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02-22 03:35彭华,马休玉,邹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生存质量康复

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引著格式]彭华,马休玉,邹红,等.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0):70~72.

彭华,马休玉,邹红,张新风,郭伟(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来源于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68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个案管理项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干预治疗,研究组另行社区随访干预,观测时间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生活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干预;生存质量;康复

精神疾病已经消耗过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约占20%,排名首位。据WTO推算,到2020年精神疾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25%[1]。慢性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病的一种,病情呈慢性迁延、逐渐衰退状态趋势,而且治疗的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生活质量差,复发率高,容易致残。以往该类患者绝大多数长期住在精神病院内,或者出院后单纯用药物治疗,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这样既会损伤患者的社会功能,又会造成他们不能全面回归社会,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我院专门成立686办公室,对重性精神疾病项目进行管理和治疗,并定期进行社区随访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86项目登记并进入个案管理的患者,满足以下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满足Ⅱ型精神分裂症(Andreasen提出)诊断标准;③病程≥2年;④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⑤入组时PANSS总分>60分,阴性因子分>30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7分;⑥受试者均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智能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文盲、药物或酒精滥用患者。共收集120例,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研究组(社区随访干预)和对照组(非社区干预)各60例。研究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38.55±9.42)岁;病程3~17年,平均(10.34±7.53)年;入组时PANSS总分(72.64±6.75)分。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44±9.53)岁;病程2~16年,平均(9.89±7.93)年;治疗前PANSS总分(72.65±6.38)分。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研究流程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药物治疗,由门诊医师根据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做出剂量调整。研究组另行社区随访干预,针对病情制定的个性化随访方案,定期入户调查,督导家属按量定时服药、及时发现疾病复发征象及异常行为,鼓励参加社区集体精神康复活动,共观测6个月。治疗前后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

2)社区干预方法我院686项目办公室建立精神疾病康复与防治网络,以社区为基础,由精神科专业医师对辖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实施治疗方案及生活能力康复计划,定期查访,以多种形式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①服药管理:通过讲座及培训的方式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服药的重要性,可以稳定病情、预防复发、减少危险事故。要求患者定时定量服药,不能任意加减药品。家属每次督查患者服药到肚,服完后检查口腔,由家属专人保管药品,每周清点存药数量,储备适量药品。②定期体检:每月监测1次血药浓度、三大常规、空腹血糖、生化、心电图、B 超、体重、腰围等,若有异常立即向社区医师报告并处理。③康复指导:每月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与患者及家属单独沟通,了解近期病情变化,回答有关家庭护理知识,辨识复发征兆,做好基础预防。④社区康复活动:每月组织患者及家属到社区参加集体康复活动,如文娱节目、跳舞、唱歌、读书会、野炊等。每次活动根据参与情况向优胜者发放奖品,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⑤健康教育:每季度在社区举行1次精神疾病健康教育,由心理专家对患者进行科普知识宣教,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咨询,现场普及康复知识,讲解药物应用,使患者充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

1.3 统计学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以Epi-Data3.1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组内计量数据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6个月后,两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较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WHOQOL-100量表各领域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精神支柱和生活质量领域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WHOQOL-100评分比较分

组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组治疗前13.28±3.3456.74±11.1949.35±8.2832.72±8.2684.75±12.0310.17±3.7512.46±3.53治疗后19.63±2.2776.31±9.2553.13±4.5239.69±6.5596.28±14.4417.65±2.42*18.24±2.53对照组治疗前12.83±3.4562.42±11.1248.44±6.1729.48±4.5779.17±9.6410.47±4.0811.21±3.19治疗后13.19±2.3863.86±16.1351.28±4.6333.89±7.5294.81±10.3211.23±3.8513.44±2.75

3讨论

目前,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治疗体系,通过长期社区干预、支持性居住、过渡期宿舍、集体式家庭等形式给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支持[2]。社区综合康复模式能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减少家属照料的负担,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疗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的生存质量,促使康复并全面回归社会。Kopelowicz等[3]提出家庭健康教育、肯定的社区治疗、规范的药物治疗、社会功能训练、支持性就业的一体化模式是促进精神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Cullberg等[4]开展了社会技能培训(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发现康复者的家庭活动、卫生、休闲、理财能力明显提高。

该体系目前在我国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安晓东等[5]研究认为,经社区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存质量要优于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方文莉等[6]以社区为基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高效的社区康复模式,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等方面,其意义是重大的。本研究以社区为基地,通过心理家庭干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门诊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疾病康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为建立完备的社区干预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为期6个月的社区康复干预,发现两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较干预前下降,但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下降更为明显,表明社区康复干预活动可以改善患者思维贫乏、淡漠、退缩的症状。并且,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生活质量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这说明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掌握对自身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等.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2):125~128.

[2]傅伟忠,张明,秦虹云,等.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评估[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13~116.

[3]Kopelowicz A,Liberman R P.Integrating treatment with rehabilitation for persons with major mental illnesses[J].Psychiatr Serv,2003,54(11):1491~1498.

[4]Cullberg J,Mattsson M,Levander S,et al.Treatment costs and clinical outcome for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a3-year follow-up of the Swedish ‘Parachute Project’ and Two Comparison Groups[J].Acta Psychiatr Scand,2006,114(4):274~281.

[5]安晓东,李守春.不同干预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影响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25~27.

[6]方文莉,陶华,季卫东,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26~29.

[编辑]一凡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30-0070-03

通信作者:

[作者简介]彭华(197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与研究工作;邹红,shmily810615@sina.com。

[基金项目]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1609)。

[收稿日期]2015-06-23

猜你喜欢
慢性精神分裂症生存质量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近期效果观察
利培酮片与阿立哌唑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效果对比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奥氮平和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