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校沈桑
感知经典魅力,探寻文本潜力
——小学语文名著导读心得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 校沈桑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经典名著与学科文本的关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达到融合的境界,学生就能从文本“延伸”中汲取灵气和养分,拓展阅读视野。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感知经典的魅力、探寻文本的潜力,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探寻名著导读之路。
小学语文 课文教学 名著导读 文本潜力 经典魅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一改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也不能生硬、死板地循着应试教育路线进行传统语文教学,而是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从特殊性的角度出发。纵观小学教材中,选自名家名作的文章有很多,这些经典作品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欣赏、感知,还能激发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唤醒学生对于祖国博大文化的热爱之情。
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在每一个章节中都安排了“我阅读,我快乐”的环节。这是名家名作的推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我们不应该轻视,也给了笔者极大的启发。如何拓展课外阅读?这是很多教师所思考和烦恼的,因为课外阅读的量和质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考量,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去支撑。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只有依靠语文课堂这个平台,通过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为学生打开名著导读的那一扇门。
以古诗词为例,小学语文课本上收录了不少古诗词的篇目,尽管选用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浅显的文言文作品,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而古诗文对学生来说有些晦涩,字词不容易深入理解。如果一下子布置课外的古诗词阅读作业,学生恐怕难以完成,而且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我主张古诗词阅读拓展的第一步是从课内到课外的自然过渡,这种过渡主要是借助于课内的古诗词教学,延伸到课外,这是一种横向的拓展。如学习了六年级语文教材上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后,笔者总结了一下,在我们苏教版小学阶段,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要学习四首古诗,这些古诗词虽然相对其他篇幅的课文来说算是“边角”,但是“饶是‘边角’也动人”。学习了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后,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借此对学生说:“我们书本上学到的是有限的,陆游作为一名很出色的古代诗人,他还有很多作品,就像课文中的句子一样,朗朗上口。”随后在我的导读之下,学生在课外开展了阅读拓展,学习到了陆游的其他诗词,如《卜算子·咏梅》、《鹊桥仙》、《钗头凤》等。通过课外的学习巩固了课内的温习,又拓展了阅读;通过拓展,也实现了学生对于课外经典的体验和感知。
纵向拓展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一定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是在生生合作方面,不是很理想。而在课文名著导读的拓展阅读中,我主张由教师引导逐渐转向学生的自主推荐阅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通过生生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课外方面不断延伸、进步,这也是新课标减负增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如学习了《黄鹤楼送别》一课后,学生对于李白、孟浩然、王勃这几位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还是比较浅的。笔者在教完这篇课文后,特意花时间跟学生讲解了李白、孟浩然、王勃这几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比如王勃在青年才俊时就已经是才高八斗,他写的《滕王阁序》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精品,也让后人见识了骈文作品的经典之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笔者通过《滕王阁序》里面的优美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骈文的语言美和音律美。
一般来说,每一周我都会针对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推荐一些与课内相关的课外阅读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由学生推荐,就能让学生消除一定的顾虑——别人会的我也能读懂,别人喜欢的我也可以看看……这样的心理对于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积极引导意义。比如有的学生会推荐《诗经》、《桃花源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学生能体会到一些古诗文、文言文所特有的诗韵色彩,促进其阅读空间的提升。
阅读的最终归宿是要完成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环形引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式的教学引导模式转变。比如针对一些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就可以采用阅读的策略,让学生先有语言感知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和兴趣,之后再通过层层挖掘,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完成从文本到经典的探究之旅。
粗放型阅读是学生读完就将文本抛在一边,也不会去深究文本与经典的不同之处。而精细型阅读主张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与经典文本之间的对比、比较,挖掘两种文本的不同之处,探究品读的内涵。如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后,我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的比较,去挖掘课文与文本的不同之处。学生仔细研读后发现,关于白骨精的形象描述,原著有三处对白骨精变成村姑的描写,而课文只有一处:摇身变作貌美的村姑。
原著第一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轻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原著第二处: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衩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嵋柳带烟。原著第三处:真是个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祥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从文本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原著语言的魅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引导名著导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教师付诸于耐心与实践,才能真正为学生打开阅读的那扇窗,走进课外语文的那扇门,为今后语言素养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建陨,徐倩.网络环境下的影视资源与名著导读[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2]叶俊英.小学名著导读三字经[J].教育科学论坛,2013(9).
[3]李淑慧.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40).
[4]戴燕.由一篇课文到一本书——以《三打白骨精》为例谈名著节选改编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