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仁 刘益良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步成熟,观察力、注意力进一步提高,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鉴别能力进一步增强,已能逐步摆脱具体经验的限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形式运算思维(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思维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思维品质逐步定型,因此,“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老师要积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定型、仍然具有很大可塑性的有利时机,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维发展心理学认为,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称为思维品质(也称思维的智力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因此,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括,抓住事物本质,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抽象理性认识。个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称为思维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其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能够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概括归类,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老师要在遵循思维的深刻性的内涵基础上,调动有效教学资源,设置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通过概括来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我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先利用学生学过的得氧失氧知识,以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为例子,引导学生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出“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进一步导出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从而建立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和勒沙特列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抓住这些平衡的共同本质熟练应用。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其主要特点有:(1)思维起点灵活,能多角度、多方向、多方面、多方法地解决问题;(2)思维过程灵活,能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进行“综合地分析”;(3)思维活动中“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4)善于组合分析;(5)思维结果往往具有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些特点说明思维的灵活性越大,也就越能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信息源中产生的“输出”越多,也就越能“多解”,“迁移”的过程也就越显著。“举一反三”正是思维材料和知识“迁移”的结果。思维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就是“概括”。大家都知道“触类旁通”这个成语。“触类”之所以能“旁通”就是因为“触类”是“概括”的结果,“旁通”是灵活“迁移”的实现。因此,化学老师平时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一题多解”,就所做典型试题自主进行“变式训练”,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经过独立思考后创造出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其突出特征是“创造”。这种独创性主要体现在:(1)通过个体自觉而独立地操纵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设等;(3)具有新颖性,即思维的结果——产生的答案、结论或假设等都包含着新的因素,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研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在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供选择和确定的研究素材不胜枚举。只要化学老师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认真投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的提高完全值得期待。欣喜的是,鉴于研究性学习内容与过程的复杂性,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都能得到培养与训练,实在是一举多得!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它是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的自我意识进行作用的结果,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即是否具有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正是有了思维的批判性,人类才能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才能不仅认识“客体”,也能认识“主体”,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培养对于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十分重要。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学科中的很多反应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反应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质疑,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前提是判断必须是科学的。当自己的判断经过验证不正确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进行深入批判与反思,找到错误关节点,修正思维,以便形成正确结论,反对一味固执己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自主确定实验项目,结合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自主实验,自主形成实验报告,自主获知。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迅速程度,它反映了个体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敏捷性高的人,即智力超常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智力低常的人,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智力一般的人,思维反应速度也一般。当然,要想具有较高的思维敏捷性,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否则,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是不可能迅速作出结论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时,切忌将它们割裂开来,机械地、孤立地进行训练与培养,而应该把握恰当时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江丽琴.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