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英
(辽源市实验中学,吉林辽源136200)
教师教育
教师“三五”培训法
周凤英
(辽源市实验中学,吉林辽源136200)
教师品格、能力和教学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学习积累、教育培训、教学实践、总结提高中练就的,其中,培训提高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此提出教师“三五”培训法,即教师品格培训的五种方法(正面教育法、论坛导引法、典型示范法、反思修正法、评价约束法)、教师教改实践能力培训的五种模式(自我实践模式、俱乐部模式、校内“课题所”模式、反例倒逼模式、行动研究模式)和教师教学风格培训的五种方法(基础培训、基本功培训、基层适应性培训、开放式课堂培训、教学方式和方法培训)。
教师;培训;品格;能力;教学风格
教师品格、能力和教学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学习积累、教育培训、教学实践和总结提高中练就的。其中,培训提高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这里介绍教师“三五”培训法。
1.正面教育法
教师品格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为师之根本。塑造教师品格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是爱国、爱校、爱家、爱生、爱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解决好人生的总开关问题。要把加强新时期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形势任务的学习作为教师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牢记使命,履行职责,肩负道义,撒播真理。一要根据实际制定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时间,加强对学习指导,在实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工夫。二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素质好、立场坚定、理论深厚的教师到上级培训部门进行短期理论学习,充当培训骨干,回来后进行宣讲,带动其他人进行学习;请组织、宣传部门和党校的专家进来宣讲,增强教师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自觉性,提高其政治觉悟。三要注意学研结合,学习中研讨,研讨中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过程控制,强化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好罚坏,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分析、有总结、有整改、有提高,确保培训效果。
2.论坛导引法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师品格论坛。围绕“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今天我们如何为人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等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大讨论、人人讲活动,发挥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多媒体的作用,发动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心得,就加强自身品格建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组织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逐条逐项查找自身品格建设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写出自查报告,并逐项整改。经常开展征文评选、演讲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增强教师群体对品格建设的理性认识,做到人人想、人人讲、人人做,形成新常态机制,让教师有发言权,有交流园地,有学习资源,有借鉴东西,有传播渠道。
3.典型示范法
要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警示教育作用。一方面要抓好教师身边先进典型的挖掘、宣传,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加强对教师人格力量的培塑,使之在知识、能力、品格方面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这种“非权力因素影响”的感染力来源于教师的以身示范、人格形象和人格力量,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来源于渊博的知识,有足够的能够解答学生各种专业困惑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准;来源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平公正、善于合作的职业态度。要通过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佳教师等各种评选活动,让那些表里如一、胸怀坦荡、坚持原则、诚实守信、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精英脱颖而出,形成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引领作用不强、理想宗旨动摇、工作热情消退、人格影响力减退或负面效应较多反面典型的警戒教育工作,通过抓苗头、打招呼、亮黄牌等形式,对其提出警示,情节严重的清除教师队伍,同时针对其不同情况,制订具体的帮扶措施,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4.反思修正法
反思型的教师是新时期所提倡的,只有学会反思,才能用心去做教育。教师要时刻对照学生的标准来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反省自己,经常地三省吾身。反省自己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传播到位没有,知识点正确否,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完成没有;反省自己立德立言立行做得怎么样,自己的教师形象体现得如何;反省自己和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有多大差距,差距在哪里;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教师规范,有无不检点、不正确、不文明、不高雅的行为;反省自己培养影响学生的效果和自己期待的是否一致、有无偏差,是正偏差还是负偏差。根据反省的问题绘制出对照图表,根据图表分析原因,制订出整改措施,形成效果图、时间表,不断进行改进,日有精进,遂有所成。
5.评价约束法
构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综合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师德师风管理系统。建立起目标管理责任制、师德建设监督评价制、师德建设公开承诺制、师德责任追究制、学生、家长和专家评价打分制等,并以一定形式向学生及社会开放,利用评价的公开效应对教师形成约束力量,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人。关爱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时刻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接受社会监督。
1.自我实践模式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立足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进行独立自主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要认识新课程,这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相关的辅导资料,吃透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学习吸收先进的教改经验,探索适应自身教学环境的教改实践模式;加强同行间的学习、探索和交流,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实战技能;综合提高教师自我复制能力,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改新模式,在“新”字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
二要理解新课程,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研究思考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要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予以更多的思考与研究。要明确教学相容、教学相促、教学相长的相互关系,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要明确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注重教与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明确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一致性,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拥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复合人才和成长型人才,而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三要实践新课程,通过走进新课程来实施新课程,面对新课程来选择新教材,订立新课标,还要对教材进行改编,活学活用、优化组合,要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站在时代的边沿,洞察国际国内课改动向,自觉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实现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真正肩负起为国家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2.俱乐部模式
