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雯
(濮阳市卫生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0)
刍议如何从德育中把握中职生素质教育
王 雯
(濮阳市卫生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0)
中职教育对中国经济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理论探讨与研究尚不深入,观念、理念仍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所认同。因此,职业教育要革新传统观念,强化全面素质教育。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到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
中职教育 德育 素质
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本性特征,人的本质有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据此,人的素质自然也就应当包括自然素质与社会素质两个方面。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讲的显然是自然素质,仅涉及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素质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全面性、开放性和教育价值的多元性正好与信息社会的多样性相吻合。因此,在确定素质教育价值取向时,应该融合教育目的“个性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的精髓,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协调统一理想境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教育领域,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理论探讨与研究尚不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所认同。因此,职业教育要革新传统观念,强化全面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这个话题常说常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职学校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很多中职学校生源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跟政府、家庭和社区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最终的结果是很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效益差,社会声誉难以建立,素质教育实施乏力,合力难以形成,从而自身发展举步维艰。
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是推进主体,学校是实施主体,家庭和社会需要广泛参与并密切配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开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技术开发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专业技术的前沿,引导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树立“自主”观念,培养学生重视自我发展的意识
多样化的社会需要生活主体的人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基本途径是自主,人的自主意味着自立、自由,社会的自主意味着社会体系的独立和文化上的独特性,只有自主的主体才能有创造性,摆脱外界的束缚,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吃自己饭,流自己汗,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只有靠自己才会永远不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铁全靠本身硬”等都蕴涵着只有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从中尝试学习的快乐体验,引导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爱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得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求学生学会确立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近期小小目标。同时计划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然后再培养学生自我监督的习惯,日复一复,月复一复、长期坚持、良性循环,终身受益。教师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能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视学生为“学习型的老板”,为学生创设更多自我锻炼,自我表现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与激发其潜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长期民主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最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一技之长
“人各有所长”,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学校教育应重视各人才的培养,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发现人才且重视塑造人才。课堂四十五分钟固然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主要时间,然而.课余时间也是学生们进行素质锻炼的广阔天空。有的学生喜欢唱歌,就为他们配备一些卡拉OK、VCD的设施;有的学生爱好吹、拉、弹、唱,就让他们到音乐室进行锻炼与提高,有的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就组织他们去踢球、投球。开展田径与球类竞赛;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就为他们配备一些手工的材料作制品……。总之,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兴趣与爱好,就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与提高。也许有些人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其实未然。因为根据科学的教育观:教育应因材施教。社会也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教育也应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专业人,使其在相应领域内大显身手。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向共性发展的中介假期安排了一些活动,这只能算是对社会实践的巨大作用的表层认识,有些活动还是流于形式,规模太大以后,应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将权力的要求与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认同、合作、理解的态度使个性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向共性转化,又在实践中培养和磨砺个性,增强竞争意识,最终使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有机地融合起来。
教育的良好导向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该是注意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给学生鱼,不如给学生渔。”含义就是说:与其满堂硬灌知识于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如何自觉,积极去学习的方法。其实,这也就是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社会的巨大进步越来越要求高素质的人才,特别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的实用型人才,而这批人才需要教育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引导与培养,正值人生生理旺盛的青少年时期,确实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思维活跃、敢想敢做的创造新事物的好时期,只要教育者正确地引导与激发,许多小小“发明家”就在此时期诞生。
总之,素质教育的德育视点应该是传统观念与时代特点的结合;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等。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设备,不拘形式的开展教学活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趣味化、活跃化,从而使所学知识在学生思想上潜移默化,形成其高尚的品格、正直的人格,从而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支配下去认知、做人、生存,增强自身在复杂社会中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习气的抗体。培养世界新型人才,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