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考

2015-02-22 15:55王凯王更生
茶业通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桐城市桐城茶农

王凯,王更生

(1桐城市茶叶办公室安徽桐城;2桐城市农委员安徽桐城 231400)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考

王凯1,王更生2

(1桐城市茶叶办公室安徽桐城;2桐城市农委员安徽桐城 231400)

“十二五”期间,桐城市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加工能力稳步增长、茶叶品质巩固提高、品牌知名度大力提升等成效,存在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规范、市场茶叶存在鱼目混珠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桐城市茶产业以以茶叶“绿色增长、茶农增收”为发展目标;以创建特色茶园基地、创新茶园管理模式、创新加工工艺为重点;并以强化技术支撑、培育新型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等为保障措施。

桐城市;茶产业;现状;措施;思考

2002年桐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茶叶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分别出台桐发〔2002〕20号和桐发〔2005〕20号文件,提出了“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八字方针,实现了该市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十二五”时期,该市茶产业从政府强力推动,迈向持续、自主、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 “十二五”茶产业取得的成效

五年来,共新建无性良种茶园766hm2,全市茶园面积增加到3200hm2,品种采用无性系良种,无性系良种率达77%。

1.2 加工能力稳步增长

2015年总产440t,产值1.76亿元,人均茶叶收入4000余元,全市茶叶加工能力达1000t水平,面积、产值和人均收入均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的指标。

1.3 茶叶品质巩固提高

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在大别山兰花茶系同质化中找寻差异化,在建园发展上全部采用适制无性系良种,在茶园管理上提倡生态茶、有机茶和绿色茶栽培模式,全市有66.7hm2茶园获有机认证,2700 hm2茶园获无公害认证,用品质支撑品牌。

1.4 品牌知名度大力提升

成功举办一届并参加三届大别山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桐城小花成功入选“国礼徽茶”,注册了“桐城小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组织茶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出击,参加茶博会、农展会、茶文化节,利用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媒体宣传,

央视七套、安庆电视台为桐城小花作专题报道,扩大桐城小花知名度,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

1.5 提高科技种茶水平

市茶叶办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训茶农1500余人次,市茶协邀请安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为该市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1.6 启动茶园保险业务

茶园易受自然灾害侵袭,该市将茶园保险纳入到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2014年在黄甲镇试点,2015年在全市铺开,为茶农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保障。

1.7 营销模式有新突破

从传统店铺走进网上营销,桐城小花进入天猫店有3家,淘宝店有30多家,网络销售总额约1000余万元。

1.8 经营主体有所创新

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茶叶经营主体也在不断优化整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产业化联合体成长迅速,现己发展50多家。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经营模式有待规范

茶园施用化肥、除草剂的茶农有所增多;茶叶加工厂多、乱、杂,作坊式较多,产品卫生、质量参差不齐。

2.2 市场茶叶存在鱼目混珠

包装生产企业大量生产通货包装,部分商户用周边廉价茶叶仿冒桐城小花;还有关系茶、人情茶、扶贫茶也让桐城小花质价不符。

2.3 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

尚缺产加销一体的扛牌带动型龙头企业,桐城茶文化支撑的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十三五” 茶产业发展目标

以茶叶“绿色增长、茶农增收”为目标,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着力提质、稳量、强牌、增效,提升桐城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十三五”末,实现山区茶园总面积3666hm2,总产750t,茶产业总产值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的目标。

4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重点

4.1 创建特色茶园基地

选择优质区域新建高标准茶园466hm2;优选当地群体品种和引进特色品种如“安吉白茶”,优化品种结构,缓解采摘“洪峰”,同时对当地群体老品种加以保护利用。

4.2 创新茶园管理模式

分层建设桐城小花特色基地。对海拔300m以上的高山茶园,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按生态有机模式管理,手工采摘,以质取胜,保持桐城小花传统风格。对海拔300m以下的缓坡地和平地茶园,培育机采茶园,按绿色食品标准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每500g干茶节省100元的采茶成本,以量取胜,缓解采茶工紧张矛盾,配套加工工艺,满足大众消费。

4.3 创新加工工艺

以市场为导向,丰富茶品种类,除生产桐城小花绿茶外,增加桐城小花红茶、桐城毛尖(类似天柱弦月)。对桐城小花绿茶增加扁茶整形工艺和高火提香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培训茶农掌握多茶类加工技术,合理开发夏秋茶;在茶园集中区域设立茶叶加工中心,建立标准化、清洁化、连续化茶厂和茶青交易中心。推广电热和秸秆为原料的制茶设备,减少山区林木资源的消耗。

4.4 创新营销模式

“十三五”茶产业的着力点放在市场拓展和营销上,以销带产,以销促产。一是以桐城小花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为契机,加大桐城小花品牌整合力度,在包装模版设计上要突出桐城文化内涵。对桐城小花包装生产采用定额备案制。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抱团发展。支持茶企抱团进入合肥华夏茶博城设立桐城小花营销中心。三是支持鼓励营销型企业在桐城茶区建基地,联系合作社、家庭茶场,重点培育以销促产引领型的龙头企业,促进茶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因势利导建市场,以现有12家茶叶经营店为基础,建立文城东路茶叶一条街。五是利用桐城电商产业园平台,加大桐城小花互联网市场建设,扩大桐城小花网上销售份额。六是推进茶产业、旅游业、休闲业融合发展。利用桐舒交界山峰风力发电路网通道,选择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观光茶园、自助体验茶园、定制认筹茶园,引导茶叶生产、茶文化、茶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拓宽多元化营销路径。

5 “十三五”茶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5.1 培育新型组织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着力培育茶产业领军企业。支持标准化茶厂建设,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带动性强、上规模、上档次的茶企;鼓励重点茶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有侧重的扶持社员达100户以上、规范运作的茶叶合作社,使每户茶农有组织归属感,通过合作社成员的自律和监督,保证桐城小花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5.2 强化技术支撑

开展茶叶生产技术、营销技能培训,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完善桐城小花质量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茶产业发展。贯彻实施桐城小花茶地方标准、桐城小花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确保产品质量。

5.3 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茶叶市场管理,维护品牌对外形象,支持茶叶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展评、展销、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支持企业在省级及以上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的宣传活动。通过内强质量,外树形象,逐步把桐城小花打造成安徽省著名品牌。

5.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补贴,市场开发奖励,品牌宣传推介。

(责任编辑:蒋文倩)

S339.4+6 文献标示码:A

1006-5768(2015)04-0151-03

2015-07-10

王凯(1964-),男,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桐城市桐城茶农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早春茶”开采
安徽桐城六尺巷
茶乡人家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