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医务人员慢性便秘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5-02-23 03:06袁春英,袁蕙芸
胃肠病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医务人员

上海地区医务人员慢性便秘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袁春英1,2袁蕙芸3*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宣传科3

背景:随着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群总体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不断升高。目的:探讨医务人员中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仁济医院1 000名医务人员,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慢性便秘的调查。慢性便秘的诊断参照罗马Ⅲ标准,慢性便秘危险因素的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986名医务人员完成调查,其中慢性便秘患者115例,患病率为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解便时看书报玩手机、工作有压力、焦虑、抑郁可增加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多饮水、定时排便可降低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结论:慢性便秘在上海地区医务人员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的因素包括心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调整好精神心理状态,对预防慢性便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便秘;危险因素;医务人员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肠道动力疾病,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结发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或阻塞感、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1]。随着现代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人群总体的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医务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一种高风险、高应激、高投入、高压力、低回报的工作状态,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容易罹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慢性便秘,可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医疗服务质量。目前针对医务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报道罕见。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仁济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旨在明确医务人员慢性便秘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慢性便秘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0月-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 000名医务人员。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患有器质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如肠道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上海仁济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慢性便秘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科室、工作年限、身高、体重、文化程度、职业;②慢性便秘的筛查,采用罗马Ⅲ标准;③慢性便秘相关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压力等;④自评量表:包括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形成初步问卷后,咨询相关消化科专家,对本次问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修改并完善问卷。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以率表示,医务人员慢性便秘的发病与各因素关系的分析运用χ2检验,然后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因素行进一步分析,明确医务人员中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1 000份,实际回收问卷991份,有效问卷986份。其中男430名,女556名;年龄20~58岁,平均(38.12±6.52)岁;文化程度为博士161名,硕士341名,本科87名,大专及以下397名;职业为医师320名,护士422名,行政91名,卫技153名。

二、患病率情况

在986名医务人员中,共发现115例慢性便秘患者,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11.7%,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77例,男女慢性便秘患病率之比为1∶2.0,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

三、慢性便秘症状谱

在115例慢性便秘患者中,84例(73.0%)表现为排便费力,79例(68.7%)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72例(62.6%)表现为排硬便或干球便,61例(53.0%)表现为排便不尽感,45例(39.1%)表现为肛门直肠有阻塞感,30例(26.1%)表现为需手法协助。进一步分析男女之间慢性便秘症状谱的差异发现,男性排便不尽感较女性更常见(71.1%对23.4%),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在女性慢性便秘患者中更常见(89.6%对39.5%,85.7%对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排硬便或干球便、肛门直肠有阻塞感、需手法协助等的慢性便秘症状谱在不同性别慢性便秘患者中无明显差异(表1)。

四、慢性便秘患病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生活规律、饮食规律、食用水果或蔬菜、进食粗粮、饮水量、定时排便、解便时看书报玩手机、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在慢性便秘患者与非慢性便秘医务人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变量无明显差异(表2)。

五、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解便时看书报玩手机、工作有压力、焦虑、抑郁可增加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多饮水、定时排便可降低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表3)。

表1 不同性别医务人员之间慢性便秘症状谱的比较n(%)

表2 慢性便秘发病可能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饮食口味:清淡/适中/较油腻/油腻;#饮水量:<500 mL/500 mL~1 L/>1 L

表3 医务人员中慢性便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人群总体的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不断升高。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14.7%[3],加拿大为14.9%~16.7%[4]。我国北京和广东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5-6]结果发现,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上海地区的研究[7]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2.8%。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地区医务人员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1.7%,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这可能与医务人员长期满负荷工作、身心压力巨大有关。

慢性便秘具有广泛的症状谱,目前多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排便费力是慢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Johanson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在557例慢性便秘患者中,排便费力是最常见的慢性便秘表现(79%)。刘巍等[9]的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将排便费力视为最痛苦的症状,较少患者视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等为最痛苦的症状,排便费力是门诊慢性便秘患者最重要的主诉,也是患者最希望解决但又最棘手的症状之一。本研究中,排便费力为最常见的慢性便秘症状,所占比例高达73.0%,其次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硬便或干球便,分别为68.7%和62.6%。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排便不尽感较女性更常见(71.1%对23.4%),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减少在女性慢性便秘患者中更为常见(89.6%对39.5%,85.7%对34.2%),其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多数研究认为女性人群更容易罹患慢性便秘。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医务人员的慢性便秘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一般认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可高达22%[10]。本研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医务人员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升高的趋势,

生活规律的改变与慢性便秘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国内一些关于慢性便秘特点或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指出生活规律化和作息调整对于便秘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11-1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生活规律是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之一(OR: 0.06, 95% CI: 0.04~0.10)。规律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改善便秘症状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情绪的调整、睡眠不足的改善以及在此基础上正常机体功能的整体提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饮食规律是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OR: 0.15, 95% CI: 0.08~0.28),但保护效应略弱于生活规律。其机制是否与对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液体摄入量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风险的观点已成为共识,增加水分的摄入是药物治疗之外改善便秘症状的重要手段,其摄入可通过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刺激肠蠕动等作用机制促进排便。本研究亦证实了多饮水为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OR: 0.34, 95% CI: 0.24~0.48)。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慢性便秘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并且是完全解决便秘问题的关键所在[1]。据文献报道,清晨觉醒时和进餐后结肠运动最为活跃,因此建议慢性便秘患者在晨起后或进餐后2 h内作排便的尝试,排便时应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排便动作[13]。国内多项研究均证实规律的排便习惯为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可降低其发生风险[14]。本研究多因素分析亦得出相同的结论,定时排便对慢性便秘的发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OR: 0.06, 95% CI: 0.03~0.10)。

