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毒

  •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传播作用
    16]。寄生蜂的传毒方式对传毒效率有重要影响,例如寄生蜂在感染病毒的寄主体内产卵使产卵器携带病毒,随后通过产卵将病毒传播至健康宿主体内,从而实现病毒的水平传播[17]。同时寄生蜂通过爬行等活动将体表携带的病毒沾染到寄主昆虫的生境内,也能够使病毒在宿主种群中水平传播[18]。此外,给寄生蜂饲喂含有病毒的蜂蜜水或用病毒悬浮液浸泡蜂茧也能传播一定量的病毒,但具体的传毒机制尚不明确[19-20]。中红侧沟茧蜂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均能够对棉铃虫的种群数量起到较好的

    植物保护 2023年1期2023-02-03

  •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ToCV的不同传毒介体其传毒能力有差异,尤其是在烟粉虱中,与烟粉虱的种类、数量和取食时间密切相关,例如ToCV在MEAM1中保留时间为2 d,但是在MED中保留时间达到6 d(Wintermantel and Wisler, 2006);番茄上ToCV感病株率随着带毒MED烟粉虱数量与取食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等(代惠洁等, 2016; Orfanidouetal., 2016)。辣椒Capsicumannuum是中国的重要蔬菜和调味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昆虫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28

  • 下调烟粉虱MED隐种BtabCSP6表达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传播的影响
    烟粉虱以持久性的传毒特性传播TYLCV:吸食带毒番茄植株后,病毒粒子通过唾液管和消化系统释放到血淋巴,最后再次回到唾液腺,在体内长时间保留。当带毒烟粉虱在未感染TYLCV番茄植株上取食时,体内的病毒粒子随着唾液通过口针一起进入植物体内,导致未感染TYLCV的番茄染病。此外,烟粉虱取食过程中分泌的蜜露会附着在叶片表面诱发煤污病(刘国霞等,2021)。因此,在防御手段上应该做好媒介昆虫的防治,切断传播途径(苑丽彩等,2016)。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

    昆虫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28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传播的影响
    4侵染性克隆与虫传毒株将TYLCV病毒侵染性克隆接种在含有卡那霉素(50 mg/L)和利福平(50 mg/L)的LB固体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箱中过夜培养。将活化后的农杆菌菌体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浓度为OD600=2。使用1 mL医用注射器,在健康番茄长出3~4片真叶时,将农杆菌菌液注射到番茄茎秆上,每株番茄接种0.5 mL菌液。接种后放置温室内45 cm×50 cm×60 cm的养虫笼中,于(26±1)℃、RH (70±5)%、光周期L∥D=16 h∥8

    植物保护 2022年5期2022-10-13

  • 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传毒介体研究进展
    有效控制,但因为传毒介体的存在,又导致这些病毒在脱毒种薯种植后在种植区传播开。因此,对于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控除了种植脱毒种薯外,对传毒介体的防控也非常关键,但是防控的前提是明确每种病毒的传毒介体种类。本文对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传播介体进行综述,旨在为马铃薯病虫害传播与防治提供参考。1 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马铃薯病毒可通过介体、接触、种薯、种子等传播[14,15],其中介体传播占主要地位。介体种类包括昆虫、线虫、真菌等,昆虫介体包括蚜虫、蓟马、叶蝉、粉虱、跳甲、

    中国马铃薯 2022年3期2022-09-13

  • 云南冬春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延后栽培、防控传毒媒介昆虫和提高寄主植物抗病力”的病毒病防控新策略,创建了一套冬春季番茄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在元谋、保山、昭通等干热河谷地区及红河、玉溪等亚热带区域冬春番茄产区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控制病毒病的为害与流行,为云南省冬春季番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近三年技术在楚雄州、红河州、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等地累计示范推广近3.33万hm2(50万亩)。1.3 提质增效情况技术推广应用,每公顷可节本增效2.57万元。按产区番

