在感知英语语言形态的同时,化文本言语为自己所有,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生成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前期规划,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提前预设。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中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6]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能拘泥于预设一成不变,要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围绕学生目前真实存在的问题,预设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讲解、点拨等方式激发新问题的闪现,让教学设计留有余地,并且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变化和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应当受到充分重视,真正发挥其在阅读过程中的加速剂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好奇、探索和求知的火种就在每个少年心中,只待教师用思维之火去点燃。”[7]让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用好“问题”这个载体,借助阅读教学这个平台,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向导,引领问题设计,促进英语阅读教学,通过对文章信息的解码和蕴含信息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在探索、发现和研究中实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2.
[3]陈琳,程晓堂,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9,152.
[4]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2-73.
[5]郭有吉.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维之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4)∶73-77.
[6][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22
[7][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全集∶第五卷[M].杜殿坤,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9.
[责任编辑:黄晓娜]
G633.41
A
1002-1477(2015)05-0047-03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5.013
2014-08-30
李建红(1976-),女,江苏南通人,中学高级教师,南通中学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