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王雷, 贺淑君, 郭敏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 北京, 100080)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 镇痛; 分娩; 产程视觉模拟评分
随着麻醉医学和围产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无痛分娩,但对于分娩镇痛的介入时机研究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学者[1]认为,过早介入分娩镇痛可导致产妇腹肌和肛提肌松弛,导致第二产程延长;亦有研究[2]表明,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能将运动阻滞降到最低,减少对产程的影响。临床常规实施分娩镇痛的时机一般选择在第一产程活跃期[3]。本研究通过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产妇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2~34岁,平均(26.5±3.0)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潜伏期组、活跃期组,每组100例。另选择同期未行镇痛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5.8±3.5)岁。所有产妇由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ASA评分)为Ⅰ~Ⅱ级,均为单胎、足月(≥38周)分娩头位妊娠;且无麻醉禁忌证、心肝肾等疾病及明显头盆不称,胎盘功能低下,妊娠高血压等产科并发症;体质量指数<27 kg/m2。各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孕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产妇进入产房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对照组自然分娩;潜伏期组于潜伏期(宫口扩张0.5~2.5 cm)行分娩镇痛;活跃期组于活跃期(宫口扩张≥3.0 cm)行分娩镇痛。分娩镇痛方法[4-5]: 产妇取左卧位,于第2、3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穿破硬膜,脑脊液回流后给予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10 μg, 硬膜外向头端置管3.5 cm。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给予0.1%罗哌卡因+2 μg/mL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镇痛模式,单次剂量6 mL, 间隔时间30 min, 宫口开全后停止给药。
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疼痛评分[6]。
2结果
镇痛前即刻各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潜伏期组、活跃期组产妇宫口扩张7~8 cm、10 cm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镇痛前即刻比较,2组镇痛后5、10、15 min, 宫口扩张7~8 cm、10 cm时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镇痛前即刻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组、活跃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对照组剖宫产率46%(46/100)比较,潜伏期组为22%(22/100), 活跃期组为24%(24/100),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潜伏期组催产素使用率61%(61/100), 活跃期组62%(62/100), 对照组52%(53/100),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Apgar评分/分潜伏期组(n=100)504.5±35.0**51.5±4.59.9±0.5活跃期组(n=100)498.3±30.6**49.7±6.89.9±0.4对照组(n=100)550.6±45.550.9±7.59.8±0.5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胎儿娩出即刻,各组母体血浆皮质醇水平均高于镇痛前即刻,潜伏期组、活跃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各组脐带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s) ng/mL
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镇痛前即刻比较,##P<0.01。
3讨论
分娩疼痛主要产生于第一产程,产程中子宫体肌纤维规律收缩,宫颈管进行性缩短,宫口进行性扩张,圆韧带受到牵拉,随宫口开大,产妇疼痛程度逐渐加重[7]。疼痛导致产妇应激反应强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兴奋,释放大量应激激素,血浆皮质醇水平随产妇应激反应强度而增加[8], 进而易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导致产妇胎儿发生低氧血症[9]。
以往观点[10]认为,过早行分娩镇痛易致产妇腹肌和肛提肌松弛,影响产妇正确用力,导致第二产程延长。近年来有研究[11]认为,第一产程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并不影响产程,且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李京霞等[12]研究表明,分娩早期实施椎管内麻醉镇痛不影响产程和剖宫产率,且可提高孕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腰-硬联合镇痛较硬膜外镇痛过程用药量少[13-14],同时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分别作用于不同部位[15],两者合用产生较好的协同镇痛效果,且可将运动阻滞程度降至最低,减少对产程的影响,可安全用于分娩镇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潜伏期组、活跃期组产妇宫口扩张7~8 cm、10 cm时的VAS评分,第一产程时间,胎儿娩出即刻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无论在潜伏期还是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程度,缩短第一产程,抑制产程中皮质醇水平增高。各组第二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在潜伏期与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并不会延长第二产程,对新生儿亦无不良影响;2组分娩镇痛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实施分娩镇痛能够降低剖宫产率,镇痛时机选择在潜伏期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汪有新, 柳英辉. 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对产程的影响[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28(5): 465.
[2]杨世辉, 孙艺娟, 陈祥楠, 等. 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4, 35(7): 1022.
[3]Arendt KW, Tessmer-Tuck JA. Nonpharmacologic labor analgesia[J].Clin Perinatol, 2013, 40(3): 351.
[4]Ahirwar A, Prakash R, Kushwaha BB, et al.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Labour Analgesia (PCEA): A Comparison Between Ropivacaine, Ropivacaine-Fentanyl and Ropivacaine- Clonidine[J].J Clin Diagn Res, 2014 , 8(8): GC09.
[5]王晋平,王欠香,刘云霞,等. 间断和持续硬膜外注射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28(6): 615.
[6]Kutlesic M, Kutlesic R.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dilemmas and controversies[J].Med Pregl, 2012,65(9-10):441.
[7]Devane D. Inhaled analgesia for Pain management in labour[J].Pract Midwife, 2012,15(9): 42.
[8]Benfield RD, Newton ER, Tanner CJ, et al. Cortisol as a biomarker of stress in term human labor: Physi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Biol Res Nurs, 2014, 16(1): 64.
[9]王娴, 徐世琴, 冯善武, 等. 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 856.
[10]王江梅. 分娩时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 29(7): 1014.
[11]Capogna G, Stirparo S. Techniqu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J].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3, 26(3): 261.
[12]李京霞, 刘东, 汤芹芹, 等. 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 2011,21(12): 1300.
[13]Niesen AD, Jacob AK.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versus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 and delivery[J].Clin Perinatol, 2013, 40(3): 373.
[14]冯忠, 岳红丽, 丁冠男, 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比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9): 553.
[15]詹丽春, 李建国, 季称心, 等.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3): 295.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321773)
收稿日期:2014-10-20
中图分类号:R 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7-157-02DOI: 10.7619/jcmp.20150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