    云南农业 2022年8期2022-08-09

  • 耿马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与检测
    13]。植原体的传毒媒介及其机理是防病的基础,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传毒媒介及其机理尚不明确,不利于此病害的科学防控。2019年,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严重的云南耿马蔗区植原体昆虫介体进行调查,共采到昆虫介体14份进行种类鉴定。参照Hanboonsong等[11]的方法分别提取昆虫介体DNA,使用植原体通用引物对P1/P7[14]和R16F2n/R16R2[15]进行Nest-PCR检测、克隆、测序,以分析明确云南耿马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及优势

    农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07-09

  • 陕西省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现状及流行因素分析
    法同上。1.3 传毒介体蓟马数量与TSWV发生关系调查选择蓟马高虫口密度(10头/株左右)、中虫口密度(5头/株左右)、低虫口密度(1头/株以下)番茄棚室各5个,调查记载虫口密度及调查发病情况记载方法同上。1.4 番茄品种与TSWV发生关系调查选择不同种植茬口番茄主栽品种,每个品种调查棚数不少于10个,调查发病情况,记载方法同上。1.5 管理水平与TSWV发生关系调查选择管理粗放(棚室内及周边杂草滋生、棚室内蔬菜混栽、土壤板结、施肥灌水不合理)与管理水平精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5-23

  • 大棚延秋茬蔬菜定植后管理要点
    虫、粉虱、蓟马等传毒害虫具有良好的驱避作用。二是起垄定植,定植水灌溉量不要过大,地表干燥后及时中耕。三是发病后及时灌根。可采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和2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进行灌根处理。病毒病的预防病毒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会造成花叶、蕨叶、生长点枯死、果实条斑等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的防治方法。病毒病防治关键在于切断病毒病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病毒病传播途径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传毒害虫传播。因此,切断病毒病传播途径,关键在于抓好防虫工作:①定植前

    乡村科技 2021年25期2021-12-01

  • 西花蓟马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幼虫期获得病毒,传毒需要在体内繁殖,成虫传毒。 蓟马一旦带毒,具终生传毒能力。 其间接为害远大于直接为害。2 发生特点西花蓟马繁殖能力很强,个体细小,极具隐匿性,一般田间防治难以有效控制。在温室内的稳定温度下,1 年可连续发生12~15 代,雌虫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15~35 ℃均能发育,从卵到成虫只需14 天左右时间。 成虫极活跃,能飞善跳,喜阴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对蓝色、黄色和白色有趋性,对蓝色趋性最强。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种苗、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3期2021-11-30

  •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防控
    冬。第2年再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将病毒传染到辣椒植株上,造成侵染危害。4 发生条件辣椒病毒的发生与气候、传毒昆虫、越冬中间寄主及播种育苗环境、种子及品种有关,经常周期性发生逐年加重。辣椒连作重茬地块往往发病严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如蚜虫)大量发生与危害,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周边杂草丛生的地块,辣椒病毒病发生较重。5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充分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将辣椒病毒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2期2021-11-29

  •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防控
    冬。第2年再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将病毒传染到辣椒植株上,造成侵染危害。4   發生条件辣椒病毒的发生与气候、传毒昆虫、越冬中间寄主及播种育苗环境、种子及品种有关,经常周期性发生逐年加重。辣椒连作重茬地块往往发病严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如蚜虫)大量发生与危害,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周边杂草丛生的地块,辣椒病毒病发生较重。5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充分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将辣椒病毒的危害控制

    西北园艺·蔬菜 2021年3期2021-06-28

  •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防控
    冬。第2年再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将病毒传染到辣椒植株上,造成侵染危害。4   发生条件辣椒病毒的发生与气候、传毒昆虫、越冬中间寄主及播种育苗环境、种子及品种有关,经常周期性发生逐年加重。辣椒连作重茬地块往往发病严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如蚜虫)大量发生与危害,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周边杂草丛生的地块,辣椒病毒病发生较重。5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充分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将辣椒病毒的危害控制

