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教学中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2015-02-22 03:16张燕凤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护患护士意识

张燕凤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314500)

中职护理教学中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张燕凤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314500)

通过到实习医院走访,了解中职护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护生缺乏“患者意识”。文章从3个方面分析中职护生缺乏“患者意识”的原因:课堂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素质培养,方法单一致“患者意识”渗透不深,护生成长经历致“患者意识”薄弱。然后从三纬联动,渗透“患者意识”;教学创新,提升“患者意识”;实习实践,强化“患者意识”3个方面实施中职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学生,护理; 临床实习; 护士病人关系; 教育改革

近年来,通过走访实习医院了解到中职护生的一些情况。护生到临床实习表现较好,操作能力强,取得了部分医院护理部的好评,但是也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现象一:有的护生上班期间对患者的病痛漠不关心,觉得患者主要是医生的责任,导致护患关系和沟通不良等。现象二:护生刚踏入社会,在护理工作中技巧不足,会因为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与患者发生冲突,严重的话导致一系列的护患医疗纠纷。以上案例说明了中职护生“患者意识”较差,也反映了护生培养存在着缺陷,尚不能充分地满足社会和医院的需求。“患者意识”在护理伦理学中可以称为“同理心”。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1]。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患关系的和谐建立是保证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纠纷和矛盾的基本条件[2]。

1 护生缺乏“患者意识”的原因分析

1.1 课堂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素质培养 目前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的讲授和护理操作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护生投身在繁重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中,无暇顾及非专业知识的学习,加上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知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导致护生在护理工作中普遍缺乏“患者意识”。

1.2 方法单一致“患者意识”渗透不深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可以使护生的专业护理操作技术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丰富,但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比较适用于培养考试型人才。教学方法的单一没有体现出对于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导致护生在实习的时候仍然不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作为中职学校护理教育的教师,要具备教师身份的“三重性”,即知识的传授者、操作技能的指导者、工作态度与情感的引导者。

其中每一个角色要充当成功,教师均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1.3 护生成长经历致“患者意识”薄弱 大部分护生受心理成熟度、生活经历及文化背景等影响,护生在准确感知不同护理对象的情绪和护理需求,满足其情感和护理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其沟通能力[3]。现在的中专生护生年龄16~18岁。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很少参加家务劳动,对他人缺乏理解和关心,缺少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护生考虑问题较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导致在工作中的“患者意识”较为薄弱。

2 中职护理教学中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

2.1 三维联动,渗透“患者意识”

2.1.1 看 以榜样的事迹来感动和激励护生。榜样作用具有广泛的感染力,榜样对先进人物是一种赞誉、一种尊重,将人类高尚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通过榜样的力量体现出来[4]。在课堂教学中观看南丁格尔事迹的影片片段,让学生们看后思考和讨论,并概括其品质。处处为患者着想,急患者所急,将患者的健康和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展示非典时期的新闻和事迹,护士戴着多层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无怨无悔的护理非典患者的景象;查阅“5·12”汶川地震时的图片和资料,看到一个个“白衣天使”救护伤员的感人事迹,其优秀品质深深感动着护生,当这些榜样的事迹深入护生的脑海时,无形中就理解了什么是“患者意识”。

2.2.2 听 邀请护理专家进行护理服务礼仪,护患沟通艺术,护理专业人文精神等的讲座。从护理前沿信息出发,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案例,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深层次的交流。在讲座时,也可以安排现场提问,现场安排游戏环节等,使学生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明白护理工作中的“患者意识”。

2.2.3 动 在平时护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患者意识”培养的实践活动。如“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白衣天使,我心中的梦”等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护理技能操作竞赛;在护理礼仪课堂后进行护士礼仪的汇报表演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很好的“患者意识”。作为课堂的延伸,安排护生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活动。护生将来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职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护生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现状有进一步了解,让护生知道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例如,到社区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预防宣传,到社区给居民测血压和测血糖,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2.2 教学创新,提升“患者意识”

2.2.1 案例分析,捕捉患者心理 有研究显示,患者收治专科不同,其需求有特殊性[5]。在讲解课本专业知识用到的案例分析,要经过精心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教师给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患者提出整体护理。在讨论过程中重视分析患者的心理,捕捉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学生觉得很有收获,同理让学生理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有“患者意识”,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同情患者,关心患者。

2.2.2 角色扮演,感知患者需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触过临床,没有临床护理工作的亲身经验。所以在护理教学中改编原始的临床病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展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别扮演某种疾病的“患者”与“护士”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锻炼学生“患者意识”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思维习惯。如在外科护理“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教学时,让1名学生表演患者,表现疾病的症状和体征,1名学生扮演家属,1名学生扮演护士。重点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表演,表演过后,让扮演“患者”的学生讲述自己作为患者的感受,并讨论提出新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案”,然后调换角色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护生探索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痛苦的方法,并且增进了护生对患者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对护生的心灵造成触动。

