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冉
中年女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策略研究
李默冉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发展成为群体性问题,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预防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重要课题。从个体、组织和职业发展三个维度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预防中年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年女教师;职业倦怠;组织文化;职业发展;个体调节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身在校园的教师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压力倍增,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加突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群体性问题,应该引起社会、领导部门、学校及家属的重视。由于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个人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缓解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的支持和个人的自我调节。
压力是中年女教师的健康杀手,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本研究结合中年女教师压力的现状,从个体角度提出中年女教师缓解压力预防倦怠的三种办法。
(一)学会管理压力源
首先,面对压力中年女教师要学会管理压力源,寻求社会支持。压力既是阻力也是动力,遇到压力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化压力为动力。当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有压力时,就应该仔细分析压力的来源,是来自工作方面、家庭方面还是自我方面,是哪些具体的事件给你压力,为什么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对此,可通过自我压力分析表来分析当前面对的压力源,从家庭、工作和生活三个方面,搞清楚我必须承受的压力、我可以施加部分影响的压力和我完全可以控制的压力。只有准确了解压力的来源,才能更好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寻求社会支持,积极行动起来去消除压力源。社会支持包括来自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中年女教师而言,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是缓解和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可以消除她们因工作繁忙而对家庭的愧疚感;来自学校管理者的社会支持可以更好地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面对压力中年女教师要学会改变生活习惯,做到劳逸结合。中年女教师只有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和健康、社会和个人之间学会平衡,才能保证个体的健康发展。很多中年女教师都存在重工作轻生活、重成功轻健康、重他人轻自己的认识偏差,谈起工作、学生滔滔不绝,说起个人生活就感觉没多大兴趣,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起居无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运动减少等,一些中年女教师刚到中年,就已经花颜尽失、老态龙钟。因此,中年女教师要学会科学安排起居生活,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注重劳逸结合,保持心理健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人精力充沛,还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再次,面对压力中年女教师要学会一些放松的技巧。当处于压力状态时,个人会表现出各种身心症状,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症状;还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瑜伽、音乐、按摩、美容护理、休闲娱乐等方式进行放松减压。学校也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中年女教师进行放松性休闲健身活动,缓解她们的职业压力。建议中年女教师通过“本森放松法”来进行自我放松减压。“本森放松法”是由本森博士开发的一种放松技术,具体操作如下:找一个安静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调暗灯光的亮度,找一个舒服的位置躺下或静坐;闭上眼睛,开始放松肌肉,从上到下,逐步放松;注意呼吸,从鼻子吸气,用嘴呼出,配合呼吸肩膀、腹部可以自然升降;每当呼气时头脑里说出一个数字,如 1;持续5~20分钟,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结束[1]。在放松前可以喷上一些淡淡花香的香水,效果会更好。
(二)合理调节情绪
负性情绪会影响工作状态,引发身心疾病,是压力大的症状。阿尔伯特·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这样解释情绪问题,他认为正是由于个体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与现实的刺激事件相互作用,使个体产生了情绪困扰。在这一理论中,个体的情绪困扰主要受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影响,如果能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就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2]。
中年女教师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包括:绝对化的要求,是以个体的意愿为出发,认为某些事情必定发生或不发生,常与“必须”“应该”等词语联在一起,如“我必须把班级管理好”“学生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等。当事情发展与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不一致时,中年女教师就会陷入情绪困扰。过分概括化,是指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是不合逻辑的认知。如中年女教师面对学生成绩不好会认为自己 “能力有限”“不如他人”等,以某一次的结果来评价自己的价值,会导致内疚、自卑、抑郁的情绪。这会让中年女教师陷入极端不良体验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根据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年女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心理自助:找出使自己产生负性情绪的诱发事件,如考试、人际关系等;分析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从理性的角度审视这些信念与负性情绪的关系,认识到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异常紧张情绪;从不同的思维视角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最后产生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巩固新行为带来的积极效果,从而产生正性情绪。
(三)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
对于中年女教师而言,工作在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断挤压生活的时间,使得工作和生活失衡。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作用,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失去工作的热情。中年女教师在工作10年以后进入一种惯性模式,每天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而在工作上的高付出却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时,会感觉疲惫不堪。二是工作耗费了中年女教师太多的情感和精力,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在工作方面付出的代价失去了生活的满足和快乐可能会导致婚姻和健康出现问题。
工作和生活的失衡主要来源有时间的冲突、情感的耗竭等。面对这种失衡,中年女教师要行动起来,调整认知,促进个人不断成长完善,端正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观。正确理解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缓解因工作与家庭失衡造成的矛盾冲突,促使工作因家庭而提高效能,家庭因工作而更有活力;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家庭生活,增加家庭情感投入,使工作和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职业倦怠症状虽然表现在教师个体身上,但不能把职业倦怠的全部责任都推给教师。教师所处的环境、组织存在的影响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因果关系。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其文化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价值观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一所学校追求什么、崇尚什么,外显为校风、内隐为组织的价值观念,它对其内部成员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约束着学校系统成员的行为,协调着学校系统的各种关系和活动[3]。在传统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形成了工作至上的文化特征,忽略了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在这种组织文化下,中年女教师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工作效能,引起情感耗竭,消解职业幸福感,很容易诱发职业倦怠。
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中,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组织文化,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要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上,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目标,做到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激励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之路[4]。中年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为教育事业奉献和牺牲很大,她们是基础教育的宝贵财富。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她们的工作、家庭和生理的实际情况,人性化地安排工作,解决中年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消除职业倦怠于无形之中。