    西北园艺·蔬菜 2021年2期2021-06-24

  •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防控
    冬。第2年再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将病毒传染到辣椒植株上,造成侵染危害。4   发生条件辣椒病毒的发生与气候、传毒昆虫、越冬中间寄主及播种育苗环境、种子及品种有关,经常周期性发生逐年加重。辣椒连作重茬地块往往发病严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如蚜虫)大量发生与危害,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周边杂草丛生的地块,辣椒病毒病发生较重。5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充分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将辣椒病毒的危害控制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2期2021-05-27

  •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主植物相关,蓟马传毒研究涉及斑萎病毒、传播等关键词,从时间上看,生物防治、传毒、抗性研究在目前研究较多。图5 SCI-E数据库刊载近30年蓟马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Fig.5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key words of thrips published in SCI-E database in the past 30 years4 结论与讨论文献计量是图书情报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文献计量服务推广应用,这一服务受到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2期2021-04-21

  • 辣椒病毒病发生与防控
    冬。第2年再通过传毒媒介昆虫将病毒传染到辣椒植株上,造成侵染危害。4   发生条件辣椒病毒的发生与气候、传毒昆虫、越冬中间寄主及播种育苗环境、种子及品种有关,经常周期性发生逐年加重。辣椒连作重茬地块往往发病严重,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高温、干旱有利于昆虫(如蚜虫)大量发生与危害,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周边杂草丛生的地块,辣椒病毒病发生较重。5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充分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将辣椒病毒的危害控制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3期2021-04-18

  • 三樱椒病毒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病毒以多种蚜虫为传毒介体,其中主要是桃蚜、菜缢管蚜和棉蚜。蚜虫在有病植株上取食时,病毒进入蚜虫体内,再取食健康植株时,其体内的病毒就进入健康植株,使健株发病。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X 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摩擦传播。田间病株与健株之间接触和摩擦,造成许多微小伤口,病毒由此侵入。人体、动物体、工具和农机具等接触病株或带毒的物品(病残体、烟叶、烟丝等)被病毒污染后,再接触健康植株也能传毒。蚜虫传的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 病毒也可以通过汁液摩擦传播。种子可以传毒,有利于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2020-12-20

  • 三樱椒病毒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病毒以多种蚜虫为传毒介体,其中主要是桃蚜、菜缢管蚜和棉蚜。蚜虫在有病植株上取食时,病毒进入蚜虫体内,再取食健康植株时,其体内的病毒就进入健康植株,使健株发病。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摩擦传播。田间病株与健株之间接触和摩擦,造成许多微小伤口,病毒由此侵入。人体、动物体、工具和农机具等接触病株或带毒的物品(病残体、烟叶、烟丝等)被病毒污染后,再接触健康植株也能传毒。蚜虫传的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也可以通过汁液摩擦传播。种子可以传毒,有利于提供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10期2020-10-20

  • 苹果茎痘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嫁接传播,未发现传毒介体。苹果茎痘病毒在苹果树上常与其他潜隐病毒混合侵染。4 防治适期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立足于预防。5 防治措施(1)苹果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以及引进的无病毒繁殖材料均要进行病毒检验。(2)控制高接传毒。禁止在带毒树上高接无病毒接穗或在发病砧木上嫁接带毒接穗。在检疫制度尚不健全、缺乏无病毒原种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无融合型砧木作苹果砧木,更不能在无融合型砧木为根砧的大树上进行高接换种,以避免发生苗木死亡和树体生长衰退现象。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7期2020-08-10

  •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扩散能力[3]。传毒介体昆虫在虫传病毒侵染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介体昆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传毒机制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是防控大豆病毒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方法和措施[4]。经初步整理,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主要包括半翅目(Hemi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40多种(见表1)[5-7]。表1 侵染大豆的植物病毒及其介体昆虫续表续表1 介体昆虫的种类1.1 蚜虫蚜虫是最重要的传毒介体类群[8],由大豆

    大豆科技 2020年1期2020-03-31

  • 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
    ,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占潜在传毒蓟马群体总数的69.47%。【结论】目前,PVS是云南马铃薯主要病毒优势种,2种侵染马铃薯的新兴病毒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马铃薯;病毒病;蓟马;番茄斑萎病毒;番茄环纹斑点病毒0 引言【研究意义】云南是中国五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因地处低纬高原,云南马铃薯具有四季生产的特点。云南马铃薯夏季高海拔(一般在海拔2 500 m以上)繁种或生产,因气候冷凉,病毒病及传毒介体昆虫发生危害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3期2020-02-25