由一级教学组织出面,组成以研磨、交流为主的教学活动沙龙,开展经常性的、不定期的、松散型的、半紧密型的交流研讨,可以实行固定的会员制,也可以形成不固定的随机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自由交流、切磋、研究为主要方法,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针对每个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片段,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讨,进行问题面对面的分析、探究、解答,通过举例、对比、反证等各种方式让大家体验课堂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成败效果,从而更加明确策略优化的必要性,做到共同面对问题,集体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和谐而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视角对每节课进行剖析,一起分享新信息、新理念、新方法,共享资源,共同进步。
3.校内“课题所”模式
该模式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分布和资源优势,就一个或几个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建立若干个“课题所”,针对所选中的课题进行集中攻关,以此深化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由校领导主抓,专家牵头,骨干教师参加,采取“专题沙龙、案例引导、问题诊断、课题导向、网络信息交流、提供学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改课改实践直接延伸到学校本身、教师本身、课堂本身、问题本身和过程本身。边教学,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提高与实践积累相结合,课前设计与课后反思相结合,集体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每周都能开展一次公开的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实践者自身的讲、听、评、论和专家的点评讲解,让更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在自由无负担的碰撞中得到解决。
4.反例倒逼模式
利用集体教学中的失败案例或者是具体教学中还没有达到课改要求的案例作为教材,推演该案例的成因、遇到的瓶颈、急需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终极达到的目标。采取目标倒逼的模式,制订出课改完成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期实现既定的目标。这种案例可以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可以是对一类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还可以是正在进行的某类教学课堂。利用这样一节具体的课来进行具体的研究,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和“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直接执行者,反例倒逼研究模式无疑会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的高效模式,树立危机意识,逼近教改课改目标,让课程培训过程内化成广大一线教师课堂上有效探索实施新课程的动力。这种模式会使研究者更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强调教师的研究者身份,提出问题并分析、跟踪、界定,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对研究反思,通过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的实践过程,实现课改的终极目标。
5.行动研究模式
确立“行动研究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课题,将行动研究贯穿在整个课程改革中,注重行动研究,以科研为先导,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教师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教师的创造来带动学生的创造,以教师的转型实现学生的转型。这种研究注重的是课题研究过程的本身,包括参与者的选择、专家的遴选、课题的立项、经费的来源、方向的确定、时间的要求、方向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偏差的处理、线路的修正、成果的评价等,又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更加注重过程本身的控制和研究,重点在为课改课题研究探索一种好的模式,选择一种科学的路径,解决的是研究者研究过程本身所遇到的问题,是为推进工作进程服务,研究研究者行为本身,更具有挑战性。实际上是两个产品:一个是课改的成果;另一个是如何快捷有效地产出该成果的成果。
1.基础培训
基础培训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基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教师的基础不仅包括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还包括普通话训练、标准音校正、钢笔字书写、粉笔字规范、课件制作、新媒体运用、教案格式化等必备的基础性工具的掌握和运用。而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成不变的,需要长期不断地温习、训练、巩固、完善和提高,而这种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基础性、适应性和提高性培训才能达到。
2.基本功培训
基本功培训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包括:教师的语言驾驭能力,即说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说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说学生听明白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规定的授课内容宣讲明白;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即教师逻辑性强,课程结构安排合理,顺序符合需要,案例深入浅出,不重复、不累赘、不颠倒、不混乱、不模糊、不玄奥;生动的演讲能力,即课堂有氛围,讲课有穿透力,能凝聚学生心神,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高超的互动能力,即善于和学生沟通,课堂气氛热烈,不教条、不死板、不僵硬,教学相长;经常的总结归纳能力,即每次课堂后都要进行总结,写心得体会,将好的经验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好的坚持,不好的扬弃;较强的固化借鉴能力,即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把优点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形成常态。
3.基层适应性培训
基层适应性培训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核心。教师的教学风格从来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艰苦实践、学生的学习成效、家长的口耳相传、同事的肯定叹服、上级的鼓励认可来实现的。所以一个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一定具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脱离教学一线是不可能成为有教学风格的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实验室,如何利用好这个实验室,适应一线教学环境,使教师不断成长,少走弯路,这需要对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这包括老教师传授经验,青年教师现身说法,一线教师谈切身感受,专家教师讲方式方法,各级领导讲校史校规校训等,让教师适应现代化的教师岗位需求,满足教学需要。
4.开放式课堂培训
开放式课堂培训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让教师登台讲课,专家和学生代表观摩听讲,讲后进行点评,点评后就同一内容由专家上课,教师听课感受,然后再由教师重复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对象的讲课,每次讲完课后都要由学生进行听课评奖,如此反复,提高教师的讲课技巧、技能和水平。通过公开课、模拟课、基本功大赛、说课比赛、课堂评优等一系列活动,在学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一年组的同一门类教师相互切磋、观摩、研讨,大家共同钻研、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5.教学方式、方法培训
教学方式、方法培训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保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个学校都有其特长,如何把教师的绝活、学校的特长变成行业的优点,形成特色教学法,并在系统内得到推广,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风格的总结提高性质的培训,把优秀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把个体的优秀变成集体的优秀,把分散的特长集成规范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行业的标准或者样板。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李镇西.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2013.
[4]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学涛]
G451.2
A
1002-1477(2015)03-0097-04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3.023
2014-10-10
周凤英(1969-),女,吉林辽源人,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