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渗透的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2015-02-24 07:01:3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开发

徐 琼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11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15年6月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Vol.16 No.2,Jun.2015

基于职业渗透的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徐琼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112)

摘要:针对高职公共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从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角度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并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总结了如何在《基本要求》和科学理论指导下搭建教材框架、巩固基础融合专业、组织教材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保证趣味性和时效性,最终实现基于职业渗透的校本教材的开发。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职业渗透;开发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稳步的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教材的选择趋于多元化,相比以往有了可喜的改善。然而,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方法、理论、课堂优化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长足发展相比,英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使用也比较混乱,与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教材使用的统一性,忽略专业的差异性;强调教材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忽略教材的实用性;强调主题的商业化,忽略选材的职业化;强调教材的系统化,忽略教材的时效性;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忽略与专业的衔接性。因此,紧扣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需求,结合专业,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际要求的英语校本教材非常重要。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物流专业进行了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1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自2000年以来,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经历了几代更新,仍无法满足不同地区、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Cunningsworth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能够进行二次开发,使其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1]。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以既有的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专业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替换、拓展、加工以及合理选用和整合其他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实现对原有教材的超越。因此,立足本校,结合专业特色,满足高职教育、市场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十分必要和迫切。

1.1 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基本要求》指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鉴于各地区以及院校差异较大,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2]。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发展决定了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各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群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开发英语校本教材。

1.2 符合高职生学习就业的需求

由于高职院校过快发展和扩招,导致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普遍偏低,语言能力弱,英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动机多基于表层。大多数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就是想学习一技之长和对其就业有帮助的知识、语言能力和技能。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动机的根源是需要。因此,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需求、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在保留现有教材的趣味性和基础性的同时,增加职业性,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渗透是条有效的解决方法。

1.3 符合市场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开发课程的原则之一。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就业需求进行设置并根据各行业涉外需求的不同进行内容调整。然而,国际规划教材编制和修订周期过长,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进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因为,英语教师在现代职教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下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及时进行内容调整。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具有性灵活、实用性、时效性,更符合市场需求。

1.4 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化,职业变化的加速,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下去,能否培养出有特色的高职涉外人才取决于各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内力和特色。因此,紧扣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地域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特色,兼顾学生需求,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的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和利用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需要和必由之路,同时也可促进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程开发水平的提高。

2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以物流专业为例

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据《基本要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课题组在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我院物流专业特色,坚持“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遵循“应用、够用、实用”原则和两个“并重”,进行了职业渗透的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2.1 根据“职业导向”和“需求分析”,搭建教材框架

《基本要求》指出: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开发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培养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2]。Stevick认为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有用性、满意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3]。而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理论能为英语教学各环节提供具体指导和依据,是提高教材质量的根本保证与基本前提[4]。因此,课题组对物流企业、物流专业在校生、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了大面积的需求调研分析,并与物流专家进行了典型物流涉外工作任务分析。调研结果显示: 物流行业急需大批能从事业务操作岗位、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物流人才,其中听、说、写的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也是物流专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想提高的能力。在校生则希望英语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能与专业挂钩并对就业有帮助。于是,课题组在“以培养听、说、写为主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物流专业知识渗透和职业技能培养” 相融合、以任务为驱动的思路下完成了教材框架搭建——课程单元化、单元主题化、主题模块化、模块任务化。也就是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螺旋式递进的线条展开。首先,将课程知识进行相对独立的单元分块,再在每个单元下构建行动主题。每个主题由五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紧密结合主题内容设计相关的情境任务,并含有导入、语言知识链接和语言应用三部分。

2.2 依据“实用为主“和”够用为度”,巩固基础融合专业

实用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编写与培养目标密切配合,适应社会与使用者的需求[5]。由于教材既要突出对学生听、说、写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物流专业知识渗透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高职生的专业和就业需求,课题组依据“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教材框架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补充。即根据主题精选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础英语语料和表达句式;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的知识点归纳和针对性练习),同时添加相关的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内容(与典型物流涉外工作任务:采购、生产、仓储、库存、包装、搬运、运输、配送、报关、保险、索赔等有关或相仿的、简短而又典型的、难度与高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语料),并补充最基础的、实用的物流岗位知识(客服职责、索赔技巧、设备名称等)、常用句型和专业词汇。

