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各美其美
——论万峰林外在形式与审美过程的典型性
郭笑天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蔡仪“美是典型“的观点认为美在于客体自身的典型性,赵炎秋“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的观点强调美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存在。万峰林的美一方面表现为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即秀美和雄壮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表现为审美过程的典型性,满足不同地域的人的审美习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万峰林;自然美;典型性;审美
万峰林是贵州省兴义市市郊的一个自然风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近年来“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更是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对万峰林美学价值的讨论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总结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人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这句话对于我们进行美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就对万峰林的美学研究来看,一方面,万峰林作为自然景观,自身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具有形式上的典型性;另一方面,学界关于美的典型性的观点见仁见智。这些成果有利于挖掘万峰林的典型性,进而丰富对万峰林的美学研究。总体来看,万峰林的美既表现为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又表现为审美过程的典型性。
“美即典型”是著名美学家蔡仪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客观事物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个别事物中显现着种类的普遍性,欣赏者所能够发现的客观事物的美,正是由客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殊的规律所引发的,这些规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客观事物本身的各种属性、规律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该客体对象区别于一般事物的规律性,如此才使得欣赏者获得愉悦感。
蔡仪关于“自然美”的论述是他研究的自得之处。他指出:“自然界事物的美在于它们本身,也就是在于它们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条件,而不在于它们本身所没有的非自然的或超自然的东西”。[1](410)由此看来,蔡仪认为自然美的典型性主要在于自身属性,即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
毋庸置疑,万峰林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尤为突出。
首先,万峰林作为锥状喀斯特的代表,具有分布集中、地貌典型、造型奇特的特点,被专家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从峰林的形态来看,主要有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和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每一类造型独特,既张扬个性,又同其它类型的峰林相互映衬,整体造型完美,构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锥峰结构独特、多样,大多呈钟状、平顶状、马鞍状、金字塔状、倒丛状和丛聚状,其中有孤峰、石笋、石芽和漏斗等,形成了清晰自然、发育完美的喀斯特地貌。
其次,如果说秀美和雄壮是山的迥异之态的话,那么在万峰林这里,他们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颇具“千峰竞秀纷纷秀,万山争雄山山雄”的意境美。
追溯到明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至此,对这里万峰争奇的美妙景象所吸引,留下了“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不朽诗句。连绵起伏的山峰无疑是留存在我们脑海中有关山的烙印,万峰林有近两万座奇峰、群峦组成,绵延上千里,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这种林状聚集的山峰在整体上成就了峰林的雄浑壮阔和磅礴气势。
当你站在景区观峰道上俯瞰峰林,会发现一座座造型独特的山峰显露出秀美之姿。这里的山峰玲珑精美,如小家碧玉,千姿百态。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更加偏爱这里,万峰林密布的山峰是孤立的,但绝不失个性,各领风骚。孤立的山峰虽是挺拔、灵秀的,但仔细观望,仍呈现出壮美之态。如“将军峰”形象得展现了一位威武的将领,“骆驼峰”颇似一只昂首前行的骆驼,“大顺峰”仿佛六颗大印稳稳地矗立在山梁上,取“六六大顺”之意。
一位学者曾总结:“不论从美学价值,还是从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完整性、存留遗迹的丰富性、锥状峰林集中连片的面积、景观的典型性等方面看,万峰林都堪称奇景。”[2]所以说,万峰林作为中国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其外在形式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突出表现为它将秀美和雄壮完美融合。
