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靖城镇中心校 秦燕
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语文教学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镇中心校 秦燕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探讨了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优化的具体策略。
科学整合 链接生活 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每一册语文教材,都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编写的,而且课文语言规范,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块肥沃的土壤。但教材毕竟不是权威,更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媒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编教材,使其更活泼、更生动,更易于被儿童接受和喜爱。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8》中有这样一首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我在执教时,就针对一年级儿童和教材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剪裁、整合和适当充实,创编了儿童喜闻乐见、易懂好记并有一定情节和趣味性的识字儿歌——《青蛙和蜻蜓》:“天气晴,池水清,青蛙坐,蜻蜓飞。青蛙请蜻蜓,比谁爱清洁。蜻蜓请青蛙,比谁眼睛大。莲花笑哈哈:两个大眼睛,最会捉害虫,都能干事情。”整个课堂活动,学生完全沉浸在语言所描绘的童话世界中,与蜻蜓细语,与青蛙共戏,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课堂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新课程标准对生活中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从根本上讲就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的联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为了解决学生写作中写什么的难题,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捕捉春天盛开的花朵,捕捉秋天金色的田野,捕捉游览景区的欢乐情景,捕捉竞赛活动的紧张激烈。“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生活与文章之间的源流关系;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联系生活,语文学习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就会在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中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语文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往往融音乐、美术、科学为一体。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发现,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语文课堂如果能巧用作品中所涉及的自然音效,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鸟的天堂》中百鸟合鸣的音效,催开了“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雷声轰隆,大雨倾盆的声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牵动了学生无限的痛心和惋惜。李吉林老师更是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她总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再现语言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驱动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师生共同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氛围中。
1.善用网络。人类进入21世纪,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而言,信息技术赋予了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下载学习所需要的大量的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他们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学校课程内容的拓展和深化,丰厚知识储备。
2.巧用课件。多媒体课件融入课堂,使原本单一的文本信息以多感官语言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不仅能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育资源,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灵性,形成直观感受体验。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书信体形式,缅怀了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生命的父亲,并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而言,无论如何都没有硝烟弥漫的切身体会。此时,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因伊拉克战争而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孤苦伶仃的儿童,播放因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而失去双亲,手捧骨灰盒走下飞机的孩子。此情此景,目之所及,悲从心生,文章的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自不待言,无声胜有声。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形式的又一次革命。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