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媚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方式及其语用理据
何雅媚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现实言语交际中,广泛存在的假冲突话语易引发攻击性回应和防御性回应,不同的回应方式对会话进程的后续发展、言语双方的关系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假冲突话语正面防御性回应方式有同势反驳、述因阐释、劝说建议;侧面防御性回应方式有转移主角、隐喻事理、搁置话题。这些相对隐蔽的语言反击策略,突显了言语选择中的显性顺应——顺应语言语境,以及隐性顺应——顺应交际语境,能有效化解冲突,推动交际向和谐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人际关系,促进言语创新,具有较高的语用学与社会学效用。
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语用理据;顺应论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且相当复杂的动态语言现象,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赵英玲指出:冲突话语分为真冲突和假冲突[1]。近年来关于冲突话语的研究方兴未艾,跨学科探究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相关研究集中于分析真冲突话语结构特征、结束的语言表现方式、缓和性回应方式、对人际关系的社交语用影响等[1-4],但对假冲突话语的研究寥寥无几。另外,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对冲突话语负面性的关注远远多于对其正面性的关注。现实言语交际中,假冲突话语广泛存在,其防御性回应方式蕴含着一定的语用理据,有利于化解冲突,消除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促成言语交际的顺畅进行,同时丰富言语表达,突显言语创新的智慧。本文探究有效的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方式,并基于顺应论,研究这些防御性回应方式的语用理据,以期丰富冲突话语领域的研究,发掘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方式的语用学与社会学效用。
(一)真冲突话语与假冲突话语
真冲突话语是指明显表现出与听话者的对立性态度或对立性情感,威胁听话人的面子、身份或地位,使听话人产生不悦、烦躁,甚至愤怒等心理状态的话语。真冲突话语具有蓄意性和攻击性,即话语目的是蓄意去冒犯对方,意在威胁听话人的面子、身份或地位。
假冲突话语是指话语发出者并非蓄意攻击对方,但由于不经意、好奇、调侃,或自我尊严维护,有时甚至出于好意,而发出的具有一定冒犯性的话语。这类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对听话人的面子、身份或地位构成威胁,使听话人感到尴尬或不悦,但不同的回应方式会对会话进程的后续发展、言语双方的关系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真冲突话语和假冲突话语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蓄意性,但由于交际双方可能存在不同的交际心态、知识背景、语境认知,会对同样的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以至于说话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话无伤大雅,甚至是出于好意,听话人却觉得受到了言语上的冒犯,出现不悦、烦躁,甚至愤怒等心理状态,继而引发激烈的回应方式,从而使假冲突话语产生与真冲突话语相同的攻击性。
(二)攻击性回应与防御性回应
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一般分为两类:防御性回应和攻击性回应。龚双萍指出:防御性回应主要用于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攻击性回应则是说话者根据对方对自己的面子攻击行为实行反攻击。[5]真、假冲突话语往往引发不同的回应方式。
真冲突话语一般会引起攻击性回应,听话人往往会选择使用詈骂语或否定词,明显地表达反对、不赞同、批评或谴责,即针锋相对的反驳。交际效果必然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终止或给交际带来阻碍。假冲突话语一般不会引发攻击性回应,但因其冒犯性的存在,听话者需要进行防御,即通过使用适境的有效的防御性回应方式,维护自身面子、身份或地位,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并朝回应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冲突与缓和在交际中随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选择而相互转化,直接影响交际效果和人际关系。化解冲突,实现语言缓和与人际和谐,是交际主体努力实现的永恒主题,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性的内在要求。[6]因此,对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方式及其语用理据的研究,有利于指导现实中的言语交际者识别假冲突,以智慧、宽容及较好的语用能力,化解假冲突,提升言语互动中的人际关系,感受言语交际的魅力。
