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5-02-28 06:29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基础教育



“以城带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周力①纪国和②张霞②

(①吉林省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②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如学校布局、师资配备、学生分布、各类教育发展、办学条件都存在不均衡现象。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以城带乡;教育均衡

纪国和(1965-),男,吉林松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张霞(1990-),女,山西太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近年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原则,不论对象是城镇还是乡村,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都一定要保证均衡配置。参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当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同等的地位以及发展机会。提高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可以从投入经费、学校基础建设等“硬件”和教师、图书等“软件”两个方面来全面实施,从而达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并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从这一愿景来看,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城乡学校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乡学校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生源分布和教育质量等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

“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渐下降,一些学校教学资源闲置,还有一些学校成班率较低。

(二)办学条件不均衡

在办学条件上,城镇学校对此有了一些提高,但中心小学和村小办学条件仍不理想,需要扶持。

(三)师资配备不均衡

虽然教师编制总额数量已经超编,但是在农村边远学校和薄弱乡镇,教师短缺现象较严重,而且年龄结构也存在失衡状况,基本上年龄比较老化,无法与现代教育教学要求相吻合。

(四)生源分布不均衡

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相反一些学校则出现生源不足、开班不齐的状况。

(五)各类教育发展不均衡

幼儿园数量太少,发展不够规范。幼儿教育均以民办为主,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幼儿教师素质偏低,距离政府提出的普及学前教育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二、改善基础教育均衡的策略——“以城带乡”

“以城带乡”的策略指的是让局部教育的进步将周边教育带动起来共同进步,城镇教育优先发展,带动周边乡镇教育发展。“以城带乡”有利于拉近城乡教育的距离,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通过各项政策及相关项目,使县域教育事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薄弱状况,特别是学校环境、住宿、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教育整体状况来看,城乡教育水平依然差距明显。镇直属及以下学校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实施“以城带乡”策略,可以更好地将优质城区学校的教学资源利用起来,让无法直接进入城区课堂的农村孩子同样接受到优质教育,同时还有利于优“改变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最关键之处就是城乡教师师资水平之间的不均衡。“以城带乡”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找到彼此之间的优势,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以城带乡”的模式下,对教育对象、管理模式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能使教师增强工作使命感,将原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丰富自身的思想,提高教学方法及管理水平,并在其中培养无私奉献、热爱事业的优秀品质。这也可以为社会添加一支具有高技能、高素质、高品质的教师队伍。

(一)“以城带乡”,创新体制,实现高效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城市学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实行“一校三制”管理办法。“一校”,指校长由一人担任;“三制”,就是针对城市学校、农村幼儿园、农村小学实行三种管理体制。主要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实行全员轮岗制(包括主校、分校教师),轮岗时间为一年,轮岗人员参与所在学校的各项考核;二是学科送课人员(不属于轮岗),只参与本人所在学校的各项考核,不参与送课所到学校的考核;三是学校实行统一的在岗人员管理办法;四是各校根据实际制定本校的考核细则;五是到农村小学支教满一年,工作业绩突出,在评职晋级、评先选优中予以加分。“一校三制”看似形散但神不散,城市学校既有全局的统一管理模式,也有各自特点的管理办法。

(二)“以城带乡”,全员支教,提升队伍素质

城市学校采用了“校级领导包保支教、优秀教师定岗支教、骨干教师送课支教、教师轮岗培训”等多元的支教方式全面落实“以城带乡”工作。

1.校级领导包保支教。城市学校校级领导每周定期到所包保的分校去监督检查指导,业务方面的指导更是精细化到日常的随时沟通。帮助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形成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学校发展的难题,以及主管业务的统筹管理等都在支教帮扶范围内。城市学校校级领导把多年的文化积淀成功地复制给他们帮扶的分校,把城市学校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办学理念传递给农村学校负责人,保证农村学校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上都能做到与城市学校同步。

2.优秀教师定岗支教。城市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小学直接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优秀教师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农村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把在城市学校积累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农村学校的教师们,让农村学校教师零距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方式。

3.音体美教师送课支教。音体美教师缺乏是农村小学面临的难题。城市学校可以在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中组建了一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爱心的青年骨干教师团队,采取“送课支教”,完成美术、音乐、体育、器乐、演讲等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也很好地补充解决农村小学缺乏艺术类专任教师问题。

4.教师轮岗培训,提升农村师资水平。城市学校走进农村小学支教帮扶的同时,也在教师中进行了教师轮岗培训。根据城市学校和农村小学实际,统筹规划和安排老师们的岗位,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学校培养锻炼、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培训、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小学工作,哪里适合、哪里需要,城市学校就及时协调进行轮岗调整。例如,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到目前为止,轮岗人员共61人,其中校级领导5人,中层领导8人,教师48人。教师轮岗人员占教师总数的22%。

多元的帮扶模式,是城市学校在“以城带乡”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出来的。虽然参加支教和轮岗人员只是城市学校的一部分,但带动的却是全体教师。

(三)“以城带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以城带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很大一个问题是要加大教育投入,这个投入就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双方面投入。某些城市学校闲置的设备可以直接投入到农村小学去。另外,可以在资金上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从整体出发,利用宏观调控,将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教学中去。开展“以城带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并非是要使得城乡之间教育平均发展,而是要在二者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减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让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可以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同时,这也并不是限制城区、中心镇及条件较好的学校发展,而是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和带领相对落后的学校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在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关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还有许多厄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从基本事实出发,寻找出一条合理解决的正确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趋于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于明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18-19.

[2]伍新德.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研究——以广西中部某市H区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 (12):141-144.

[3]李益众.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探索[N].中国教育报, 2009-11-04.

作者简介:周力(1973-),女,吉林四平人,吉林省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党支部书记,城东乡中心校书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3-0092-02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基础教育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