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 王 成
(1.云南大学, 云南 丽江 674199;2.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丽江 674199)
论丽江纳西族三多节的起源及历史演化
李继红1王 成2
(1.云南大学, 云南 丽江 674199;2.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丽江 674199)
三多节是祭祀纳西族的保护神“三多神”的一个特殊节日,最早起源于纳西族先民的白石崇拜,随后演变成对英雄人物的崇拜,近年来这一节日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并呈现出与旅游业逐步融合的趋势。文章考察和分析了纳西族三多节的历史演化过程,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丽江;纳西族;三多节
三多节成为纳西族传统节日,并非一贯有之,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三多节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呈现出与旅游业逐步融合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纳西族三多节的历史演化过程作全面的考察和梳理,进而为研究纳西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据《乾隆丽江府志略》(下卷)记载:“麦琮常游猎雪山中,见一獐,色如雪,以为奇,逐之变为白石,重不可举,献猎人,所携石祝之又举,其轻如纸。负至今庙处少憩,遂重不可移,因设像立祠祀之。”《光绪丽江府志略》(下卷)记载:“北岳庙,一名玉龙祠,旧址在府城北三十里雪山麓。唐时建。相传昔时有人于山中得异石,负而归,至此少憩,遂重不可举,乡人神之,为异石祠,及南诏封为北岳,即以此石为神庙。”[1](354)从以上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今三多阁原名北岳庙或玉龙祠,庙中最早供奉的并非今天的三多神“恩溥三多”,而是一块白色的石头,至于这块白石是何人发现众说不一。但不管是何人,既然是纳西族崇拜的神石,自然是纳西族的先祖立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产生了把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如石头、树木、动物等作为本民族尊崇对象的自然崇拜观念,马克思把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观念归结于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一种方式。纳西族是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在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因此,纳西族先民把白石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加以祭拜并非偶然。
木氏先祖麦琮是开创木氏基业的重要人物,据《木氏宦谱》记载,麦琮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及长,旁通百蛮诸书,且谙禽兽之语。传说麦琮曾梦见一个从雪山来的自称“三多”的白胡子老者授予天机说:“乌鸦飞七天的土地是属于你统治的地域,日后开辟疆土,天神会赐你战胜敌国的智慧力量”。当麦琮从梦中惊醒时,老者便倏然而逝。此后,凡麦琮上战场,就有一个穿白盔白甲、骑白马、执白矛的神将前来助战,等战一打完,一阵飞沙走石的暴风之后,就又什么也不见了。于是,麦琮就仿梦中白胡子老者的形象塑了一尊名为“三多”的像立于三多阁中,并长年祭奉。此后,凡纳西人出兵打战,总常见一白袍将军助阵并多获胜战。
从有关木氏先祖麦琮的记载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今三多阁里祭奉的对象已经从白石神演变为纳西族的战神,这尊战神已经成为一个有形有色的人物形象,这一现象也绝非偶然。历史上的丽江,北邻强大的吐蕃,南依大理,木氏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开疆拓土,自然少不了战争。因此,木氏当然希望能有一个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具有神力的战将协助自己,保卫自己的疆土。另外,白胡子老者授予天机之事,实乃木氏杜撰的“替天行道”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旨在告诫左右邻邦,我是奉上天旨意管辖这片土地的,是名正言顺的,任何入侵木氏领地的人都是违背天意的,我的反击也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君权神授”的例子在我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时候并不少见,武则天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也曾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正名造势。从这点上讲,我们不得不佩服丽江的统治者对汉文化的精通和活学活用,也难怪纳西族人在如此生存夹缝中能够如鱼得水,这无不与丽江统治者的智慧有着密切的联系。
《乾隆丽江志略》(下卷)和《光绪丽江府志稿》(卷四·祠祀志)均记载,元世祖征大理时,经过丽江,敕封三多神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忽必烈为何要将三多神封为“定国安邦景帝”,其用意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时,曾得到木氏的帮助。忽必烈到了丽江,为拉拢木氏并获得其帮助而祭祀纳西族人的神灵并敕封“三多神”为“定国安邦景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木氏歌功颂德,称赞木氏是忽必烈的忠臣和顺臣,是帮助忽必烈获得元朝政权的定国安邦的功臣。
忽必烈将三多神敕封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标志着一个氏族的保护神得到了中央王权的承认,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木氏土司的地方政权得到了中央王权的承认,从此,木氏有了元朝政权这个大靠山。自此,木氏更加尊崇这尊民族的保护神,而三多神确实也成了纳西族的“保护神”。
据史料记载,自北岳庙建成后,每年的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是纳西族人祭祀民族保护神的日子,居住在城乡的人们都要盛装前往祭拜,期间还有歌舞表演、赛马、野炊等活动,热闹非凡,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下,1986年8月29日,丽江县八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定为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并规定全地区放假一天,由当地政府安排举行各种庆祝活动。[2](41)自此,三多节正式成为官方认可的纳西族传统节日。2005年3月21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将三多节的放假天数由原来的一天延长到三天。该条例于同年的5月27日在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获得批准。
