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张雅婕,杨 洁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80)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15年6月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Vol.16 No.2,Jun.2015
论基于岗位群的技能竞赛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的作用
李智,张雅婕,杨洁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利用岗位群的概念,对高职电气自动化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此为依据组织和实施本专业的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技能竞赛的方式引导竞赛参与者把岗位群中的核心技能作为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以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 “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岗位群;技能竞赛;实训教学
0引言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是如火如荼。毋庸置疑,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含金量高的技能竞赛更是受到了师生的热捧,其取得的名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也影响着指导教师职称的评定。因此,技能竞赛在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成为了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讨并实践了基于岗位群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
1基于岗位群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的意义
随着近年中职技校的崛起,高职教育处于实践环节上停留甚至滞后于中职技校、理论上则是“压缩本科”的尴尬局面。至于理论的“够用为度”原则,由于尺度的不确定性以及任教老师的认知和能力的差异等诸多原因,而无法有效地落实。如何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为了摆脱高职教育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培养凸显高职特色的技能型人才,“2+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订单班式培养模式都曾经风靡全国各高职院校。但是由于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不同,且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规模、技术含量、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等也不尽相同,所以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2+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至于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而言的确是“双赢”的选择,但这种过强的针对性培养模式有可能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应变能力弱而缺乏发展潜力,仅能适应一、二个具体岗位。而以企业岗位群为依托则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横向扩张和拓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技能竞赛是职教改革的“风向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能够引导技能大赛参与者朝着竞赛目标前进[2]。而岗位群的概念,即是指一些对岗位综合能力要求相近的岗位的集合,将岗位群融入技能竞赛,即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竞赛参与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岗位群中的核心技能作为教学核心,把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教改的依据,可以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和以岗位群为人才培训目标性的指向性。
2基于岗位群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的实施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主办,湖北省唯一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高职学院。其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培养的学生多为武钢及其他冶金钢铁企业的生产一线服务。本专业在校生要求取得维修电工技能证书,毕业后主要从事电气设备维护管理和安装与调试的工作。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跟踪调查,对这些电气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对应冶金钢铁企业维修电工这一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高级工及以上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冶金钢铁行业标准,以此为依据设定我院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技术考点。
表1 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3]
电气自动化因其专业自身的特点,技能竞赛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到可编程控制器,再到变频驱动以及上位机组态软件的应用,无论考核的内容形式还是竞赛的难易程度都在与时俱进,而这种改变正是基于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我院硬件设施,高职电气自动化技能竞赛考核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2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内容
2.3.1现代控制技术技能应用操作
要求选手能将比赛试题中所设定的一个典型的工业控制系统进行简化、提炼,能准确理解和分析控制要求,并按照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完成硬件接线、程序编写和通电调试。选手应能正确完成硬件组态,分配I/O地址,设置模拟量通道(包括模拟量类型、范围和极性),完成模块的外部接线。选手能熟练的通过PLC的数字量输出端口和MM440变频器的数字编程端口完成对电动机转向和频率的控制。选手应根据具体的控制要求能选择合适的编程方法;能熟练的使用基本指令,能正确的调用子程序、中断程序;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对不同难度的控制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并能对联调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处理。
2.3.2电子技术技能应用操作
要求选手能识别常用电子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并能用万用表对上述电子元件进行检测;选手应能正确分析电子线路工作原理并掌握电子线路的组装和焊接方法;选手应了解常见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对波形的幅值、频率进行测量并能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线路故障分析与处理。
选手需将本人在“电子技术技能考试”中制作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板”作为PLC的模拟量输入信号源,把操作比赛的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这次竞赛的一个创新点,对考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
在技能竞赛中,现代控制技术技能应用操作考题虽然控制要求较多,模拟的控制系统工艺也较为复杂,但控制要求很明确、表述清晰,所以绝大多数选手都能正确理解题意。硬件接线部分,近三分之一的选手未完成接线。考题的控制程序主要由运料小车程序、反应炉控制程序和模拟量处理程序组成。重点是运料小车程序和反应炉控制程序的编写,在程序编写分值上占据了85%;而模拟量处理程序则是难点,用于拉开选手之间的距离。有三分之一的选手能实现大部分控制要求,全部功能实现的仅一人。电动机要能按照控制要求运行起来,必须硬件接线、变频器参数设置和控制程序均正确。因此,联机调试是最能体现一个选手综合水平,它考核选手对于硬件和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故障处理能力。因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步骤并不代表能实现控制功能,必定存在各种问题,所以调试的过程就是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最后,选手应该尽可能多的按照评分表演示所完成的功能,这部分则反映了选手现场反应和技术沟通上的能力。