  • 黄瓜花叶病毒在甜瓜种子中的带毒检测及脱毒方法研究
    最低,其带毒率(传毒率)为 3.30%(均值),带毒量为4.18×104拷贝/粒(均值)。表2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甜瓜种子、胚芽和种苗中CMV病毒的检测结果Table 2 Detection results of CMV in seeds,plumule and seedlings of melon by real-time PCR assay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经ANOVA检验在PNote:Data with different letters in

    西北农业学报 2019年5期2019-06-05

  •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在三门峡烟区的应用效果
    72000)蚜虫传毒是烟草病毒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2],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但使蚜虫产生强的抗药性,杀伤大量天敌,而且由于受到阳光及雨水的影响,药效期短,烟叶农药残留增加,影响烟叶安全可持续发展[3-5]。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蚜虫数量,从而减少病毒病的传播,且蚜虫不会产生抗药性,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6],为河南豫西烟区生态烟叶的开发提供新方法。笔者通过烟蚜茧蜂技术在三门峡烟区的推广,探索其对烟田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为新技术推广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3-27

  •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1.危害症状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分蘖增多,心叶扭曲皱缩,叶片僵硬,叶色浓绿,在叶背的叶脉、叶鞘及茎秆表面有初现蜡白色、后变黑褐色的短条状突起。1.1抽穗期:全株矮缩从生,有的能抽穗,但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而刚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4期2019-03-13

  • 警惕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陕西流行
    ~5小时。该病毒传毒介体主要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番 茄 蓟 马 (F.schultzei)、褐花蓟马(F.fusca)、禾花蓟马( F.tenuicornis)、台湾花蓟马(F.intonsa)、佛罗里达花蓟马(F.bispinosa)、首花蓟马(F.cephalica)、烟蓟马(Thripstabaci),在田间由蓟马以循环增殖型传播方式传播,其中西花蓟马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番茄斑萎病毒还可以通过机械传播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4期2019-02-21

  • 西藏大麦黄矮病病毒株系鉴定及介体蚜虫传毒能力分析
    系类型、介体蚜虫传毒能力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西藏青稞的黄矮病病株进行了血清学鉴定和介体蚜虫传毒能力分析,以期明确该区域的大麦黄矮病毒株系类型和蚜虫传毒能力,为我区青稞抗黄矮病育种工作和田间防控提供理论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青稞田蚜虫种类调查从秋季开始至第2年夏结束,从拉萨曲水县、山南桑日县青稞黄矮病发生区定点系统调查。5点取样,不定期从田间采集蚜虫,实验室隔离标记饲养,进行种类鉴定。1.2 病株采集与保存2016年5月10~15日,从拉萨、山南不同发病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11-16

  •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嫩,灰飞虱易吸汁传毒。玉米敏感期(幼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是否一致,是玉米粗缩病发生乃至流行的重要影响因子。2.田间杂草。田间路边杂草是灰飞虱和病毒越冬越夏的寄主,也是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但近年田间路旁、渠道等公共地带杂草丛生严重,为玉米粗缩病及其介体提供了丰富的中间寄主和广阔的越冬、越夏场所,造成靠近近田边、沟渠旁及杂草多的地块发病较重。3.气候条件。暖冬造成灰飞虱越冬基数大,为毒源的积累创造了条件。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惟一的介体。且为持久性传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8年8期2018-10-15

  • 马铃薯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体内繁殖也可以可传毒。病毒传播和侵染时间段。一般也就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蚜虫体内病毒一般可以保留1小时左右,不可以长时间保留毒。蚜虫体内病毒产生后同时向其他植株传播。它们的口针就可以脱毒。长久性病毒在蚜虫体内产生和传播的时间需要十几分钟或更久,最多几个小时。危害取食时口针可以刺探进植物的韧皮部,当然这也是传播病毒的必要条件。病毒传播途径是口针、肠道、淋巴运和唾腺,蚜虫体内病毒扩大繁殖。一般情况下桃蚜在感染卷叶病毒的马铃薯上吸食30分钟后,停留60分