(一)正面回应式
1.同势反驳
例1 冯国强:刘小站,我跟你说两件事,第一,你把老的和小的都从我身边划拉走了,我很不爽。第二,他们俩有你照顾,我很放心。我……你懂我意思吧。
刘小站:我不懂,不过你放心,爸和鑫鑫这边我能照顾好,你呀,你就照顾好你自己吧,病了吃药,喝了酒别开车。
——(《前妻的车站》第23集)
电视剧《前妻的车站》中的主人公冯国强事业飞黄腾达,抛弃发妻——冯国强父母收为养女的朴实、贤惠的刘小站,与年轻貌美的媛媛结合后,自此一日不得安宁。他在内外俱困的情况下,偷偷地给刘小站打了这个电话。因为冯国强一直是生活中处于优势之人,他不愿完全放下自身尊严,直接表述自己的后悔和对对方的感激。他选择用明抑暗扬的言语形式,使用了“我很不爽”, 否定对方的做法。根据Brown & 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反对、异议等对立性话语是一种在本质上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尤其会威胁听话人的正面面子,容易激起对方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引发对方反对、抗议等言辞上的对撞性回应,但其后面的表达“他们俩有你照顾,我很放心”表现出发话人并非蓄意攻击,而是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因而属于假冲突话语。刘小站虽然在社会层面和家庭生活中都处于劣势,但其言语语势丝毫不软弱,采用了和冯国强相似的措辞和语言结构,即先否定对方的说法或做法,如:“我不懂”,但后面的言语却体现出她的关心和挂念,这一同势防御性回应充分、有效。
2.述因阐释
例2 陈国治(安大略省旅游厅厅长):我要学你们的发型,你们的(发型)最能够代表有钱的,富有的象征,为什么?一毛不拔。
乐嘉:他是一毛不拔,我是因为毛拔得太多,拔成这个样子。
——(《非诚勿扰》20120812)
陈厅长拿孟非和乐嘉两位主持人的秃头调侃,与“一毛不拔”成语巧妙的结合令观众捧腹大笑,因为会据此得出结论:两位主持人吝啬。这一调侃虽然没有恶意,但会影响听话人的公共身份,构成假冲突话语。Lakoff曾指出:交际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并传递自己的良好形象,即建构自己所期望的身份现象[7],因而,面对这样的假冲突话语,听话方一般会选择进行防御性回应。很少有人会料到乐嘉反应如此迅速和机智,他通过述因阐释,一语道出其并非吝啬,而是太乐善好施,这一言语回应立刻使其走出被动和被嘲笑的境地,不但缓释了潜在冲突,更突显了言语主体的智慧和胸怀。
3.劝说建议
例3 应聘者:终于看到活的张老师了!
张绍刚:会聊天,要把人聊活了,而不是聊死了,要聊舒服了。
——(《非你莫属》20120903)
应聘者的言语并非是出于恶意,有的应聘者很崇拜张绍刚,也选择这样表达,认为是一种幽默,这里“活的张老师”是为了区别电视屏幕中的张绍刚。尽管张绍刚和观众知晓交际者的交际目的,但根据关联理论,“活的”的最大关联是“死的”,这一歧义必然引起观众一片哗然,使主持人陷入尴尬,而张绍刚直面交际对象话语中的核心概念,采用直接、坦诚的劝说建议方式,得体地进行防御,缓和了言语冲突。
(二)侧面回应式
1.转移话题主角
现实言语交际中,话语往往是临境生成的,即时性特征明显,因而引发冲突的可能性较大。如:
例4 女嘉宾:我看到他的时候,就像一只小乌龟,在那里爬呀爬。他的脑袋一直是往前倾的,然后好像总想往前靠近。
孟非:你也没搞清她在说什么吧?
王光:她说的,小乌龟好像也姓王。
——(《非诚勿扰》20120818)
当孟非问一位开始就灭灯的女嘉宾,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还没有了解对方是何许人,就拒绝给对方机会,女嘉宾被即兴提问,将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一回答对男嘉宾的自尊造成严重伤害,观众预想看到男嘉宾的窘态,乃至愤怒,可是男嘉宾却貌似轻描淡写地将言语主题绕开自己,转向小乌龟,造成答话语句和发话语句之间相对的不协调,既不逃避女嘉宾的语义,又出乎预料地令全场哄堂大笑,化尴尬为轻松,也避免气急败坏下的失态言行。此话说毕,生起一阵如释重负的哄笑,满堂掌声响起。这一言后之果足见防御回应得有效。
2.隐喻事理
又如,面对从事女性泌尿外科工作的男嘉宾,黄菡想要就较为敏感的问题提问,试析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例5 黄菡:我还要再多问一个问题啊,可能比较敏感,然后你可以把它当做我比较无知,因为确实没有来过你这样子的工作的男嘉宾,我们会觉得妇产科的医生啊,或者是泌尿外科的医生,男性医生,他们因为这种工作,他要很多地接触女性的身体啊,那么这样一个经历,会使得他再跟女性交往的时候,特别是在亲密关系当中,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孟非:和一般普通男性,会有什么些许的不同吗?(观众哄笑)
男嘉宾:我觉得,啊……
乐嘉:他不好意思回答,我来回答吧,这个问题问出来好好玩,我在银行里面数钱,那个钱不是我的钱,但是我自己对钱是非常有兴趣的好不好?
——(《非诚勿扰》20121230)
黄菡在整个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显示出足够的小心,语速明显慢于其正常交际过程中陈述的习惯,停顿增多,每一分句的表达之前,都表现出揣摩和谨慎,在真正的问题抛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可见其充分预想到可能会引起的自身的尴尬和对对方的冒犯。试比较同一假冲突话语,两种言语回应的不同效果。男嘉宾一时语塞,出现冷场;乐嘉却有效避开敏感话题,巧妙地通过绕弯子打比方来暗指事理,描述不同现象背后的相同本质,缓释了交际互动中潜在的冲突,帮助男嘉宾进行了有效防御,同时又创造了极具欣赏价值的言语互动。
3.搁置话题
例6 男嘉宾:对吧,孟嘉老师?
