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分析

2015-05-25 02:26许晓放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教版德育课文

许晓放 张 雄

(1.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2.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分析

许晓放1张 雄2

(1.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2.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逐渐凸显,德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对选文的德育因素的挖掘关系到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最优秀的语文教材之一,选文具有深刻的德育性。教材编订围绕鼓励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个体行为规范、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和谐人际关系这四个主题进行文章的甄选。从选文的主题看,其中的德育因素包含了个体、群体、社会国家以及世界三个层次。同时,德育因素的呈现方式也以间接呈现为主,寓德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因素;语文教材选文;呈现方式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展开德育工作就应该如同这“春雨”一般,丝丝渗透,只为“润物”,而不求人知。一般认为,德育是教育者将一定社会所推崇的品德规范与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的一种教育。[1]德育的实质和内容是社会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所要求的起码品德,包括了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

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课程文件的形式对语文课程的德育性进行了确认∶“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新课程标准把这一目标作为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材的编写不再单纯以学科逻辑为主导,而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希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多能体现闪亮的人性、崇高的人格、不朽的精神等德育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语文育人功能的渗透。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

选文、编排、注疏、点评和印刷是“文选型”语文教科书编撰的基本工作,而选文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随着教育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教材编审和发行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多种版本,每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彰显出自身的个性。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还是按选文为主体编制的,是典型的“文选型”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全国语文教材的杰出代表,其选文的增加与删减总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因此,在专家和学者的反复斟酌之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颇具教育意义和深厚的情感,希望学生阅读选文,促进个体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的目的。通过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12册课本中(除去选读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内容外)的353篇必读课文的主题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培养个人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课文有66篇,占课文总数的18.7%;涉及赞美自然,鼓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文有109篇,占课文总数的30.88%;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民族、祖国、世界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的课文有75篇,占课文总数的21.25%;对学生进行个体行为规范教育的课文有103篇,占课文总数的29.18%。

从选文的主题分布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使用的选文除了要满足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要承担的传授语言文字、文学素养等基本知识技能的需求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内容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主要出发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体现了这一点,其选文的主题多是针对教会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事物关系展开的。因此,语文课文选文的德育性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和完整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德育因素及侧重点

1.选文德育因素和内容

依据选文的主题,可以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分为关系到个体建设的德育、关系到生活所在集体和谐的德育、关系到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发展的德育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丰富的内容,通过选文灵动的文字或直接或间接传达的德育信号,各个层次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德育因素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

德育在个人层次上主要要求人格的优化以及个人品质的提高;群体层次则涉及与亲人、师长和朋友的关系,从爱自己的家人做起,延伸到关心生活中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他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层次将个人道德品质推及整个社会群体,是道德品质进一步升华的体现。可以看出,通过选文所表现出的德育提倡逐渐渗透、层层递进,这也符合中国传统人伦教育的推己及人的理念。

2.选文德育因素各层次内容的侧重点

(1)在个体层次上突出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德育虽然重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但是个人素养建设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则是德育的更高要求,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在陶冶学生情感的同时起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不乏表现儿童日常生活乐趣的文章。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选文《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在描绘孩子们生活剪影的同时表现出儿童纯净的内心世界。同样选入五年级下册的第二组课文,无论是《古诗词三首》中所选的三首古韵的诗词,还是《儿童诗两首》所选的现代的儿童诗,都体现出五光十色的童年;《冬阳·童年·骆驼队》刻画出的冬阳骆驼、《祖父的园子》表现的热闹与惬意、《童年的发现》彰显的大胆探索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出儿童的游戏天性、儿童生活的愉悦和乐趣。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的童真童趣,通过阅读他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学生可以对比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习惯、情感,对不正确之处进行纠正,从而提高个人素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共有77篇文章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对宇宙浩瀚的惊叹、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动植物和谐生长的赞美。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一组课文共四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四篇课文虽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是所要体现的主题都是表达对大自然雄奇美好的赞美之情。同时,共有49篇选文是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优秀成果。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选文的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赞扬大自然美丽景致的同时兼顾表达了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歌颂之情。反复出现的题材,或描绘令人心醉的景物或颂扬宏伟壮丽的历史文化建筑或表现人类对神奇宇宙的不懈追求,这些文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情景、表达出希望和友爱,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健康的心灵和性情、美化其人格有很大的帮助。

