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陈然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使得原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这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来的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调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这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素养提出了巨大挑战,促使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同时教师应通过建立专业理想、拓展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形成自我这几个策略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课程改革;策略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育。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业务。”①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必须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持续发展,它包括职前教师的培养、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教师的持续进修这三个有机统一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教学是专业技能,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成长
教师的专业就是教学,这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到1966年以文件的形式规定教学应是一门专业,作为教师应视教学为自己的专业,也必须经过严格而且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进行专业教育。而教师的专业教育则“必须服从教学工作专业化的要求,为教学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服务。”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应是提高教学实践。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与医生、律师的专业相比,教学的专业性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产生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提高了社会对专业人员的期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潜能,增强教师职业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体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素养,为发展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以教学为专业的教师被认为是教学的熟练人员和知识的代言人、传递者,教师专业发展只关注到知识的传递过程和某种技术上的熟练程度,从而达到所谓的专业化水平,这种发展脱离了教师教育的生活环境,脱离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除了教学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要具备专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这一过程要指向学生的成长,如果忽视学生这一主体,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是机械的、无生命的、无意义的存在。总之,要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把握好发展方向,将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发展、思想与品德的提高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中,促进在教学生涯中持续地学习与发展。
(二)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应以终身学习的思想为指导
终身教育这一教学理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朗格郎提出的,这一理念倡导教育贯穿人们的一生,教育应当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也越来越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自身成长和适应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当首先进入终身学习这一体系,并视之为责任和义务。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中,学习是不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为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实现终身进步长青不老,因此教师要学为人先,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教师更要与时俱进。
教师作为持续发展个体,首先应当学习书本促进教学。当今社会“知识爆炸”,需要教师在平日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对当代教学技术的研究钻研,增强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理解力。还应当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将这些学科与课程相融合,开展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丰富的个性,激发潜能,培养兴趣以及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研究他们,学习学生,完善师德。真正的良师应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不是向学生灌输死板的知识,而是向学生传播适应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谋求所有学生的发展。最后,教师的终身学习应学习与社会有关的生活知识,面对高强度竞争的、复杂的社会,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参与接触社会,向社会学习,是自己能够纵观时事,培养自己的学生踏上社会后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良好地适应社会。总之,作为教师应当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专业得以发展。
(三)教师应丰富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的发展应以专业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归宿,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所谓发展,就是“事物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规模等)。”③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计划和设想,从而导致一些教育问题,例如忽视儿童的发展规律,脱离具体的生活实际等等。“发展”应是有方向的,指向于进步,注重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演进的过程。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也蕴含着这一过程,体现出教师不断成长的趋势。教师的专业结构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④作为新型教师,应摈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增强研究能力。培养敬业精神,关心关怀学生,不仅把书教好,更需要强化育人的职责。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新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两者之间存在积极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取得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理念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譬如,教师要提高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需要积极参与新课程,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了成功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意味着:教师是权威,进行单向的知识传输,实行填鸭式教学;教师缺乏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师生关系方面,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情感交流以及彼此间的尊重。
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不能再固守“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意味着教师要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为课程的开发献计献策,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开发课程有两层意思:第一,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和加工。这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更适用于教师的个人需要,也更加适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第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表现为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这样有利于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并实现课程向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回归的趋势。通过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创造性地“二次开发”,教师的专业得以发展。
(三)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是由英国学者斯腾豪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讲授指导,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把教师变成研究的实验室。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把它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更需要进行积极地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这种反躬自省的习惯可以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反思促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一)建立专业理念
叶澜教授从当代教师专业素质基本要求的角度,在对教师专业结构设想中提出过有关专业理念的论述,她认为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一个教师对教育有着怎样的理解,那么他自己就会成为怎样的教师。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形成对教育事业所持的理想和信念。围绕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并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上确立全新的理念,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学习专业道德,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所需要遵循的职业操守和基本准则,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教师职业的伟大,并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
(二)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首先,要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结构要有清晰的认识,掌握该学科的规律,有必要做深入研究。其次,要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常识。作为教师,必不可少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课程论知识等。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启示的作用,如果没有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教师的工作将是盲目的,会犯不必要的错误。最后,实践性知识来自于实践。任何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方法,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熟悉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另外,新课程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有必要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很多,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与师生良好交往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审美的能力等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还需要强化和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应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而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教师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研究出校本教材以供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习对于教师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条件。
(四)形成自我
教师专业发展的已持续的必要条件就是教师能够形成自我,包括具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方法途径。教师只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产生内在教育的需要,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注释:
①UNESCO,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1966).
②唐玉光.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2,(7).
③现代汉语小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38.
④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5(5).
提高人应用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技术平台的积极性和能力,不断地研究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技术平台的技术特点与功能,整合人的思想、人的信息技术能力、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形成人机功能的高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作用,就会最大限度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进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陈然(1991-),女,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