乐嘉:你觉得你提这个名字,我会很高兴吗?
男嘉宾:无论乐嘉老师高兴,或者不高兴,只要您说话,我就好高兴,真的。
乐嘉:所以我本来想讲的话,被他这样一讲,我就……
——(《非诚勿扰》20120818)
乐嘉本来想讲的话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好强,自尊心很强的人,我就在想,你为什么不叫乐非老师,要叫孟嘉,干嘛要我跟他的姓,而不是他跟我的姓,所以我一看到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本能反应,其实是不高兴的,但是我一看到你刚才,这种瞬间把自己放到很低的这个状态,我突然油然而生了一种怜爱之情”。
可见,言语交际中,有时放弃引起冲突的话题,亮出自己的最基本的“抑己扬他”的交际态度,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友好,会迅速化解冲突,这种人际交往的语言策略选择是将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置于信息交流之上。
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而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上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的选择。人类之所以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我们的自然语言具有3个本质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8]。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其语境相顺应,并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即我们常说的上下文;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顺应理论的这些核心观点对分析假冲突话语防御性回应方式的语用理据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假冲突话语的防御性回应方式存在话语表现及策略选择上的动态特征,并体现一定的语言范式,隐含一定的社交语用理据。
(一)显性顺应:顺应语言语境
即时性和面对面是言语交际区别于书面语表达的主要特点,这也决定了言语语境具有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现场性强,即言语主体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进行言语交际行为。第二,复合性强,即交际行为目的的完成和意义的建构不仅凭借语言形式,还依赖现场的情境、非语言手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第三,动态性强,变数多。言语互动中,生成的新话语会不断地影响交际者的情绪、言辞、态度,有时甚至影响整个思路,出乎说者和听者的意料。第四,语言形式灵活。句式可长可短,容错能力较强。在这样的言语语境之下,对假冲突话语进行有效的防御性回应要求言语主体必须审时度势,选择有利于实现交际意图的顺应语境的语言结构。这一顺应是交际过程的显性顺应,因为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变化。
例1中,发话者创造出适合其心理需求和交际目的的语篇模式,构成一定的语言语境,受话者根据语境,准确判断出对方言语虽然具有一定冒犯性,但这种冒犯性是交际者的自我尊严维护,表达感激之情才是真正的交际目的。因此,在进行防御性回应时,言语主体故意使自己的语篇模式与发话者的语篇大致一样起来,在准确传递交际意图的同时,也同样进行自我尊严维护。这样的言语互动充分反映出语篇之间的衔接和制约,凸显出语境与语言结构相互影响、相互顺应的关系,也说明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过程,言语选择的过程既是顺应的过程,也是顺应的结果。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
例2中,言语应对者进行防御性回应时,也对言语发出者的语篇采取即时有效的跟进和呼应,这一跟进的方式和例1不同,不是语言结构的模仿,而是把对方话语的动机作为自己答话的应答点,追踪溯源,揭示出与发话者试图达到的言语目的相反的结果,不仅防御效果良好,还增加了交际趣味,展示出言语使用者的智慧和幽默。
例3中,交际对象的话语使张绍刚处于尴尬境地,张绍刚的言语回应直击应聘者话语中的关键词“活的”和听众的直觉联想词“死的”,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对交际对象的劝告,令对方心服口服,其智慧和坦诚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一般情况下,言语交际者会秉承不伤害交际对象的原则,但有时在特定的场合,交际者被即兴提问,会将出现在脑海中的真实画面描述出来,虽然能够反映一定的事实,但却会令交际对象处于尴尬境地,如例4。当冲突突发,就连具有丰富主持经验的孟非也试图圆场,但处于尴尬境地的男嘉宾并未选择横眉冷对,而是保持着原有的微笑的表情,对词句进行自由拆卸和灵活组装,选择符合自己和对方心理需要的话语内容和形式,轻松化解了冲突。该防御性回应方式对语言语境的顺应孕育在词句的组合变化中,充满灵活的主体意识。这样的言语应对对言语主体的认知能力、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尤其是语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可见,假冲突话语的有效的防御回应首先体现在对语言语境的显性顺应。言语主体充分利用前面言语所创建的语言语境,遵循语用规则,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巧妙谋篇,不仅可以化解冲突,还可以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创新脱俗、幽默风趣的言语形式。这些言语形式往往趣味盎然,超出聆听者预期,体现智慧和独创,也能启迪智慧与创造性。聆听者通过联想、透过表层去捕捉其背后的蕴意的过程也是体味言语美的过程。
(二)隐性顺应:顺应交际语境
语言选择既要选择语言形式,又要选择语言策略,要受到语言本身之外因素的限制。交际过程中的人是具体的社会化人。这样的“人”具有群体社会性和个体独立性。两者有和谐的一面,也有排斥的一面。这一复杂性决定了言语互动中言语主体要针对交际对象身份,准确判断其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言语态度、言语时机等,以利于促进言语主体在愉悦和谐的人际氛围中互动。从顺应论视角看,交际双方的言语选择过程是对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等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一顺应因为难以直观感受到,我们称之为隐性顺应。
