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和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5-02-24 02:42张秀敏
现代农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介体传毒花叶

张秀敏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街道农业站

病毒病是蔬菜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生普遍,发病迅速,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上十分困难,一旦得病,不易控制,危害程度大。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疏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如果预防不及时,就会对产量造成重大影响。

一、下面介绍病毒病的识别

1.番茄病毒病

由于病原不同,番茄病毒病分四种:即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和黄化曲叶病毒。

(1)花叶型。 花叶型是最普遍的类型,一种是在番茄叶片上起轻微花叶,植株不矮、不变形,另一种是叶片上有明显的花叶,新叶变小,叶细小狭窄,扭曲畸形,果实小品质差,多呈花脸状。

(2)条斑型。 条斑型病毒主要表现在番茄的茎秆和果实上,发病时,上部叶片呈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病斑,茎秆上中部初呈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严重时变深褐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条斑,叶柄变黑,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果实上出现黑色不规则的病斑,果皮凹凸不平,果实畸形,长油浸状的环死斑。失去食用价值。

(3)蕨叶型。 番茄新叶变细卷曲,病株明显矮小,叶色变成黄绿色,新萌生的侧枝叶片也变小变细呈丛枝状,下部叶片边缘向上卷起,严重呈管状,上部叶片细小形成蕨叶。 花变小,授粉不良,不易坐果。

(4)黄化曲叶病毒。 该病毒是这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病毒,也叫TY 病毒。 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发病迅速,对产量影响大,严重的造成绝产。主要在上部新叶发生,叶片颜色发黄,变细卷曲,呈丛枝状。 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 下部老叶颜色和形状无明显变化;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 是一种对番茄产量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2.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两种:花叶型和坏死型,花叶型这一类型植株矮化,辣椒叶片皱缩不舒展,叶片颜色呈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片变小,叶脉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点,植株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淡绿相间的斑驳,有的病叶变黄,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变黄,形成上黄下绿,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缩短呈丛簇状。 花小而短,果实又小又硬,易发生落花落果。坏死型果实和叶片出现大型黑色环状斑纹、 云状,叶片逐渐变黄脱落。 严重时生长点的新叶和花坏死脱落。 有的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有的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形病斑, 有时穿孔或发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有的在枝条上表现条纹状斑。 有些感病植株症状复合发生,一株多症的现象很普遍。

二、病毒病的防治

病毒是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其只能靠冬季尚还生存、种植的蔬菜,多年生杂草、蔬菜种株作寄主存活越冬,来年又在存活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田间农事操作(如打杈、整枝等)和蚜虫、烟粉虱危害,因此防治番茄病毒病,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嫁接苗。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防止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多数抗病品种可以抵抗病毒复制和扩散,有些蔬菜可以抗传毒介体,由于蚜虫和白粉虱不喜欢这些品种,传毒几率大大降低。辣椒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种比晚熟无辣味的品种抗病力强。目前,番茄抗病毒病的品种主要有:贝利、优抗98、戴维森等。辣椒抗病高产品种有:37-74、红罗丹、方舟、皇马等。

(2)实行轮作换茬。 避免多年连作,减少土壤和残留物的传毒,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3)培育壮苗和无毒苗。 育苗时首先进行种子处理,先在清水中浸泡3~4 个小时,再用磷酸钠泡20~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淘洗。 选择育苗工厂育苗时,一定要选择规模大、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的大型育苗工厂,严防秧苗带毒。 严禁将带有传播病毒病的害虫的卵、幼虫、成虫的幼苗带入生产温室。

(4)防治传毒介体。 大多数植物病毒病是通过介体传染,因此防治传毒介体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措施, 病毒病的传毒介体基本上就是蚜虫和白粉虱,蚜虫和白粉虱由于繁殖快、抗药性强、易飞等特点防治起来非常费劲,尤其是秋季温室和大棚放风口长期处于打开状态,打上药,白粉虱就会通过放风口飞到室外,所以消灭起来很吃力。

要及时清除棚室四周空地的杂草,棚室周围空地尽量不要种植白粉虱喜欢吃的作物。

温室放风口张挂40~60 目防虫网,防止白粉虱成虫飞进飞出。

利用白粉虱和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在每亩棚室内悬挂25 片左右黄板进行诱杀。

秋季打药时最好选择在傍晚,打药时药液要喷施在作物正反两面,特别是背面。如果白粉虱发生较轻,可用“至高点”杀虫剂喷雾杀虫。如果发生严重,用“至高点”加上“肼酯螨清”喷雾杀灭。 防治蚜虫可用“龙久”,既能消灭普通的蚜虫,对非常难缠的黄蚜和红蚜也有特效。 或者用阿维菌素加苦参碱,或者在密闭的温室晚上用异丙威或敌敌畏熏烟也可防治蔬菜上的白粉虱、蚜虫、蓟马、潜叶蝇等。

(5)加强田间管理,彻底清除棚内外杂草和残留植株。 在整枝、打杈、摘果时,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注意手和工具要充分消毒,减少人为传播。

(6)叶面喷施“碧生”感化剂,7~10 天一次,正反面都要喷到。

(7)发病初期一定要及时拔出病毒株,并用塑料袋装好,拿出棚室焚烧或掩埋,千万不要随处堆放。

(8)改变耕作制度。高温干旱,蚜虫和白粉虱发生最重,所以在不发生严重徒长的前提下,保持种植土壤湿润,施肥灌水做到少量多次,做到不旱不涝,适时放风避免棚内高温,高温强光照天气用喷泥浆、加遮阳网、 或者喷施利凉降温剂的方法调节好棚内温湿度。增施有机肥,切记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健壮秧苗,提高秧苗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措施

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采用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注重农业防治,及时消灭传毒介体(蚜虫、白粉虱)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但实际生产中对化学防治的措施依赖性仍然很强。 药剂防治: 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剂500 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1.5%植病灵1000 倍液, 或用三氯异氰尿酸钠喷雾,隔10 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3~4 次。

三、防治病毒病注意事项

1.病毒病对植株侵害越早,发病率越高,所以预防要从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

2.严格控制蚜虫、白粉虱。

3.由于白粉虱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卵、幼虫、成虫同时存在, 同一药剂不可能对每种虫态都起作用,所以不能总打一种药。

4.有些药剂能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不宜多次连续使用。

综上所述,病毒病的防治要从根本上抓起,从选种、育苗、栽培管理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严防毒源。以防和控为主,以治为辅。既减少人工和费用,又不造成减产,这样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猜你喜欢
介体传毒花叶
黄麻无纺布漆酶/介体催化交联改性研究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浅谈漆酶-介体系统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秋天?花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子系统及其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子系统及其要素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介体不同投加方式强化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
花叶昆虫世界
花叶芦竹及其优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