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特征

2017-03-16 19:04蔡雄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雷州古民居

摘要:雷州半岛濒临沿海,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常有倭寇、海盗的出没,对沿海地区的骚扰较为猖獗,错落周边环境恶劣,加之古村落多为官吏、商贾人居多,因此,民居空间在布局、规划中格外重视防御性的设置。防御意识在雷州古民居空间中拥有诸多鲜明个性,其中血缘性、聚居性、内敛性、封闭性、自给性等都为古民居求安的潜在自我保护能力恰切表达,“住防合一”成为雷州古民居的主要空间形态特征。

关键词:雷州;古民居;防御性

民居建筑作为生存最为基本的空间,更加强调其建筑本身的防御能力,以建筑的外在形态赋予防御性特征。传统民居重视于围合空间组织,以院落式为主,注重内部空间的布置,主次分明、依次排布。内敛性,形容民居建筑最为融洽;外在封闭、内在开敞,无不印证了民居建筑的防御特性。文章分别从雷州古村落整体防御、单体建筑防御与碉楼防御,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雷州古村落整体防御性

雷州古村落的选址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聚族而居,一般情况是一条村一族系。而村落的大小则与族系人口规模多少有直接关系,其中财力则是村落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从宅第的建制、规模、装饰能体现出其家族的地位。族系大小还体现在村落布局中,聚族而居,往往遵从礼制的建制,规整有序、主次分明。雷州古村落多为官吏、商贾居多,也因此在整体村落格局中对选址、空间布局的营造都强调其整体防御性。

雷州古村落空间形态在遵循传统风水观点上的“负阴抱阳”、“藏风聚气”、“背山面水”大致分有两种:一为民居建筑规整联排集中、依次排布、笔直巷道相隔;二为民居建筑在整体村落布局中较为自由散落、分散,总体空间布局依旧联系着。

村落的整体布局、规划是整体村落防御的重要思想,通过村落外围的设防,在周围建有一道围墙——村围,是整体村落的第一道防线。如潮溪村四周建有一道土围墙,墙外种一道刺篱竹加固,而最终这道土围墙和刺篱竹融为一体,形成闭合的村落界限,构成村落第一级防御体系。村围不仅仅具有防卫功能,也有团结村民的功能,所以村落的房屋基本都是在村围之内建筑的。但日久年深,土围墙及刺篱竹现已不存在,这种村落防卫构筑依然能在东门处看到一些遗迹,仅仅重建了三个村门,但未依旧制。[1]

在村落内部设防即是碉楼的设置,碉楼在村落空间布局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即是整体防御系统的核心力量;碉楼的位置既要便于斗争时可达性、便捷性,在第一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斗争。通常古村落碉楼的设置一般在村头与村尾也有在村域中央(如庐山村),設置在村头的碉楼较多,因其村头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有点富裕的村落设有多座碉楼,但其规模不大,往往是结合自家宅第建造。

二、单体建筑防御

雷州院落式古民居防御性体现在其高度私密性布局,以“三间两廊”式庭院组合,甚至是多重院落组合,来达到其私密性。单体民宅的建造无不体现了在防御性的重视,其建筑围墙的营造、门楼空间的设计和窗洞的开设。

由于雷州古民居的空间布局为“三合院”式,其内敛性、封闭性都在维护家庭的私密性以及对外的防御性的体现,对外基本不开窗,室内的采光基本依赖天井来完成,即使是对外开窗也只是高窗;这样的院落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向心性和聚合性,体现出家的核心价值对建筑的深刻影响,这不仅给予居住者心理的安全感,同时也很好地抵御了盗贼对其的骚扰。

(1)门楼防御

《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或言以待风雨。[2]

门,是外界与内部的必经之路,往往是盗贼行盗之处,故门楼的设计是防御的重要空间。门楼是雷州古民居中的重要空间,其形式都能反映出宅主的身份地位,而防御性的强弱与主人的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

雷州古民居门楼形式多为“凹斗门”,一般开设在带“包廉”的一边,因此门楼空间进深较长。门楼高两层,门的外侧通顶,内侧通常设有隔层,上层储物或防御用。基于防御在门的两侧墙体上下部设有枪孔或狗洞,上部有 小窗可窥视楼外。门扇材质多为硬木,坚固厚实,门的内侧除了“双保险”的门栓外,还装有打横的门杠,有的还“顶门棍”。有的民居设有两重门,外层为趟拢门,内层为硬木门。门楼又是注重装饰的空间,其墙楣下往往有“门匾”、壁画等装饰。

(2)天井、开窗防御

雷州古民居以“三合院”式为主,大型的民居则拥有多重院落空间。而多重院落式民居防御性更强,庭院幽深且封闭。如周家村“奉政第”,该建筑庭院天井9 个,房36 间,多重院落空间组合,“迷宫”的庭院。

雷州古民居对外开窗户较少,多为高窗,在防御上很好避免盗贼攀爬,且在室内可窥望以及对外射击。

三、碉楼

雷州古民居中,具有更严密的防御建筑便是碉楼。碉楼在雷州古村落中充当着防护伞的作用,守护着村落的安全,是古村落的重要防线。雷州古碉楼在村落的设置中,一般设置在古村落的显要位置,为防御外敌的入侵多设在村口;也有设置在村落中央(如庐山村)。雷州古碉楼分有村内公共碉楼、宗祠防御碉楼、私家碉楼三种形式,村内公共碉楼便是全体村民集资建设;宗祠防御碉楼,这种一般都是族人所建;而私家碉楼,则是有钱人家自家宅屋带有碉楼。

