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军梅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炮台第一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308)
"以学生为本"走进我的语文课堂
牟军梅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炮台第一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308)
美国心理专家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后的教育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这段话让我深深感触到,一个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幼小的孩子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会真正走入我们的课堂。
以学生为本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的口头上,更应该从思想内心深处真正认可。因此我改变了过去错误的意识,把自己在课堂上以教为主的主导地位,改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平等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淋漓尽致的表现自我,孩子们只有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才会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进一步去发现新知识,,并让他们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们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发挥出自己无限的能量。变枯燥学习为趣味学习。“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已经切切实实的走进了我的语文课堂。
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始。“学”是自学的意思,是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目的的学,是一堂课的起点。每堂课我都不先讲,而是让学生自学。“教”是老师点拨的意思或纠正错误之处。我在上《彩色的非洲》一课时,让孩子们先自读体会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蝴蝶之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品味,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此时,大多数学生只感悟到蝴蝶数量之多,而未发现关联词恰到好处的运用所带来的丰富词义,这时“我”适时地站出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比句子,引导学生感悟“仅仅------还------”、“单单”------这几个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果删掉了句子就变味了。这样先学后教,拾级而上,学生自然能品出滋味,读出个性。
这里的“学”是指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会的不用教,“教”要体现在发现学生的盲目点、模糊点、知识点。我在上《秋天的雨》一课时,文中优美生动精妙的语句,深深的打动了学生们,孩子们对本文充满的极大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本文的一些字词句和优美语句,也能把握本文大意,还能通过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悟秋雨的美。当孩子们在探究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时,大家众说不一,我及时点拨:你们看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和本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立刻发现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本段的中心句,我及时给以肯定,这就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使文章段意一目了然,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再恰如其分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如此点拨一下子又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这里的“学”是学习内容和学情,“导”是引导。“顺学而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时,一方面要顺着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学情发展变化,调整策略方法引导生成。我在教《画家乡》一课时,在学完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之后,我适时地小结引导:“孩子们,刚才涛涛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他先告诉我们他的家乡在哪,又告诉我们他的家乡什么样,最后介绍了他在干什么。那么山山的家乡是不是按这样的顺序介绍的呢?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按顺序说一说。”教是为了不教,由于段落结构类似,因此在总结第一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略读的策略,以读代讲,充分体现了教——扶——放的过程,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少教”就是把语文最重要的核心教给学生。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要开放、民主、和谐的放权于学生,释放学生能量。“多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上《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先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合作交流,体验探究: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哪几个方面讲的?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我巡回指导,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什么是“信息高速路”?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又是指什么?这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文中比喻句又体会到了什么?当理解“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一下子敞开了”这一知识点时,有些孩子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我让学生从网络的畅通来理解前一句话又从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方面着重理解后一句话。从而理解网络的神奇,课后还让孩子们都上网进行查资料、发送电子邮件等活动,把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进行交流。这一下可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电脑、学科学欲望。
伴随着课改的脚步,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自己的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从中深深的体会到: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理论上,而是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习惯,让新课程改革彻彻底底的走进我们的课堂。作为为师者的我们,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改掉不正确的言行、动作、神态,让自己的点点滴滴行为思想,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