(2)在群体层次上表现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奉献。亲情是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一个重点,这与中国传统的人伦观念讲求“至亲至孝”有很大关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亲情的选文有15篇,这些选文有的表达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有的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选文《地震中的父子》《慈母情怀》以及六年级上册的《怀念母亲》,这类课文体现父爱母爱的伟大,也让学生换位思考自己的父母,达到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的教育目的。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与周围人群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是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突出关爱和奉献这一主题。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选文《给予树》和三年级下册的《她是我的朋友》,都以围绕给予周围人关爱,奉献他人不图回报为中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掌握有效的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

(3)在社会国家及世界的层次上重点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国语文教材编撰的灵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表现民族和国家的文章一直是语文教材选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共选入61篇文章,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刻情感,这些文章有的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有的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榜样形象,有的直接抒发真切的爱国情感。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我多想去看看》,这篇选文是一首简单的儿童诗,表现出母子两代人希望能去首都看升国旗的共同心愿。所表达的感情真挚自然,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纯朴的且令人感动的爱国之情。同样,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选入的四篇课文《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都围绕首都北京展开。《欢庆》以短诗的形式,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北京》一文介绍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让学生对祖国的首都肃然起敬,心生向往;《我们成功了》描述的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喜悦,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跃然纸上;最后一篇课文《看雪》讲的是台北的孩子希望能到祖国首都北京看雪的故事。本组课文以《看雪》收尾,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语文教材选文在情感的编排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极具道德教化的意义。

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德育因素呈现的方式及特点

1.选文德育因素呈现的基本方式

一般来说,关于语文教材选文对文学篇章的界定,选取的是广义的文学意义,也就是说除了论说性质的文本外,将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都归入文学范畴,其中包括儿童诗歌、古诗、寓言、故事、童话、小说、散文、书信、日记等。多种文学体裁选入语文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系统的文体意识,提高其文学素养,还能通过阅读多种文体和文学表达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升华其价值观。各个层次的德育因素一般不会采用对学生直接说教的方式来呈现。隽永的字里所体现的深刻的德育内涵,需要学生挖掘和体会,对学生形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由于选文文本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因此隐含在选文之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多种呈现方式。综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总体来说所选文章德育因素呈现的基本方式有通过直接抒情呈现、通过叙事后直接说理呈现、通过形象化的事物呈现、通过典型人物塑造呈现和通过人物话语呈现五种。

2.选文德育因素呈现方式的特点

(1)直接说教和间接呈现相结合,以间接呈现为主。通过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自然不同于直接对学生进行说教性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大多是选择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文学作品。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353篇选文中,采用间接呈现德育内容的课文有296篇,占全部选文篇数的83.85%,而以直接说教的方式呈现德育因素的选文仅有57篇,占全部选文篇数的16.15%。在全部57篇通过直接说教呈现德育因素的选文中,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呈现的有29篇,采用叙事后直接说理的有28篇。

间接呈现出德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一年级上册的选文《雪孩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塑造的雪孩子是一个可爱的、舍己为人的形象。这是一篇典型的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文章,故事直到最后都没有直接对雪孩子进行赞美,而是说雪孩子变成了一片白云,将雪孩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升华,这一点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动。这类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篇章,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仔细体会。当然,这类间接呈现德育因素的文章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选文中还有很多,如一年级下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

为了避免直接说教,选文会用对话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德育内容间接呈现出来。《胖乎乎的小手》这篇选文就是通过记叙一家人对话的方式,间接教导学生要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同样,选入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掌声》在文章的最后记叙了英子的来信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文章没有用直接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要与他人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是通过英子的感受间接转述呈现这个道理,寓德育因素于人物话语之中。