碉楼建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空间形态常常以对角的形式与民居相结合;即以三合院或多重院落为核心,以中轴线为基准在四个角落设置对角碉楼或四角都带有对称的碉楼。碉楼一般高度有3-5 层不等,墙体厚度多达1.2 米,碉楼每层四面都设有外窄内宽的的枪孔;碉楼的设置通常在三层高的房屋四周围一圈设有枪孔的女儿墙,以及“跑马道”连通碉楼。这样的空间组合灵活生动,防御性极强,给整个民居建筑披上严密的外衣。碉楼的设置担任起守卫、抵制、眺望、射击侵略者的角色。

碉楼释义:

雷州古碉楼释义建立在笔者对各个古村落实地调研基础上,进行对不同古村落内碉楼的属性归纳分类;故分有村内公共碉楼、宗祠防御碉楼、私家碉楼三种形式。

村内公共碉楼,一般为全体村民集资建造,碉楼规模有大、有小,其主要功能为全体村民避难与防御使用。

宗祠防御碉楼,此类碉楼与村域公共碉楼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宗祠碉楼主要是以祠堂为核心而建防御碉楼,也因此该类碉楼建筑规模较大,多为族人所建,是为血缘关系最密切的体现。

私家碉楼,此类碉楼建筑通常是普通民居带有防御碉楼,一般多为有钱人家在其自宅第基础之上加建,这种碉楼建筑是以最为基本的院落式民居为核心加于建造,规模较小且私密性极强,此类建筑往往在富裕的古村落最为常见。

(1)村内公共碉楼

村内公共碉楼如庐山村、昌竹园村碉楼。庐山村碉楼:该碉楼坐落于村落中央并不显眼的位置,其碉楼形态较为特殊。该碉楼平面呈“回”字形,外墙厚为1.2米,高达12 米,四角各建高四层的碉楼,碉楼每层设有枪孔,沿东西墙边设有房间,供人们进楼躲 避时居住。该建筑最为特殊之处乃中心有一“中心楼”,该中心楼一层四周不开设任何门、窗洞(据笔者推测一层为基础结构)。

在西边设一楼梯通往上层,其二层为院落(四合院)式空间。中心楼与围墙、东西房间组合,形成沿着中心楼四周的狭长巷道空间,抬头往上看高高的墙体之间有院井幽深之感。整座建筑对外只设一扇门,一旦有紧急情况,全族人便进去碉楼躲避,防击贼匪。

(2)宗祠碉楼

此类碉楼形式是与村域祠堂结合而成,如青桐洋村刚栗公祠、品题村福隆公祠。刚栗公祠碉楼,实则为碉楼与外墙把刚栗公祠与吴简公祠围合而成,两座公祠相互连通,一前一后,中轴线明确。此种空间组合是雷州半岛唯一一座,整体碉楼对外开设有两个门口,即在西面与东面各一个。刚栗公祠建造技艺堪称雷州半岛之最,祠堂内院墙开一圆形门洞进入“半月亭”庭院,祠堂内的装饰金碧辉煌,木雕、灰塑,造工十分精细。据说当年建成开光之日,美轮美奂,气势非凡,轰动高、雷、琼三府,参观者众多,被称为“靓祠堂”[3]。刚栗公祠前为吴简公祠,出于防御需要,统一建围墙把两公祠围合并建有碉楼。

(3)私家碉楼

潮溪村有富贵村之称,该村时代科举,人才辈出,清代有科举名人多达72 人。“朝仪第”建筑面积700 平方,坐落于该村村前,建筑规模雄伟,有碉楼两座(高四层)、高大门楼一座,有大堂、大厅、厢房、包廉、密室、照壁、天井庭、下井庭、下井间、水井等。

朝仪第平面布局巧妙,通往碉楼空间要经过多层空间;该建筑有一前门、后门,其中后门设置有利于防御紧急时,通过后门便是方便于出逃、与外部联系。内部房间众多、有一口水井,斗争之时可提供人们住宿。

结论:雷州古民居防御性生成,是古时雷州半岛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的重要体现,是雷州半岛文化建筑的组成部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空间里,族人的财产、生命安全是村落长久发展的目的,为了避免受到侵害而建立起完备防御机制,以求得稳定而保护起自身安全。防御性的存在是村落发展过程中物化产物,大到村落整体规划,小到民居建筑细部构件。而碉楼的出現则反映出居住者在受到不善之客的骚扰过程中,为了抵御和反抗而建立起坚固的堡垒,在整体村落是最为安全的空间。在防御斗争中是最为集中反抗的核心力量,扮演着村落、族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精神守护者。在民居建筑中设防不仅给予了居住者安全,更是心灵上的慰藉。随着历史的沿革、变迁,村落慢慢走向衰落,防御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历史印记还遗留在民居建筑中。

【参考文献】

[1]林琳.潮溪村历史聚落空间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易经·系辞》

[3]叶彩萍.雷州半岛古民居[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蔡雄,男(1989-)。广东省雷州市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雷州古民居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论雷州音乐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品味醉江南 追寻家文化
梦中题词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乡音心中留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秦观流寓雷州诗文的情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