    新农村 2018年6期2018-08-21

  • 如何对玉米粗缩病与顶腐病的防控防治
    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而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1 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威胁我市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玉米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看麦娘、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越冬,而灰飞虱主要在麦苗、杂草等根际越冬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9期2018-08-21

  •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年秋季温度偏高,传毒昆虫为害时间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气温偏高,传毒介体灰飞虱越冬死亡率较低;特别是今年夏季连阴多雨,有利于传毒昆虫越夏和田间毒源的积累。三、综合防治方法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1、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5期2018-07-25

  • 山东省设施蔬菜主要害虫发生调查研究
    毒进行为害,且因传毒为害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直接为害。为害严重时可使茄科蔬菜减产20%~50%,豆科蔬菜減产20%~35%,葫芦科蔬菜减产5%~40%。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控烟粉虱、蓟马害虫,笔者分别对山东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品种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烟粉虱、蓟马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法,旨在找出控制烟粉虱、蓟马害虫的有效途径。1 材料与方法烟粉虱、蓟马在山东省发生、分布情况系统调查。1.1 调查时间2015~2017年连续3年,春季4月份进行调查。1.2 调

    新农业 2018年4期2018-05-15

  •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
    料进行叶圆片嫁接传毒。利用定量PCR技术对嫁接口处近端主脉、远端主脉、叶柄以及缘周叶组织进行了为期84 d的菌量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近端主脉中积累最快,其次是远端主脉、叶柄和缘周叶组织。以近端主脉为原初侵染部位,Las在嫁接叶片中1~84 d的早期运动可分为潜伏期(1~42 d)、指数期(43~70 d)和稳定期(71~84 d)。在早期侵染过程中,Las病原菌主要沿叶主脉从原初侵染部位由近向远扩散,其扩散趋势与症状从原初侵染部位向外扩散紧密相关。证实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2期2018-01-17

  • 玉米病毒病发生规律及田间防治技术
    MRDV)。三、传毒昆虫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是蚜虫;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是灰飞虱。四、症状玉米矮花叶病在玉米生长期都可以感染发病,以苗期侵染发病最重,抽穗后发病较轻。玉米3叶期即可出现症状,病苗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驳,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扩展至全叶,在粗脉之间形成几条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随着玉米的生长,病情逐渐严重,病叶叶绿素减少,叶色变黄,组织变硬,质

    河北农业 2017年12期2018-01-15

  •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昆 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潜育期15~20天。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3 发病条件3.1 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3.2 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新农村 2017年11期2017-07-08

  • 辣椒虫传病毒病及其介体昆虫的研究现状
    花斑和疣状突起。传毒介体昆虫在辣椒虫传病毒侵染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扩散和侵染需要借助介体昆虫,这些介体昆虫主要是蚜虫、蓟马、粉虱等。因此,研究介体昆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传毒机理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是控制辣椒虫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措施。1 辣椒虫传病毒病介体昆虫的种类及其传毒特性1.1 蚜虫在植物病毒病传毒介体昆虫中,蚜虫是最主要的传毒介体。同样,传播辣椒虫传病毒病的主要昆虫介体也是蚜虫。辣椒上十几种虫传病毒病原中,大部

    辣椒杂志 2017年4期2017-03-06

  • 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
    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黄所生1,2,吴碧球1,2,秦碧霞1,2,李战彪1,2,李 成1,2,孙祖雄3,谢慧婷1,2,黄凤宽1,2*,蔡健和1,2(1.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3.广西防城港市植保站,广西 防城港 538001)为完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T-PCR检测法及其他常规方法研究不同虫态、不同接虫密度对白背飞虱传

    西南农业学报 2016年12期2017-01-09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
    、玉米、高粱。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一种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及携毒传播相對应。晚稻收获后,灰飞虱成虫转入田边杂草和冬播大小麦危害与越冬,越冬代成虫高峰为3月上中旬,一代成虫高峰在5月上中旬,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传毒侵染;6月下旬至7月为二代成虫高峰期,迁入连晚秧田和单季晚稻本田传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5期2016-10-21