2.3 按照“单元主题化”和“主题模块化”,组织教材内容

布鲁纳(Bulner)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有阶段性的特点而提出的螺旋式(auger-type)教材组织原则对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编写具有借鉴性。该原则要求一个学科中相同的概念要在多个阶段上反复讲授。这种同一概念的周期性循环就产生了一个螺旋序列[6]。因此,鉴于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习能力不高,专业知识和术语难于记忆,课题组在编写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时尽量体现层次性,按照“单元主题化”和“主题模块化”来组织教材内容。课程共分为12个单元,每个单元设定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分成听说、阅读、写作、翻译、汇报模块。这5个模块的教材内容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编排。通过在螺旋式递进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在不同模块中的高频再现和使用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学习语言,完成相关主题知识和词汇的积累以及技能训练。例如:在听说模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介绍、提供帮助、抱怨、面试等基础英语语料的学习后,学习物流公司客服如何向客户介绍公司部门、业务、流程,怎样为顾客提供服务、如何解决客户投诉、应聘物流工作岗位等。在阅读模块,则选择诸如UPS、Fedex、中国远洋等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的简介、业内名人的介绍等, 力求这些文献和资料短小精炼、内容浅显易懂并具有代表性。在写作模块,结合物流专业进行联系业务、邀请客户、求职、简历等信函和应用文的学习。最后在汇报模块,根据主题提供若干情景,让学生合作进行口头汇报。

2.4 遵循“行动导向”和“能力为本”,设计教学任务

教材的编写除了要突出听、说、写的英语语言能力、典型职场情景下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源自德国的行动导向法是以行动为导向,将行动贯穿于学生技能学习始终的教学法统称,它即符合高职生的学习特点也是典型的职业教育理念。其中,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是培养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模式。任务驱动法强调英语学习和习得过程是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和外显的过程,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来掌握目的[7]。而合作学习法在减轻学生焦虑情绪、提优补差、增加兴趣和自信、大面积提高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课题组在编写教材时,遵循行动导向和能力为本的原则,围绕单元主题在不同模块设计不同的课前、课堂、课后任务。任务多以工作或生活场景为背景的讨论式、合作式、分享式的开放性任务,并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同时,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链,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目的。以第一单元(介绍)的听说模块为例:

该模块,课前任务是要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和阅读与介绍相关的资料(日常用语和物流企业的背景资料),为课堂讨论准备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输入。课堂任务是结合前期准备和课文内容进行基础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输出,课后则提供职场情境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所需的语言常规进行模拟操练,并为下一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

Tasks(UnitOneListening&Speaking:Introduction)before-class1.Collectusefulwordsandsentencesofdirectingthewayandmakesurethelocationsofthebuildingsinyourschool.2.FindinformationaboutaLogisticsCompanyyoureinterestedin,suchasbusiness,departments,employ-ment…in-class3.Supposeyoumeetafreshman,oneofyourfriends,howdoyouintroduceyourcollegetohimorher4.PleaseintroducetheLogisticsCompanyyouveknown.after-class5.SupposeyouarethecustomerserviceofaLogisticsCompany.Severalcustomerscometoyourcompany.Andyouwillshowthemaroundthecompany.Pleasemakeadialoguewithyourgroup.6.PleasefindanyotherinformationabouttheUPSexceptthematerialsmentionedintheTextA.

2.5 遵循“趣味性”和“时效性”,关注行业新动向

心理学揭示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大大地促进学习。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学习外语的动机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课题组尽量选取英文原版读物的语料,以保证语言纯正地道。选择的主题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都是日常生活或物流职场中典型的话题或工作任务(如:求职、面试、索赔、谈判等),也是高职生毕业后必将面对的。并配以与主题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学习网页、微博或论坛网址,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材中设计的任务大多要求团队合作,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而且,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为了保证教材的灵活性和时效性,符合未来岗位不断变化的要求,课题组对往届毕业生和联系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国际物流行业的最新资讯和发展动态并收集前沿资料对教材进行更新和完善。例如一些物流企业的内部培训资料、新兴的物流行业介绍(如:国际代购、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绿色物流等)。

3结语

开发基于职业渗透的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效改革。教材开发从政策的解读、理论的学习、需求的分析、框架的构思与搭建、语料的收集与筛选、编写与修订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推进的动态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学校、企业精诚合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 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Stevick,E. Adapting and Writing Language Lessons[M].Washington D. C.: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1971.

[4]陈冰冰,王观.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18-21.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庄智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编写和评价体系[J].外语界,2006( 6):49—56.

[7]Patsy, 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School Textbook Based on Vocational Infiltration

XU-Qio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2, China)

Abstract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school textbook and conclude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vocational infilt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and scientific theories against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textbooks: how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the textbook , how to infilt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together with consolidating basis ,how to organize contents, how to design tasks and how to ensure interests and timeliness of the textbook.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school textbook;vocational infiltration;development

文章编号:1671-234X(2015)02-0055-04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5.02.013

作者简介:徐琼(1971-),女,浙江龙泉人,副教授,E-mail:xuqiong1106@163.com。

基金项目: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改(1090636);浙江省交通厅教育课题(2012J08);浙江省教育厅课题(1090656)

收稿日期:2015-05-13

猜你喜欢
高职公共英语校本教材开发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43:53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29:33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8:03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0:11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