学界普遍认为,蔡仪“美即典型”的美学思想开创了同时期美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坚持从客观对象的自身属性出发来探讨有关美的问题,对于我们进行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蔡仪的美学观点产生质疑。如薛富兴曾指出:“蔡仪先生对自然审美的纯客观立场,在解释自然美最基础层面——形式美时,相当有力,一旦进入更深入复杂的心理精神领域,客观论软弱无力……在人类审美意识史上,只存在与人类文化进程相伴随的自然美。”[3](57-58)因此,对万峰林典型性的研究可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赵炎秋曾在他发表的论文《“美是典型”说的困惑与思考》中提出,“‘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4]”。他通过对蔡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即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的论断的分析,指出人只有把“物种的尺度”和自己的“种的尺度”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才是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物种的尺度”是客观的,它需要人去认识,“种的尺度”即人的“内在尺度”,它是主观的,因此美的产生是离不开人的主观因素的。赵炎秋认为,蔡仪将马克思关于“两个尺度”的论述理解为一回事,即“两个尺度”都是指物种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事物外在的和内在的本质及特征。
那么,从美与人的社会生活不可分开的观点出发,在对万峰林的美的认识过程中,“物种的尺度”就是万峰林自身的典型性,自己的“种的尺度”便是指人们对万峰林审美过程的典型性。
提起山峰,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自然是高大、巍峨、雄壮这些代名词,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天下,民间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
而万峰林娇羞地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一座座独立的山峰挺拔秀美,一如南方温婉秀气、小家碧玉的少女。南方的游人置身于峰林之间,仿佛周围的山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群熟悉亲密的友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甚是美妙。北方游人呢!来到这里绝不会嘲笑这一座座山峰的小家子气,朴实宽厚的北方人毅然扮演上大哥哥的角色,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妹妹一样,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爱护之情。还有些北方游人不觉感叹,如此多的“馒头山”啊!是呢!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粮食丰收的年头人们才会有充足的馒头吃。对于人口众多的北方人来说,馒头代表着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代表着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一群的馒头山似乎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馒头越多,家里的粮食也就是充足的,农人的生活也就是富裕的。生活在万峰林山脚下的纯朴的布依族人,每天在峰林、小河的环绕中,过着简单充实的生活。因此,每一位来到万峰林景区的人,都会被这里秀美的景色所着迷,着迷于众多造型奇特的山峰,着迷于这连绵成片的峰林。
虽然目前有学者提出让自然回归自然,让人归于无声,但自然美与人的社会生活难以分开,正如万峰林的美不仅体现为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同时需要我们身临其境,用心去欣赏它的美,而这个欣赏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蔡仪关于“美是典型”的学说着重强调自然本身所体现的美,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总结发现,自然美的价值还需要通过人的欣赏来表现。
如果说万峰林的美主要表现为它的典型性,那么除了外在形式上的典型性,还表现为审美过程的典型性。我们打破常规的欣赏视角,不仅从外在形式上关注了万峰林丰富、独特的造型,及其将秀美和雄壮完美融合的典型性,更挖掘出对万峰林的欣赏满足了不同地域的人的审美习惯,体现了万峰林的包容性,而这种包容性正是其典型性。
万峰林作为国家级旅游景观,通过对其典型性的探讨来挖掘其美学价值,不仅有利于美学理论的丰富和应用,拓展游客对万峰林的审美视角,而且促进了万峰林景区的发展和宣传。在当前的生活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对生活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逃离都市的浮华与喧闹成为大多数人必然的心理诉求,充满诗情画意的万峰林美景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进而洗涤人的心灵,激发生活的热情。
[1]蔡仪.新美学(改写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叶立文,方方.为自己的内心写作[J].小说评论,2002(1).
[3]薛富兴.分化与突围(中国美学 1949~2000)[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炎秋.“美是典型”说的困惑与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责任编辑:雷励
On the Typicality of Wanfenglin Peak Forest Displaying Its Unique Beauty
GUO Xiao-ia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Cai Yi believes that beauty is typical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beauty lies in typicality of one object. Zhao Yanqiu holds the idea that beauty is the typicality according with human’s aesthetical standard which means that beauty can not exist without human.The beauty of the Wanfenglin Peak Forest is appreciated not only as the formal typicality refer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and grandness, but as the aesthetical process typicality which widely meets the aesthetic habit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anfenglin Peak Forest;natural beauty;typicality;aesthetics
1009—0673(2015)05—0001—03
B83
A
2015—07—27
2014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级课题“万峰林景区美学价值的探析”(项目编号:14XYYR03)成果之一。
郭笑天(1989— ),女,河南镇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