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和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对照研究
王剑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陕西 榆林, 718000)
关键词:急性糜烂性胃炎;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耐受性
急性糜烂性胃炎也称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糜烂和出血。组织学上通常可见胃黏膜急性炎症。其常见的病因有应激、NSAIDs的应用、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等[1]。由于急性糜烂性胃炎常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一旦确诊必须给予规范治疗。奥美拉唑(omeprazole)作为一种防治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的H+-K+-ATP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能明显抑制各种刺激因素(乙酰胆碱 ACH、组胺、胃泌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2]。本研究观察了奥美拉唑经口服和静脉两种不同用药途径下治疗140例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① 年龄为20~78岁,男、女性患者相仿; ② 7 d内经胃镜确诊为胃溃疡,溃疡直径在3~18 mm,溃疡个数在2个以内; ③ 患者在参与本临床研究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溃疡药物; ④ 在治疗期间能配合规律用药,不得服用其他药物。排除标准: ① 对奥美拉唑或同类药物有过敏史者; ② 特殊溃疡; ③ 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者; ④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⑤ 肿瘤患者; ⑥ 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明显心、肺功能不全者或肝、肾衰竭者; ⑦ 正在服用NSAIDs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3-4]。符合上述标准共140例,按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3.3±2.7)岁。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9.4±3.2)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钠(广东省阳江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25)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持续缓慢静脉滴注12 h, 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92)40 mg口服,1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以上患者均分别于用药后2、4周复查胃镜,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变情况、胃黏膜愈合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2组临床症状(如黑便、呕血、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的变化,并记录用药后上述症状消失的时间。观察内镜下胃黏膜愈合程度: ① 愈合:溃疡及糜烂面均愈合; ② 显效:溃疡灶已愈合,但周围仍有炎症; ③ 有效:溃疡或糜烂面部分愈合(面积>50%); ④ 无效:愈合部分面积<50%。溃疡愈合率=(愈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愈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用药期间患者发生的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适症状及体征(如头痛、头晕、腹痛、恶心、腹泻、反酸、口干、背部疼痛、皮疹等)。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2组临床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 2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组胃溃疡平均最大直径,治疗后2、4周末的溃疡愈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n(%)]
表2 2组胃黏膜溃疡大小及其愈合程度比较[n(%)]
观察组出现单一不良反应共12例(17.1%), 包括头痛6例、头晕1例、腹泻3例、便秘1例、皮疹1例;对照组出现单一不良反应共4例(5.7%), 包括头痛2例、腹泻1例、便秘1例;观察组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两种及以上)共3例,包括头痛伴头晕1例、头痛伴腹痛1例、腹泻伴皮疹1例;对照组未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P<0.05)。
3讨论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糜烂为主要病变特征,临床上极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可引起晕厥,甚至休克。急性糜烂性胃炎罹患率高,其并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20%左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该病与严重创伤、大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及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有关。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上述应激状态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多,作用于肾上腺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也随之增多,可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并且导致胃壁细胞分泌胃酸量显著增加,大量氢离子反渗,肥大细胞释放5-羟色胺与组胺,从而引起胃黏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收缩,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导致上消化道出血[6-7]。倘若能减缓或终止上述任意环节或多个环节的进程,则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率将显著降低,其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危险性也随之大大减少。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基础研究证实,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是胃壁细胞内的H+通过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质子泵)与小管内K+交换,从而导致胃内pH值降低[8]。所以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可在积极避免或终止上述应激因素的基础上,迅速止血、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同时应及时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者H2受体拮抗剂,以尽可能地减少H+转出,从而减缓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酸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而且随着胃酸pH值的增高,有利于血小板的凝聚、常规止血药的显效,从而更益于止血,减少患者的生命危险。
随着对抑酸药物的不断研究,奥美拉唑于1979年由瑞典科学家Ylva Ortengren初次合成,1991年引进中国。现今,奥美拉唑作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H+-K+-ATP酶抑制剂,其疗效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可[9]。其药理作用为通过二硫键选择性地与胃壁细胞分泌小管膜中的质子泵进行不可逆结合,从而抑制该酶活性,达到显著抑制基础胃酸、组胺、五肽促胃素液、ACH、食物等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的效果,最终减少胃环境中H+的浓度。本研究中,作者发现,2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4周)的规律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率均高于95%, 其中观察组97.1%, 对照组95.7%, 症状消失平均时间都在7 d左右(P>0.05); 1个疗程后胃黏膜溃疡愈合率均高于90.0%, 其中观察组94.3%, 对照组9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有效率均为100.0%。上述结果提示,奥美拉唑通过不同途径治疗急性糜烂性胃
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且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出现单一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7.1%,对照组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出现3例多种不良反应,对照组均未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这一结果提示奥美拉唑的不同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多较为缓和,大多情况下可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需减量或停药,但静脉给药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病率显著高于口服给药。对于少数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白细胞数减少、过敏性休克、特发水肿,研究发现其多在静脉用药时发生,因此对于首次运用静脉途径静滴奥美拉唑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若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处理。通过静脉途径运用奥美拉唑患者,极少数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急性尿潴留、肾损害,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若需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患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10]。
参考文献
[1]张明萍. 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8): 1338.
[2]刘晓政, 郭一民.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6): 1479.
[3]张晗, 刘金苓. 生长抑素联合铝碳酸镁对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5): 526.
[4]张国胜.三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7): 821.
[5]韦玉娜, 覃潇, 郭亚蕾, 等.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1): 276.
[6]秦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胃炎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4): 3056.
[7]谢华, 李东, 徐福明, 等.老年胃溃疡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 132.
[8]杨医通.胃酸测定在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12, 34(2): 237.
[9]刘亚军.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J]. 现代临床医学, 2012, 38(2): 98.
[10]王玉涛.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师, 2012, 15(5): 693.
收稿日期:2015-04-27
中图分类号:R 5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9-128-02
DOI:10.7619/jcmp.20151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