  •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材料的鉴定分析
    8后代进行灰飞虱传毒试验,结果表明,含有S8 RNAi片段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对RBSDV具有一定抗性。水稻;水稻黑条矮缩病;转基因株系;RNA干扰;荧光定量PCR投稿网址:http://xb.ijournal.cn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发病植株表现为矮化、分蘖增多,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浓绿,叶脉和茎秆呈蜡白色,渐变为褐色短条瘤状隆起,穗小或不抽穗结实[1–3]。RBSDV的宿主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8-10

  • 番茄TY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粉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毒媒介,获毒后可终生传毒;成虫喜在番茄幼嫩叶上吸取汁液,并于叶背面产卵。番茄种子不传毒,但农事操作(如打杈、定植、绑蔓等)过程中的摩擦损伤可致传毒。二、番茄TY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剂,因此,生产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目前,市场上真正抗TY病毒病的番茄品种并不多。2010年秋季很多地区番茄TY病毒病大发生,但粉果番茄“粉的帅”表现良好,值得推广。另外,普威贝利100、普威

    乡村科技 2016年13期2016-02-20

  • 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
    8月份)白背飞虱传毒造成的再侵染对后期SRBSDD发生程度均有显著影响;药剂拌种和喷雾2种施药方式对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控制传毒媒介昆虫对SRBSDD预防效果明显,其中吡虫啉种衣剂拌种、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预防效果最佳,分别为61.7%和73.2%;白背飞虱田间防效、虫口密度与后期SRBSDD防效、病情指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白背飞虱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药剂拌种或在秧田期和大田初期喷雾,重点防治白背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8-02

  •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时间以及对灰飞虱传毒及羽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 ℃冷冻处理带毒灰飞虱20 min不影响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冷冻处理对灰飞虱传毒能力和羽化的影响不明显。关键词:冷冻法;水稻条纹病毒;灰飞虱;传毒;羽化中图分类号: S435.11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17-02收稿日期:2014-03-25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100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期2015-04-17

  • 从烟草丛顶病病原复合物中分离烟草扭脉病毒的方法
    丛顶病复合病原物传毒特性的差异,探索了3种分离TVDV的生物学方法。方法A为将获得了烟草丛顶病复合病原物的蚜虫饥饿24 h后,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 h后灭虫。方法B为将无毒蚜虫饥饿2~4 h后转接到感病烟株上饲毒48 h,再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 h后灭虫。方法C为将无毒蚜虫于感病烟株上饲毒48 h后,以单虫单苗的方式接到健康烟株上传毒24 h,此后每隔24 h将蚜虫移到另一健康烟株上传毒,直到蚜虫死亡。其中方法A和B

    植物保护 2014年4期2014-08-10

  •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背飞虱在稻苗间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效率的影响
    同生育期的水稻上传毒, 传毒率在3.3%~41.2%间. 介体发育阶段、环境温度和水稻生育期均能显著影响该虫的传毒能力(< 0.01), 不同发育阶段白背飞虱的传毒能力依次是5龄若虫>短翅型成虫>长翅型成虫; 26℃时该虫传毒率最高, 其次是22 ℃, 最后依次是28 ℃、18 ℃和34 ℃; 苗龄越低传毒率越高. 这三者中任意2因素间都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0.01), 它们对该虫传毒的影响顺序依次是温度>水稻生育期>介体发育阶段>环境温度×介体发育阶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5-13

  • 棚室蔬菜病毒病防治四要点
    内外的杂草,避免传毒害虫栖息、聚集、迁飞进棚,危害蔬菜。防病要抢早 重点抓住蔬菜苗期,因为蔬菜幼苗集中在育苗穴盘中,一旦遭遇传毒害虫危害,会比定植后更加严重。所以要在苗床上早设防虫网、粘虫板,并及时喷药。如定植后二十几天就发病的番茄植株,大多是在苗期已经感染了病毒病。防病要抓严 综合应用物理、化学措施,全面防治病毒病。棚室放风口处要设防虫网,以防害虫从外界飞入棚中。棚内要设黄色粘虫板,以利于观察虫情,并粘杀害虫。换茬期间,一定要将棚内的蔬菜残株和杂草等清除