本研究显示解便时有看书报玩手机的习惯为慢性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39, 95% CI: 2.19~5.41)。一直以来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习惯于在解便时看书读报,认为这一行为有利于放松,近年伴随排便的休闲放松行为又增加了玩手机这一选项。适当放松精神确实有助于促进肠蠕动,使粪便向直肠肛门推送,但阅读和玩手机往往会延长排便时间,过长时间的肛门用力易损伤肛门括约肌,注意力的分散亦会减弱便意甚至使便意消失,这些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成为慢性便秘的发生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阅读书报不玩手机,在5~10 min内完成排便。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便秘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焦虑、抑郁情绪常见于慢性便秘患者,北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9]显示半数以上的便秘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长期的焦虑抑郁状态可致中枢调节能力下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引起胃肠道感觉、动力、分泌异常,进而引起便秘。有研究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抑郁评分与其肛门直肠动力障碍呈显著正相关[15];而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升高,心理状况总分与胃肠通过时间呈显著负相关[16]。同时,便秘本身又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两者交互影响,使本已存在的便秘症状进一步加重。工作压力对便秘的影响亦可用加重焦虑抑郁情绪来解释。众所周知,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远高于一般人群,本研究受调查者感觉工作压力的比例高达81.7%,约半数合并焦虑抑郁,工作压力(OR: 3.04, 95% CI: 1.71~5.93)、焦虑(OR: 9.79, 95% CI: 6.37~15.10)、抑郁(OR: 4.50, 95% CI: 2.97~6.79)均为医务人员发生慢性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强度以焦虑为著。全面评估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其治疗,对合并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可给予抗焦虑抑郁药治疗。

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仅选取上海市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上海市甚至其他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尚待进一步证实。第二,未能进一步行不同症候群便秘人群病因的探讨,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为了解医护人员与普通人群之间慢性便秘原因的差异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三,本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获取的资料主要靠调查对象的回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免会存在回忆偏倚,从而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第四,本问卷的部分问题可能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或比较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的信息偏倚。今后可行多中心更大规模的慢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出医务人员慢性便秘的总体患病率情况和相关的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提供一定的依据。

综上所述,慢性便秘在上海地区医务人员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的因素包括心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调整好精神心理状态,对预防慢性便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2年,武汉)[J]. 胃肠病学, 2013, 18 (10): 605-612.

2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5): 1377-1390.

3 Stewart WF, Liberman JN, Sandler RS,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EPOC)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 of clinical subtypes to sociodemographic features[J].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 (12): 3530-3540.

4 Pare P, Ferrazzi S, Thompson WG,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onstipation in Canada: definitions, rates, demographics, and preditors of health care seeking[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 (11): 3130-3137.

5 郭晓峰, 柯美云, 潘国宗, 等. 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 2002, 22 (10): 637-638.

6 熊理守, 陈旻湖, 陈惠新, 等. 广东省社区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8): 488-491.

7 沈峰, 周惠清, 陈光榆, 等. 上海市社区成年居民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3): 296-300.

8 Johanson JF, Kralstein J. Chronic constipation: a survey of the patient perspectiv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7, 25 (5): 599-608.

9 刘巍, 刘晓红, 方秀才, 等. 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J]. 胃肠病学, 2010, 15 (2): 95-98.

10刘智勇, 杨关根, 沈忠, 等. 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7): 435-436.

11肖问, 王磊. 不同年龄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测压的特点[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718-719.

12杨丽全, 彭华芬, 郑建盛, 等.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存[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2 (16): 3200-3201.

13Rao SS. Constip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onic and anorectal motility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7, 36 (3): 687-711.

14叶飞, 王巧民.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 13 (6): 665-667.

15李学锋, 邹益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与精神心理因素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 (1): 128-129.

16Towers AL, Burgio KL, Locher JL, et al.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 influence of dietary,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J]. J Am Geriatr Soc, 1994, 42 (7): 701-706.

(2015-02-15收稿;2015-04-10修回)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ssociated Factor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Medical Staff in ShanghaiYUANChunying1,2,YUANHuiyun3.1SchoolofPublicHealth,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25);2Division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RenJiHospital,School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InstituteofDigestiveDisease,Shanghai;3DepartmentofPublicity,RenJiHospital,School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

Correspondence to: YUAN Huiyun, Email: yuanhuiyun@hotmail.com

Background: With the increase in pace and pressure of modern life,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the change in dietary pattern and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s increasing in general population in recent decades.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medical staff. Methods: A total of 1 000 medical staffs were enrolled at random in Shanghai Ren Ji Hospital for fulfilling a questionnaire on associated factor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Diagnosi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met the Rome Ⅲ criteria. Chi-square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screen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bles revealed by chi-square test were taken into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Nine hundred and eighty-six medical staff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m 115 were diagnosed as chronic constipation with a prevalence of 11.7%.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eading/playing cell phone when defecation, working pressu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which might increas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while regular life style, regular diet, drinking water, and regular bowel movement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which might decreas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Conclusions: Chronic constipation is prevalent in medical staff in Shanghai. Psychological factors, dietary pattern and life style, etc.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Favorable life style, dietary pattern, bowel habit and mental statu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ed risk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Key wordsChronic Constipation;Risk Factors;Medical Staff

通信作者*本文,Email: yuanhuiyun@hotmail.com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15.08.004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医务人员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