细析例1中的防御性回应方式,虽然“我不懂”表现出对交际对象的意见的否定,但后续的朴实的言语“不过你放心,爸和鑫鑫这边我能照顾好,你呀,你就照顾好你自己吧,病了吃药,喝了酒别开车”体现出言语主体对交际对象的关心。这样的话因为适合听话者主观心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话说到心坎儿上了”,自然合乎听话者心理需要,尤其是当交际对象事业、家庭都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下,这样贴心的言语更顺应其心理需求。因而,言后之果是不但化解了前面话语“我不懂”可能引起的对方的不悦,而且还提升了交际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例6中,男嘉宾提到孟嘉老师,是当时拍VCR时的一个口误,后来他个人觉得还是蛮有笑点的,所以就留在了VCR里面,结果引发了乐嘉老师的不悦,但发话者瞬间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不悦情绪烟消云散,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再度恢复。具体地说,交际者能够迅速判断出交际对象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言语,满足这一需求。这种说话人从听话人的心理需求得到驱使,做出言语选择,顽强地表现了交际者的语用和谐取向,同时也说明言语活动不仅受理性思维控制,还受情感、情绪等心理因素支配。
例5中,乐嘉成功帮助男嘉宾进行了有效的防御性回应。他采取的策略是避实就虚,将不便直说或者是不必直说的话,用委婉的言辞或曲折隐晦的比喻来表达,更启人深思,让对方在细细品味言语之时,领悟其中的事理,取得共识,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的效果,避免就事论事而必将面对的尴尬。
可见,有效的防御性回应方式顺应交际语境,既能顾全交际双方面子、身份和社会地位,又能满足交际双方心理需求,充分体现出礼貌、含蓄、非对撞性等语用价值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等积极的人际语用功能。
对假冲突话语进行防御性应对,听话人应在尽可能照顾会话双方形象、身份和面子的前提下,实施相对隐蔽的语言反击策略。同势反驳、述因阐释、劝说建议、转移话题主角、隐喻事理、搁置话题等是防御性回应的主要方式。这些防御性回应方式顺应语言语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反对、不赞同等情感,不失礼貌,同时还凸显了言语创新的魅力和言语主体的智慧与语用能力。假冲突话语的防御性回应方式还充分体现出对交际语境的顺应,尤其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人际和谐,改善并提升人际关系,不仅巧妙化解假冲突话语中的冒犯性,还促成正面语用效应。
[1]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1.
[2]高萍.冲突性话语结束方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5):14-17 .
[3]冉永平.缓和语的和谐取向及其人际语用功能[J].当代外语研究,2012(11):4-10.
[4]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10(2):150-157.
[5]龚双萍.冲突性话语回应策略与权势的语用分析[J].外语学刊,2011(5):76-81.
[6]万斌,王满荣.论冲突与和谐[J].求索,2006(8):59-63.
[7]LAKOFFR.Thelimitsofpoliteness:therapeuticandcourtroomdiscourse[J].Multilingua,1989(8):101-129.
[8]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London:EdwardArnold,1999:56-67.
(责任编辑 马 诚)
Defensive Responses to Playful Conflict Talks andTheir Pragmatic Motivations
HE Ya-me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Playful conflict talk is widespread in daily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often leads to offensive or defensive response.Different response strategies influence the verb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akers.In order to enrich the study field of conflicting talk,and explore its pragmatic and social effects,main defensive responses to the playful conflict talk are studied and their pragmatic motivation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Adaptation Theory.The direct response patterns include:tit for tat,cause and effect,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ubject changing,analogy and setting aside the topic are the main indirect patterns.These covert counter-attack strategies are found to reveal the obvious adaptation to the language context and subtle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They are helpful to deal with conflicts,improve interpersonal harmony,and even innovate verbal expressions.
playful conflict talk;defensive response;pragmatic motivation;Adaptation Theory
2015-03-11
2015-04-23
何雅媚(197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语言学和英汉语比较。E-mail:heyamei@xmut.edu.cn
H030
A
1673-4432(2015)02-0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