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
【摘要】初中阶段属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都将影响到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包括阅读习惯、阅读行为与学习能力。现实中,大多初中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不会科学地选择书籍,阅读功利性过强,加之教师、家长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氛围久无起色。为此,本文对这些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 阅读功利性 初中学生 书籍
一、引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而阅读又是学生学习与知识输入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二、阅读习惯之于阅读的重要性
所谓习惯,就是由于不断重复或者不断训练而加以巩固并变为需要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后期行为,使之形成自觉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阅读成为人自觉的行为,成为人的需要,并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影响着人们一生的阅读,能够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促进人们有效完成知识的输入过程。
三、初中学生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原因
虽然阅读习惯如此重要,但是当前初中学生并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究其原因有下述三点:
(一)态度不端正,缺乏阅读兴趣
中学生成长在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是高速运转的,是快餐式的。与密密麻麻的文字阅读相比,学生更喜欢在手机、电脑上看电视剧、电影、动画片,或者看漫画,而阅读尤其是纸质阅读则成为学生不愿触碰的东西,因此学生在课外几乎不会主动阅读书籍、报纸。阅读兴趣已然如此缺乏,更不用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而家长同样缺乏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没有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与熏陶。
(二)不会科学地选择书籍
我们不能否认在当前浅阅读的社会背景下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而在这部分学生之中,又存在一部分不会科学选择书籍的学生,他们阅读仅凭爱好,喜欢阅读一些粗制滥造、思想肤浅的网络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电视剧同名小说等,而经典与名著则会因其晦涩难懂、篇幅过长而无法得到学生的青睐。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学生阅读时比较盲目。如果仅停留在阅读小说的阶段,阅读必然没有深度与内涵。
(三)阅读功利性过强,急功近利
从初一开始,学生已经要面对中考压力,课业负担沉重,家长与教师更为看重学生的成绩,因此,很多学生的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考试成绩,他们的阅读功利性过强,在阅读中习惯只找重点,只看与题目相关的内容,忽略了阅读的过程,无法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美妙。同时,一些家长和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为学生推荐或购买书籍,也都是一些课外辅导书,或者是一些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书籍,而对于经典名著等书籍,由于篇幅较长,考试时难以考到,教师和家长很少去推荐和购买,使得学生为了升学与考试而阅读,阅读功利性过强,无法真正在阅读中愉悦身心,获得最佳效果。
四、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注意的事项
初中时期是语文阅读的黄金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错过这个最佳时机,学生将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今后的阅读与学习都会有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阅读习惯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使学生具备高涨的阅读兴趣,使阅读兴趣可以推动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形成一种惯性,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
许多学生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因为不会选择合适的书籍,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和家长应该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为学生推荐一些比如金庸、余华、刘墉、余秋雨、莫言等受学生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为其推荐合适其阅读的书籍,采用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又具有一定趣味性、时代感、欣赏性、审美性与教育性的阅读书籍,也可以推荐一些加强自身修养的书籍(如肖恩·柯维的《接触青少年的七个习惯》、阿兰·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时,可以感受到阅读的美与力量,从而逐渐形成勤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三)将阅读变为沟通与享受
阅读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只有阅读变成了沟通与享受,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强化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将阅读变为沟通与享受,则会积极改变阅读的功利性心理,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与阅读习惯。
(四)将阅读变为终生习惯
阅读习惯如果只是一时的习惯,那么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就无太大的意义。为此,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不断的阅读,以此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其受益终身。
五、结语
以上,我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了探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