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军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黄胜军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目的 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栓通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脑栓通胶囊;治疗;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方法为溶栓治疗法,且越早行溶栓治疗效果越好。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很多患者应就诊时间延误,因此溶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就必须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1]。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9~79岁,平均年龄为(62.3±2.5)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63.6±3.0)岁。两种患者均于发病48h内获得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标准及病症,且经CT诊断确认;(2)无其他出血性疾病;(3)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两组患者对于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且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具体为:(1)拜阿司匹林片,口服给药。每次100mg,每日1次。(2)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给药,每次20mg,每日1次。(3)其他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进行治疗,具体为:脑栓通胶囊(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93),口服给药。每次3粒,每日3次。
1.2.3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定参照《脑卒中患者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
1.4 疗效判定指标[3]
以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标准,具体划分如下:(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内;(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进步%+进步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比较
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Barthel指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3.33±7.54 13.00±7.23 2.391>0.05治疗后5.23±3.25 6.26±3.05 7.232<0.05治疗前63.36±23.36 64.37±22.59 2.109>0.05治疗后83.45±13.45 81.29±10.38 7.293<0.05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上主要建议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降脂治疗等。本次的常规治疗中,即选择拜阿司匹林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处理,阿托伐他汀则进行降脂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基本的调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4]。此次调查中,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脑栓通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赤芍、郁金、天麻、漏壶、蒲黄等。上述药物相配伍后具有抗缺氧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减小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并可通过增加脑血管流速来缓解脑组织缺血症状,达到活血化瘀、保护脑细胞的目的。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对常规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进行肯定。本次调查结果与陈银环[3]等《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相接近。
综上所述,脑栓通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1] 潘均喜.脑栓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69-17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陈银环,吴智兵,于征淼等.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J].中成药,2010,32(6):903-905.
[4] 徐小琳,俞万香.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20):52-53.
黄胜军,1974年生,本科学历,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