电子技术技能应用操作在技能竞赛中所占比重虽然较轻,但完成的总体情况并不佳。在参赛选手的赛件中功能完整、整体观感优良的只有10%左右,功能基本实现的占40%,正确完成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并和PLC模拟量模块联调的考生仅仅一人。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试题单的要求及配分没有深入分析和理解;电子线路焊接技能训练不够扎实,技能熟练程度不够导致时间紧张,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测试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无法通过测量结果分析电路故障查找故障原因;电子电路的调试技能不熟练,不能正确的使用调试步骤和方法对线路进行故障处理。
3基于岗位群的技能竞赛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的作用
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和中职凸显自身特色的核心优势。因此,如何开展实训教学、制定什么样的实训课题、学生应达到什么样的技能水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都是实训教学需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以岗位群设置技能竞赛的技术考点为引领,高职电气自动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电气自动化新技术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机拖动控制线路装调技能训练的课时将进一步压缩或分配到其他实训项目中。以PLC为核心的综合技能训练课题难度和强度将加大,并且涉及到与上位机和变频驱动装置的通信内容也将逐步在实训课题中得到体现。电子线路装调技能训练也要更接近实际应用,仅仅具有独立功能的电子应用线路实训课题将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能结合传感器并能与PLC联调的综合电子线路课题。这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熟悉和适应新设备的扩展能力以及开展技术创新潜力。
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命题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都对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传统的“模块化”实训课题其实训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清楚、评价考核也简单客观,但和竞赛“任务书式”命题形式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气自动化的技能竞赛命题一般要求选手具备分析任务、设计解决方案和故障分析处理的能力。尤其后面两种能力,这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企业看重和电气岗位所需求的能力。设计环节和故障分析处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更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综合体现。因此,在高职电气自动化的实训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引—激—演—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即通过设定的模拟工控现场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即通过模拟工控现场设计控制方案或处理现场问题等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演:即教师示范演示,学生模仿学习,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创新。巡:即教师巡查,纠正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操作(以示范为主);对多数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和不规范操作集中指导纠正(以讲解为主)。
图1 结合“引—激—演—巡”的“任务驱动法”
基于岗位群的技能竞赛在命题依据上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懂现场、知工艺,了解最新的电气技术和新设备、熟悉行业新动态和岗位需求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LC、变频器、触摸屏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在企业大量应用,这对教师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以PLC和变频器为核心的控制技术技能应用”和“以传感检测为核心的电子线路组装与调试”等竞赛项目,既体现了这些前沿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反映了行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首要是以岗位技能引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竞赛机制促进实训教学团队建设。以岗位群构建的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训课程体系,使得原有的相对独立的实训模块或课题之间联系更紧密,这就要求新的教学团队成员必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只精通一两门实训课程而是要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宏观上的认识。因此,“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构建应该以课程体系和竞赛标准为依据,结合学院教师的专业方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配备一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团队。其次,以竞赛为平台深入校企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学队伍素质。基于岗位群的技能竞赛决定了竞赛参与者不能仅靠书本而必须深入企业调研和学习。通过教师进企业锻炼,不仅能发挥学校服务企业的作用,同时也能使教师自觉接受岗位新信息、新观念,能及时跟踪相关产业和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从而适应岗位环境的变化,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应能准确把握岗位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5]。
[1]邓建平,曹丰文,吴晓帆.基于岗位群的专科类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3):106-108.
[2]余秋香.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34):152-153.
[3]郭艳萍,赵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18-20.
[4]武际花.关于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J].职教论坛,2012,(29):39-40.
[5]周奇迹,蒙维洋,钟在明.基于岗位群的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9(2):39-40.
The Effect on the Practice Training Teaching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Skills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Post Group
LI Zhi,ZHANG Ya Jie,YANG Jie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Wuhan Hubei 430080,China)
Abstract:Using the concept of Post Group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and job skill requirements, it is as a basi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t enable us to fi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skills competition. Using the skills competition, it enable to guide contest participants to consider the core skills of post group as the basis of training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t can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ype” teaching team.
Key words:post group, skills competition, practical teaching
文章编号:1671-234X(2015)02-0065-0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5.02.015
作者简介:李智(1980-),男,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E-mail:30106974@QQ.com。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6号—2014B439)
收稿日期: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