至于为什么要把三多节定在农历的二月八日,周源先生认为,这与纳西族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有关。农历二月八,正是百草枯干、新叶将发未发的时候,也是牲畜发情交配的时候,户外放牧,牲畜很少到处乱跑,人们正可休闲,这时候最适宜祭祀和郊游。[3](76)同时“二”、“八”在纳西族的观念里又是两个吉利的数字,把原来的二月八月合在一起定为农历的二月八日,既尊重了这一传统的民族习俗,又符合纳西族的心理需求,这样说来是比较合理的。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确定为官方认可的节日,充分体现了我国宽松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的关心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自丽江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正式将三多节确定为纳西族传统节日以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纳西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相互邀约前往玉龙村北岳庙焚香祭拜,祈求神灵庇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祭拜结束后,就地野餐,午餐后,还要载歌载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近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丽江市委市政府把“文化立市、文化兴市”作为丽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丽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和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有效载体,为此,丽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1993年11月,玉龙县白沙玉龙村北岳庙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纳西族三多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名单。为保护和弘扬纳西族传统节日文化,2010年,丽江市文化主管部门还在白沙、宝山、鲁甸、大具、塔城、鸣音、太安等乡镇确定了16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纳西族传统礼仪和节庆进行传承和保护。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推进和旅游产品的提升,一些纳西族专家学者建议要重视传统民族节日的开发利用,把三多节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丽江市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非常重视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在三多节期间举办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的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随后,丽江纳西族三多节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举办的活动也一年比一年丰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2006年三多节期间,丽江市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演出队,在北京上演了原生态歌舞晚会《纳西花华色》。[4](3)2007年三多节期间,出席全国“两会”的云南部分代表委员和关心丽江建设发展的各方领导,在京生活学习的纳西族同胞以及在京的部分白族、彝族、普米族、哈尼族、藏族等民族同胞在北京欢聚一堂,共叙乡情,共话丽江发展变化。[5](1)2012年三多节期间,丽江市玉龙县县委县政府在白沙街和玉龙村白岳庙广场主办了“欢庆‘三多节’暨首届民族传统文艺汇演”,还安排了民族传统祭祀、商业庙会、首届玉龙县民族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玉龙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古城区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白沙乡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参加了活动的组织,丽江市、古城区各乡镇(办事处)、玉龙县16个乡镇以及业余文艺团体参加了演出和比赛。2015年三多节前夕,玉龙县委宣传部还主办了三多节民俗文化专场讲座,县直属机关单位的120多名干部职工聆听了讲座。讲座上,著名纳西学者和力民为干部职工讲述了三多节的来历、三朵神崇拜的形式、三多节的文化内涵及活动意义等。三多节期间,除举行祭祀仪式、三多节庙会和纳西族民族传统乐舞展演活动外,还在三多阁举办了丽江先贤事迹图片展,在玉龙县文化馆举办了纳西族三多节民族书画展。至此,丽江纳西族三多节已经从民族民间传统习俗发展成为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成为展示纳西族传统文化、提升丽江旅游文化内涵、丰富丽江旅游产品的新平台。[6](68)
纳西族三多节从对白石的自然崇拜发展成一个全新的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纳西族民众对自然神的信仰和崇拜是基础。其后,纳西族先祖麦琮在把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转化为祖先崇拜和对英雄人物崇拜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随后,政府的有效干预催生了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最后,新的历史境遇对传统民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挑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的走向。
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得以长期地传承和发展。当文化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时,它必将被人们遗弃并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三多节能否在现代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地融入这个时代并一直延续下去,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找到一条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林之满.纳西族“三朵节”的由来[J].社会科学战线,1987(3):354.
[2]韵红.玉龙山下“三朵节”[J].民族工作,1999(3):41.
[3]周源.纳西族神祗“三朵”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76.
[4]杨福泉.纳西族的“三多节”及原生态歌舞晚会《纳西花华色》[N].人民政协报,2006-3-28(3).
[5]杜京.云南代表与纳西族同胞欢庆三朵节[N].云南日报,2007-3-11(1).
[6]和文.玉龙县隆重举行纳西族“三多节”系列活动[J].创造,2015(4):68.
责任编辑:杨昌勇
On 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Lijiang Naxi Sanduo Festival
LIJi-hong1WANG Cheng2
(1.Tourism and Culture School of Yunnan University,Lijiang,Yunnan 674199,China;2.Tourism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Yunnan,Lijiang 674199)
San duo Festival is a special day for worship Sanduo of Naxi protection God,the earliest origin from the ancestors of the Naxi Baishi worship,then evolved to become hero worship,in recent years,the festival has been officially recognized and showing a trend of tourismindustry and the gradu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Na xi San duo Festival and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ethnic festivals.
Lijiang;Naxi minority;Third day
1009—0673(2015)05—0040—04
K892.3
A
2015—09—17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丽江纳西族传统节日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 639。
李继红(1981— ),女,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王成(1978— ),男,云南曲靖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