当然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选文在教材中也是存在的,只是数量上不如间接呈现多。例如,一年级下册的选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直接通过文章记叙老区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恩之心,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还有一部分选文会在文章的结尾直接向学生讲明文中的深刻含义,以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的选文《秦兵马俑》在文章最后就写道∶“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结尾的一句话起到概括主题的作用,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正反人物形象对比,肯定正面积极形象。小学阶段语文课文选文多以记叙故事为主,记叙故事自然离不开人物影响的塑造。选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对比,烘托出正面形象的伟大,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选文就是将没有种出花的雄日与其他种出花的孩子进行对比,在众多孩子的烘托下,雄日的这种诚实的品格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尊严》这篇选文也将年轻的哈默的行为与其他的难民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更加表现出哈默追求个人尊严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在语文教材选文中,也有很多塑造英雄形象的选文,例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选文,这些都是纯粹塑造正面形象的文章,通过积极肯定这些榜样人物,直接给学生注入正能量,让学生直接从正面形象身上体会到他们的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

(3)低年级阶段主理,高年级阶段主情。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9岁以下的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有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更多的是服从。10~12岁处于习俗水平,这一时期人的道德发展具有维护社会权威和秩序的定向。在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一年级至三年级选文多倾向于让学生明白道德事理,四年级至六年级选文侧重于表达道德情感。例如,三年级下册选文《太阳是大家的》,通过一首小诗的形式,向学生直接说明太阳是我们地球上每个人的,要热爱地球、热爱自然。在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山雨》,通过选文字里行间表现的强烈情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让学生建立起珍惜自然、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感。

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可能阻碍德育的因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精炼有序,整个教材选文体系囊括古今中外、学科内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选文来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广袤的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习惯。但是,以时代发展和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视角来审视,所选文本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仍存在着可以改进之处。

1.部分选文时代感不强,学生难以体会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表现当今科技发展文章并不鲜见,这类文章或表现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或体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这类文章,特别是展现我国新技术发明的文章,学生会体会到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这类文章的德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在教材中呈现出的往往是“过时”的技术,这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科学技术,很难让生活在21世纪的小学生感到神奇,很难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仅在全篇最后对新世纪做了简单的展望,如今历史的车轮早已进入21世纪,这篇文章明显缺乏时代感。同样,在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课文《新型玻璃》,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中所介绍的一些玻璃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算不上是“新”。表现科学技术发展的文章入选教科书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今后投身奉献科学技术产生最初的憧憬,而选文里所描述的这些似乎有些“旧”的科技,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共鸣感和使命感自然会降低,德育意义也会随之减弱。

2.部分选文成人化印记较重,与儿童发展阶段不符

为了达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目的,一些选文的情感和观点偏向于成人,教导学生做一个听话而且懂事的好孩子,这类文章所塑造的“好孩子”形象无论是为人处世方法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超出了同龄孩子应有的水平。例如,二年级下册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讲述了一个叫萨沙的小朋友护花的举动,选文呈现出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弱小、懂得谦让等德育内容。在文章最后有这样的描写,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到∶“妈妈,我现在还是最弱小的吗?”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为塑造“好孩子”的榜样,其中主人公萨沙的举动和语言都经过了成人化的打磨,雕琢痕迹明显,显得不那么真实。又如,四年级下册的选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体现了真爱和平的德育内容,但是选文中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没有体现孩子的天真和无邪,最后的呼吁更是与年龄不符,因此这封信明显不是出于孩子之手,成人化印记很重。这样成人化痕迹较重的文章,往往脱离了孩子真实的生活,超越了他们的行为和语言能力,因此难以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导致其中所表现的德育内涵变成了说教性质的灌输,不利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康成长。

综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秀材料。在教材选文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慎之又慎。不仅在德育内容上丰富多样,形成体系,兼顾德育因素的各个层面;在呈现方式上也要多样变化,顾及学生感情,尽量避免完全的直接说教,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有理有情地向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当然,要合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尽量避免德育因素的过度挖掘和不当解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得以实现,让书本中德育因素转化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成长。

[1]冯文全.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5(10)∶11-17.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黄晓娜]

G624

A

1002-1477(2015)05-0015-05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5.005

2014-06-20

湖北大学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研究项目(090-075028)。

许晓放(198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张雄(198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人教版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背课文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