    乡村科技 2014年23期2014-03-03

  • 2014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氯氟氰菊酯、

    中国农资 2014年12期2014-02-06

  • 病毒-植物互作对同翅目媒介昆虫生物学及其传毒机制的影响
    都可能潜在地扮演传毒媒介的角色.大多数已知的植物病毒都是由媒介昆虫进行传播的,因此,植物病毒的扩散和发生程度与媒介昆虫的活动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病毒侵染会改变媒介昆虫的生理生化性质,影响媒介昆虫的生物学和行为特征[1].深入研究病毒、昆虫、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认识和掌握植物病毒的流行规律、提出有效控制危险性植物病毒及媒介昆虫发生的新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的传毒昆虫中,同翅目(Homoptera)的蚜虫、飞虱、粉虱和叶蝉等是最重要的媒介昆虫.该文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小麦黄矮病综合防治技术
    管蚜等进行持久性传毒,不能由种子、土壤、植物汁液传播。16~20℃范围内,病毒潜育期为15~20d,25℃以上隐症,30℃以上不显症。麦二叉蚜在病叶上吸食30min即可获毒,在健苗上吸食5~10min即可传毒。获毒后3~8d带毒蚜虫传毒率最高,可传20d左右,以后逐渐减弱,不终生传毒。刚产若蚜不带毒。3 发病条件冬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重、阴坡轻;旱地重、水浇地轻;粗放管理重,精耕细作轻;瘠薄地重。发病程度与麦蚜虫口密度有直接关系。利于麦蚜繁殖的温度,也利于

    种业导刊 2013年12期2013-08-15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背飞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气候条件 (云南省近几年持续干旱)、水稻品种等发生变化,并随着毒源的大量积累与传毒昆虫的加重发生,使该病在云南稻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对云南水稻生产构成了新的威胁。1 发病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斐济病毒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病毒 (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引起。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症状因染病时期不同而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5期2012-12-09

  • 徐州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主要原因为烟粉虱传毒、嫁接传毒、季节性发生和品种不抗病,其中烟粉虱的发生与病毒病的发生最为密切。因此生产中尤其要注意预防烟粉虱的发生。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已经成为番茄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2010年,徐州市在种植冬春茬番茄时该病严重发生,发病温室一般减产10%~50%,部分重病温室甚至绝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其暴发和流行对番茄生产为害极大,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4月对

    长江蔬菜 2012年7期2012-03-21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种子,再作繁殖用。②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辟蚜虫效果。罗小平 LUO Xiao-ping 麻宏伟 MA Hong-wei 麦坚凝 MAI Jian-ning 毛 健 MAO Jian米 杰 MI Jie 母得志 MU De-zhi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4

  • 防治黑条矮缩病良药︱︱碧护
    水稻对白背飞虱等传毒昆虫的趋避能力。强化水稻植株表面的硅质保护层,对飞虱有趋避性,减少媒介昆虫的传毒机会。②碧护+克毒宝调节水稻营养平衡,强壮苗势,提高水稻自身的免疫力。在苗期、分蘖期2个时期培育壮苗、增强苗势,防治效果可达70%~80%。③碧护含有天然植物内源激素、黄酮类物质和氨基酸等30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的抗病毒物质类黄酮,能抑制病毒的侵染和复制,实现受害植物在病毒危害情况下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对病毒侵染的耐受能力。2.防治新方案 防治飞虱