2.2.3 真人演练,体验患者病痛 在护理操作教学中选择部分操作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教学过程中让护生相互之间以真人练习,请学生一对一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进行真人操作,学生体验护士及患者的角色。通过交流,捕捉患者的心理需求,产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学生在扮演“护士”角色时会有紧张和焦虑等心理,主要是担心扮演“患者”的学生会因为自己操作失败受痛苦,当实验成功后又会感到喜悦和自信。扮演“患者”角色的时候,担心“护士”的护理技能不熟练。通过真人演练,明白护士角色功能,也能从患者角度理解其心理需求,培养了护生的“患者意识”。

2.3 实习实践,强化“患者意识”

2.3.1 分组课后见习 护理人员是临床一线人员,是和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医院工作者,在校学习期间加强护生和患者接触和沟通,让护生切身地感受患者的疾痛,强化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患者意识”的培养。授课后及时安排临床实践活动,让带教教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疾病护理评估,作为课后作业,并上交护理评估报告。把见习所见所感带回到课堂上,能帮助护生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也可以增加护生的专业兴趣,把简单的被动教学变为主动学习[6]。让护生在短暂的护理见习过程中以最有效的方法深入了解患者,真切接触患者,重点是交流沟通,感知患者的疾苦,进行心理护理,在与真实的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去体察自己和患者的感受,体验尊重、同情和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患者意识”。在见习过程中,学生跟着带教教师,也观察到教师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关心和护理技能,亲身体会到一线工作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关爱的重要性。通过实践达成对护理理念的深度了解,使护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今后的就业取向[7]。

2.3.2 低年级预见习 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回家乡所在地,根据家乡的具体情况任选一所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各级医院,按照要求进行为期2周或4周的预见习。学生自主联系,自愿参与,早期感受医院环境和护理工作,感受患者疾苦,促进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的结合。在临床预见习中,看见危重患者的痛苦,甚至看到生命的消逝,让同学们感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参加过预见习的护生在后期学习中会更加主动,更容易理解临床专业知识;在实习的时候也能很快进入角色,较快地展开独立操作。有利于激发护生的“患者意识”,促使其自觉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

2.3.3 安排临床实习 实习前加强人文培训,包括常用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实习初期角色的转换等,强化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教学中多组织病例讨论等。增强护生自身心理素质,临床理论和技能,增加到临床实习的自信心,减轻护生下临床之前的焦虑。有人建议,护理专业实习生应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称呼、学会微笑、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尊重[8]。在参与医生、护士查房和操作的过程中,以及面对病情变化莫测的患者时,可以提高观察能力[9],并能体会到患者的疾苦和需求。对患者的需求能进行恰当的回应,如手术室护士术前到病房,为患者提供专业访视,术中推行“细节告知”[10],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减轻对自己病情的担忧等。除了向临床教师学习外,多借阅心理和沟通方面的书籍,运用于临床实践。有意识地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变患者对护生持有的一些不信任看法,争取理解,为自己创造出有利的实习条件。对于一些乐意合作的患者,寻找机会邀请其开展护患交流,让护生真正了解患者的期待和需求,收集好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同时在实习期间增加关怀项目,每月对患者进行1次健康教育或心理护理,写成报告,记录在实习手册内,成为考核学生实习合格和优秀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教师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加强对护生“患者意识”的培养实践,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训练,护生就会养成一种积极和主动的习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加护生在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增强护理技术的提高,获得捕捉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最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得到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和认可。

[1]王静.高职护生同理心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0):101-102

[2]郑华,吴海燕.激励理论在化疗病人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5(5):56.

[3]庄沁红,江金梅.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2014(2):174-175.

[4]陈绮美,曾华志,梁丽敏,等.激励模式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应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94-95.

[5]高兴莲,胡娟娟,杨英,等.手术患者人性关怀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20):17-19.

[6] 邹玉萍.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2):158.

[7]陈润,杨艳,苏红卫.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营养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237-2238.

[8]王晓燕,彭晶.共情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8A):2032-2033.

[9]姜隽,李信梅.高职护理专业2种临床见习模式的对比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111-112.

[10]白晓霞,敬洁.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8):51-5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62

B

1009-5519(2015)09-1425-03

2014-12-23)

张燕凤(1981-),女,浙江海盐人,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工作;E-mail:53791425@qq.com。

猜你喜欢
护患护士意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