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阳光学品”培养策略研究
刘金芳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吉林洮南1371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品质形成与稳定的最佳时期,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多元的课程体系、生动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培养小学生“阳光学品”的目的。
【关键词】阳光学品;小学教学;培养策略
“阳光学品”就是指阳光的学习品质,即通过阳光教育,使学习者在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素养,主要表现为自主向上的学习信念、主动调适的学习心态、轻松自然的学习状态、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等等。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以“文养化育,自然天成”理念为指引,通过践行阳光教育,致力于学生阳光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开展校本实践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激发生命的活力,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强健的生命张力,引领学校成员向更高层面主动地发展。
本着“为儿童实现完整的生命之旅”的理念,我们建构了“一体三维”七彩课程体系。“一体”是指以学校的外显系统(阳光文化)与内在系统(阳光课程)为主体,建构“学科课程基础性体系”、“校本课程的多元化体系”和“班本课程的个性化体系”为主体的三维课程体系。此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和民主性,遵循了学生的“学品”形成规律,保证了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
(一)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动态中发展
其一,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课程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而是拓展到课外、勾连到社会,以已有课程为基础不断丰富深化,拓展形成系列,以点带面推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使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诞生。其二,课程的设计不是以学校、教师、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学生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在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时,依据学生需求和成长规律,不断完善和研发学生喜欢的课程,将学生现有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再生资源。其三,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成品或产物,它还具有生成性或持续的变化,这种生成与变化给学生创造了成长的机会,我们强调课程的发展性价值,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课程。我校最初构建起四大类的校本课程体系,后来完善到“十大课程”,最后建构了“一体三维”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设计的多元性,让学生在多维中发展
我校的课程体系,从分层来看,有基础素养课程、能力发展课程和综合学习课程,而且这三方面分别是从学科视野、必修拓展和个性研究方面设计的。从课程分类而言,涵盖“品格培养”、“传统文化”、“创意实践”、“学科拓展”等方面。从学品目标而言,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是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策略三个层面,包含认识自己、感受审美、探索尝试、适应环境等15种品质的修养。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多元化,促进了儿童形成道德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享的人格特质。这种多元化的课程套餐,给了孩子一个有营养的童年。
(三)阳光课程的民主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发展
我校的“配方课程”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分别从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和预期儿童应当具有的素质三个方面,隐性或显性地共同持有着我们的课程设计和发展的发言权。这里既有学生自主选择的“配方项目”,也有教师自主开发的“配方课程”。我校的“阳光课程超市”,实行走班上课,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学习的内容。“阳光素质展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勇于创新、学会选择、主动探究、积极求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释放自己独特的光芒,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班本课程,每个班有每个班的特色,内容的选择设计来自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的目标,多方面展示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阳光人生。
终身学习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素养。这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阳光课堂基于它快乐、智慧、多元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能建构一个稳定的心理品质,丰富其成长的经历。
(一)挖掘“生长”因素,培养学习动力品质
改变教学方式,创造生长的氛围。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源于他对学习的渴望与追求,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和激发。在阳光课堂中,教师用情感、智慧和知识的魅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轻易放弃一个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热情和期望的心态,用这种心态去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使课堂应成为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这种基于营造师生个性绽放氛围的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生命的生长。为了创造这样的氛围,我们在阳光课堂中提倡“四必须”,即“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够给生命生长以内发情感、内生动力的激发,给生命生长以自由驰骋、个性张扬的空间,给生命生长以适宜的培育与滋养。