(二)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现行的对一线教师的管理制度大多是组织者制定的,组织过程也是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的。而作为承载者的教师却没有发言权和自主权,被动的接受必然影响工作效果。尤其是中年女教师具有较长时间的一线教学工作经历,她们了解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让她们参与学校的管理,一定可以制定出适合教学一线工作的制度,促进学校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中年女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情感沟通管理。学校组织者与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情感上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更多地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要求,为管理决策提供方向和目标。第二阶段,授权参与管理。学校组织者不可能“事事过问样样管”,可以授权部分教师去完成管理工作,营造出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学校现状、理解学校的目标,主动承担学校发展的责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阶段,主动参与管理。随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增多,教师会把学校的组织目标内化为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自觉、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中年女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就会唤醒她们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更客观的认识,并能进行自我调节,从而找到全面发展的途径,避免职业发展的迷茫。
(三)优化工作环境,合理减负
中年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负荷大、工作时间长,挤压了休息、生活、娱乐时间。学校组织者应该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学校的管理时间,为教师减负、减压,科学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评比,少交一些不必要的总结和体会,在工作任务允许的情况下弹性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为中年女教师的家庭活动、社会交往、文化娱乐等提供时间和空间,培养她们更多的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可以设立健身房、宣泄室,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引导中年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个人心理状态,宣泄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还可以根据教师结构开办瑜伽班、健美操班、太极拳班等,定期开展文体竞赛,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的压力,把中年女教师从工作单位—家庭的“两点一线”中解脱出来,真正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快乐。
职业是人的第二生命,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过了35岁就已经算是老教师了,一方面是面对工作的压力、新兴教育技术的挑战和不断变革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是较低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无法晋升的职称,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没有方向和希望,自然就会导致倦怠。
(一)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本研究表明:中年女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就是考试压力,它对中年女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影响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造成的。虽然教育系统取消了学校系统的成绩排名,但是很多宏观数据还是会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在部分学校成绩排名仍然是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指标。而家长虽然也希望学校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但是成绩低还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教师不得不通过多写、多练、多留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多想、多讲、多看,这实际上增加了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压力。
对于中年女教师而言,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接受新兴事物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个过程,而现有的课改方式与考核的背离使得中年女教师更加困惑,只有更多的付出才有可能满足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可以避免中年女教师的工作困惑,集中工作的专注力,更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首先,要树立尊师重教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上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维护教师的权利,使教师获得应有的职业尊重[5]。同时,应该加强对尊师重教理念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让社会各界对教师有更多的认同和理解,尤其是中年女教师更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
其次,要充分理解教师的劳动。社会各界不应该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教师身上,一方面家长批评教师是应试教育的推手,忽略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又向老师要成绩。社会各界应该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格,而这一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全盘否定教师的付出。
再次,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师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教师的工资标准,但是教师的工资是由地方财政拨款,各地差别较大,与同地区其他技术性行业比较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远超出国家法定时间,和其他行业相比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情感与精力,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作为中年女教师,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较好的物质保障。以大连市为例,我们在访谈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大连市市区的中年女教师的收入一般在3 500~4 000元之间,与部分地级市相比是较高的,但是与大连市的高房价、高消费和其他行业的高收入相比,这一工资水平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只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就能够有效激发中年女教师的工作热情,缓解她们的职业倦怠。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中年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处于中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使得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因此其工作热情不断下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广泛开展教师技能培训,通过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的长效发展,不断更新中年女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消除职业倦怠。
首先,要培养中年女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调动个人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而被行业淘汰。
其次,要对中年女教师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训,帮助她们学会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再次,要加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兴的多媒体交互技术,让中年女教师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发展与时俱进,不会被时代淘汰,从而增强个人价值感和存在感。
总之,职业倦怠已经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障碍,作为教师中比例最大的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受到中年女教师本人、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年女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管理压力的方法,学会调节个人的情绪,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从内向外抵御职业倦怠的侵蚀。学校的组织者应该提高对职业倦怠的认识和增强人本管理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给中年女教师减负,增强中年女教师的归属感。社会各界也应该尊重教师,切实做到尊师重教,接受并推行素质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内外共同预防和消解职业倦怠,提升中年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30.
[2]埃利奥特·D·柯亨.21世纪的新型理性疗法:将哲学应用于心理学[J].丁晓军,译.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版),2013(4).
[3]金培雄.浅析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14).
[4]刘晓然.试析企业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6).
[5]孙琳琳.中学中年女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编辑:文汝)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11-0035-03
作者简介:李默冉(1981-),女,硕士,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600)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