    湖南农业 2011年5期2011-04-08

  • 水稻新矮缩病的症状及防治
    虱成虫和若虫均可传毒,但若虫传毒效率高得多,在水稻3叶期至抽穗期均传毒,而成虫只传毒至3叶期、4叶期水稻。白背飞虱还可传毒到玉米、稗草、水莎草和白草上。灰飞虱只有若虫可传毒至3叶期、4叶期水稻苗,成虫不传毒。在防治上,主要应抓好秧苗期尤其是晚稻秧田3叶期、4叶期传毒飞虱的防治。在早稻秧田期着重注意在秧田平整后周边施药,防止灰飞虱若虫侵入田边。晚稻秧田最好用防虫网保护。早稻收割后先施药治虫再抛秧。6月~8月注意大气流走向,监测白背飞虱成虫从南方迁入的动态,及

    湖南农业 2010年2期2010-08-27

  • 蔬菜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器的害虫为主。⑵传毒害虫具有很强的专化性,即一种病毒常由一种昆虫传播,由两种或多种昆虫传播的病毒很稀有。如番茄 TY病毒就只有烟粉虱能传播。传毒害虫与所传播的病毒关系非常密切,很多能在虫体内生存和复制。有的传毒害虫一旦吸食了病毒植株的汁液,就长时间带毒,有的会终生带毒,有的则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代。3 病毒可被钝化这也是病毒体外保毒期多数较短的原因。表面张力小的肥皂、洗衣粉等能使绝大多数病毒被钝化而失去侵染能力,所以嫁接苗木、摘心除萌、处理种子、绑蔓打头时,应

    湖北植保 2010年3期2010-08-15

  • 水稻褐条矮缩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初探
    片种植等措施阻断传毒昆虫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使水稻褐条矮缩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此病在我县基本绝迹。但近几年来有恢复和扩展之趋势,据 2009年调查,褐条矮缩病在全县各地均有一定面积和程度的发生。1 病毒传播途径和发病症状水稻褐条矮缩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初始病毒可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黑尾叶蝉为主。带菌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染。黑尾叶蝉在病稻上吸汁最短获毒时间5min。获毒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循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2010-08-15

  •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杂草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寄主植物。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2.2 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易形成灰飞虱集中危害。2.3 玉米叶龄玉米苗期至7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10叶后为安全叶龄期。2.4 气象条件灰飞虱发生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凡是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

    种业导刊 2010年10期2010-08-15

  •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枝叶摩擦、叶蝉和种子及土壤均不能传毒传毒昆虫一经获毒后可终生带毒、传毒,即所谓持久性传毒。主要是灰飞虱一代成虫传毒。在我国北方灰飞虱第一代成虫自5月下旬羽化,陆续从小麦迁至玉米田吸食传毒,至6月中旬达到高峰,迁移高峰后25天内出现玉米粗缩病发生高峰期,这段时间恰好是该病毒的潜育期。灰飞虱秋季从主要越夏寄主上迁移至麦田,将病毒传给小麦,并以3~4龄幼虫在麦田越冬,病毒也随之在小麦和虫体内越冬。翌年春季,灰飞虱第一代成虫在小麦收获前后,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2009-08-05

  •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可成为发病中心。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冬季气温偏高利于蚜虫安全越冬,蔬菜大棚面积的扩大会增加蚜虫的越冬基数;春季旱情较重有利于蚜虫的暴发,而干旱使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玉米感病品种面积大,易感病的生育期与蚜虫重发期吻合则发病重。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不抗矮花叶病毒。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比较复杂,春玉米的播期拉得很长,蚜虫发生危害高峰期正与春玉米易感病的苗期相吻合;田间管理粗放,草荒重,尤其是靠近沟渠路边、村庄周围寄主毒源较多;土壤养分不均衡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2期2009-03-12

  •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而它们均由灰飞虱传毒引起。2.2玉米栽培模式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越早,病情越重。我地春玉米较少,多数夏玉米为麦田套种,小麦玉米共生期较长,玉米与花生、蔬菜、草莓等插花种植,为灰飞虱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和食料,这种栽培模式有利于该病发生。玉米出苗至七叶期是对该病的敏感生育期。麦套玉米多在5月下旬播种,其敏感生育期恰逢1代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即传毒高峰期。而此时收麦后播种的玉米尚未出苗,便躲过了传毒侵染高峰。一般春玉米、麦套玉米发生重,夏直播玉米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