变革学习方式,优化生长的状态。“阳光课堂”是生态的课堂,它强调以生为本,主张在课堂的生态场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大量的自主活动中得到提升,所以其学习方式本着实践取向,实现了多样化的并存。在“学品”培养模式的框架下,我们以促进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本着系统设计、多样并存、全员参与的原则,重点探究了实践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移动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实现这种多维的方式,我们努力实现“两个释放”:一是把儿童的心灵从成人观念中释放出来,二是把儿童的表达从“习惯接受”中释放出来。所以,在阳光课堂上会感受到:生命生长的内在力量和生命生长的最佳状态。学生带着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释放生命的潜能同时,得到最好的成长。
厘定价值取向,成就生长的追求。“阳光课堂”是多元的课堂,价值取向的多元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我们追求课堂上的“四生长”,即“生长趣味”,这是激发、维持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持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最温暖、最恒久的阳光。“生长知识”,阳光课堂中知识的生长,不是光靠教师的灌输和填塞被动获得的,也不是光靠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机械获得的,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地、愉悦地建构获得的。“生长智慧”,阳光课堂中知识的学习是与自由的思想、能力的提升并进的,是与智慧的生长同步的,在生长知识的同时,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生长,思维得到自由的发展。“生长人格”,阳光课堂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实现思维、情感、智慧和道德等生命情意要素的共生共长,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愉悦,生长自信,生长向上、向善、向美的品质和激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洋溢着生活的微笑。
(二)建构“对话”模式,提升学习操作品质
课堂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打造“学习共同体”的过程。课堂整个流程应该是共同关注知识领域的人进行有效获得该领域知识的共同实践。这种实践是师生从事意义构建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就有关学习内容、激发的情感、对问题的意见和所产生的思想进行交换和分享的过程。阳光课堂就是在快乐、安全、幸福、民主的空间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问题的多重对话,在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勇敢探索、勇敢质疑、勇敢挑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品质。
1.对话学习发生。让学习在课堂发生,就是让学生的心放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愿意学习,想学习;就是帮助孩子撕下伪装的面具,展露真实的自我,亲历学习过程,不再是“伪学习”;就是让每个孩子的眼睛都明亮起来,让每个心灵都自由起来,让每个思想得到表达,这是阳光课堂能否走向深度的最直接的表现。
(1)学习者要走进的知识领域是否具有魅力。这个领域如同一个“水草茂密的牧场”。所以,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领域”是不是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在这个领域最多会获得多少?怎样把知识的领域变成学生的需要,首先要了解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状况,找到这个领域的“魅力点”和学生面对这个领域的“兴趣点”,其实也就找到了学习的“发生点”。
(2)学习者在学习领域的状态。当学生初步面对所学知识时,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或漠然、或惊喜、或怀疑、或感觉到神圣。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其作用就是调整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心理状态,结合学生已有基础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从认识问题的不同角度,让学生多一些“意想不到”,这样才能引起最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要结合学生发展状态活化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潜质,让更多的学生生动起来。
(3)教师如何引领学习者从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学习发生的最大魅力在于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在于基于一个问题发现另一个问题。这也是让学习能否持久发生的根本所在。课堂是一个动态生命体,它随着学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教师的成熟而成熟,所以学习的发生是在师生交互对话中完成的。学习的最佳状态和深层趣味在于知识探寻不断呈现新的东西,在于前方一个个无尽的“可能”发出的召唤和引领,在于从一座山峰看到另一座山峰。也就是教师把学生带到知识的峰巅,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产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遐想,学生在探索中的流连忘返或意犹未尽促进教师对教学的不断完善。
2.对话思维发展。建构“思维发展模型”——真正的学习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产生的,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学习,而这种思维活动的源动力就是“问题”,所以课堂整个流程体现的是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思维发展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共同关注问题的人(教师和学生),还有他们共同参与的实践,即问题呈现流程:发现问题—优化问题—重组问题—展示问题—检测问题—拓展问题。为了让学生亲历问题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要经历整体建构、行为调控和反思提升三个阶段。在指导学生学习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展开探究活动,引领激励学生走进问题的深度思考,基本流程为:制订方案—梳理调控—阳光导学—点拨引导—评价检测—提升意义。“思维发展模型”着眼于思维的发展、生命的提升,是基于“学习共同体”建构下的“做学教合一”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策略地教学,是师生共同走进问题发展流程中的快乐体验,。在不断的构建、调整中,实现“阳光学品”的不断完善。
调控思维流量——“思维发展模型”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自主地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每位教师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思维流量多少的问题。阳光课堂在倡导师生两个生命主体在课堂环境中一定进行对话交流、思维碰撞和意义构建,为此思维活动对调控课堂的思维流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思维活动本着“四个依据”调控:一是依据课程标准调控,因为课标是指导教师为什么进行思维活动、怎样进行思维活动和进行什么样的思维活动的行动指南;二是依据教科书调控,教科书承载着思维活动的所有素材;三是依据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控,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思维活动的开展;四是依据教师的思维方式调控,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思维活动的取向。
变换思维方式——阳光课堂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质疑、讨论、判断,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增加思维密度、提升思维高度,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打开思维游乐场,真正让思维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力求创建“举一反三”、“矛盾冲突”、“多维看点”、“高度挑战”的课堂。课堂中往往不是给出学生现成的答案或唯一的答案,而是把学生带入多角度的世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审视问题的解决办法,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深度探究。
(三)创新评价方式,培养学习监控品质。
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出来的是原生态的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这种错综复杂的多元课堂精神状态,迫使我们必须建构一种鲜明、高标准、开放的多维评价观。在这种新的评价观引领下,我们把单一关注“知识技能的接受力”向引导学生“智慧发展、情意凸显的思想力和表达力”上来。在评价内容上,包括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行三个方面;在评价方式上有整体建构式评价、即时选择性评价、跟进积累式评价和阶段展示性评价。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品质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阳光课堂设计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阳光预学设计单”的评价在判断中引导学生将课程展开过程设计成儿童学习的快乐之旅,多方面评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持之以恒的“坚持性”是“学品”培养中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上即时的评价,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的诊断性话语或引领性文字,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认识诊断和完善,所以对学习者进行即时评价既需要艺术,也需要勇气。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本着“期待、鼓舞、指导、调整”的原则,实行“点赞”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我们采用了“阳光评价卡”。把“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内的不同的品质元素设计成评价卡,每个班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阳光卡评价方案”,学生每达成一个目标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就随时把一张阳光卡放入“阳光银行”。周末学生把自己的阳光卡兑换成相应的“校币”,然后在“阳光校市”上购买学校的礼物或换取活动的通行证、购买“特殊权利”等。
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成长方式也不同。传统课堂的教学时空相对封闭和静止,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平台和时空都十分有限。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借助“阳光活动”的开展,建构符合学生“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的课程资源群,拓宽学生个性学习的空间。
(一)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我们采取了阳光班级自治管理的办法,除了班委会,我们还设立了“五岗”、“八长”、“十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并愿意为之努力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位”。这些岗位吸引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倡导学生融入班级群体,通过“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反思”三部曲,以“阳光银行”、“阳光公约”为约束,自由竞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
(二)七彩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七彩的阳光主题活动构建了异彩纷呈的活动文化:阳光密码、阳光月事、阳光讲坛、阳光节日、阳光社团,每一种活动都是七彩阳光的一份子。“男孩节”、“女孩节”、“英语节”、“电影节”、“科技节”、“感恩节”和“体育节”活动,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为前提,为每个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培养自我。“九点阳光电视台”从站长到播音员都是学生,从采编到播出,同学们做得井井有条。《金钥匙》校报成了孩子飞翔的天空。“心语心愿”悄悄话信箱和“紫丁香心灵氧吧”提升学生的创造指数。尤其是我们的“中国印象剪纸团”、“DIY俱乐部”、“天籁之音合唱团”、“雀韵舞蹈团”、“零点民族打击乐团”等20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
(三)社会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每周五的下午是我校“实践体验日”,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由家长组织一群孩子到不同岗位进行体验。同时学校在校外活动基地为学生构建了:阳光宣传阵地的“魅力园”、阳光培训阵地的“技能园”、阳光劳动阵地的“实践园”、阳光活动阵地的“快乐园”、阳光心语阵地的“体验园”,这些活动园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学校少先队与电视台联手打造了“孩子眼中的洮南”电视专题节目。在参与采访、编辑中,孩子们享受到了走进实践体验的快乐。
(四)网络链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在互相合作的时代,更多的社会资源以不可抵挡的态势涌入校园,学习媒体最直接地呈现在网络媒体中。我们通过建立“网络新学堂”,突破教师、校园和家庭的局限,打破了原有的学习场域。“网络新学堂”的建立,使孩子们走进微课,走进翻转课堂,校园网、QQ群、微信等平台的学习使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资源共同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
作者简介:刘金芳(1969-),吉林省洮南市第一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