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015-02-22 05:53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挑战马克思主义



我国目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程健康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力渗透、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以及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论指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的宣传引导、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我们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挑战;对策

目前,随着全球化大潮的迅猛冲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出现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出现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范围内被“边缘化”的风险不断加剧。科学评估社会转型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探讨目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种种挑战,对保持和重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基于自身特殊利益的需要而对现存社会经济关系的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目前,学术界根据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社会成员的认同程度以及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把意识形态划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一个社会制度和政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民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起着扩大政治认同、进行政治整合、规范政治行为、增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促进政治稳定的巨大作用”[1]。非主流意识形态则是反映社会上非统治阶级或阶层利益诉求的思想观念,是存在于社会不同阶层和集团中、未被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意识形态。主流意识性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转型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力入侵的大背景下,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缩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危机和挑战,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危机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扩张联系在一起的,它最初萌芽于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地理大发现,真正形成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阶段,到当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革命、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伴随着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各个国家的文化产品、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相互碰撞交锋。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思想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密切的经济往来中,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的交流、碰撞在所难免。“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互动速度和频率,从而使外部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更加迅速和深刻”[3]。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西方文化的强力渗透下,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影响力和延续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利用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因此,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强势渗透,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二)西方各种思潮和错误理论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但又愈来愈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除了居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特别是目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西方各种思潮竞相涌入中国,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带来严重影响,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严重冲击。当前在思想领域影响我国社会的错误思潮主要包括:宣扬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普选制、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等为内容的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主张实行宪政改革的宪政民主思潮;倡导实行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平等价值观的“普世价值”思潮;主张经济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市场万能论”,否定公有制、否定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和调控的新自由主义;否认历史发展规律性、否认历史的主流和本质、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吹毛求疵的分析而全面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主张思想多元、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公正人权、倡导走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反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把改革开放前说的无限美好、甚至主张搞阶级斗争、试图为“文革”翻案的新左派思潮;主张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过分地崇尚消费和享乐的消费主义等等。以上种种思潮目前在中国高校的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不断传播,其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种种乱象强力冲击和淡化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干扰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企图用各种杂音、噪音干扰和影响改革开放大局,引发了人们的政治信仰危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迷茫和动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运行法则,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助长了“一切向钱看”和“一切向利看”的社会风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与人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为金钱和利益关系,金钱和资本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背后,出现了人们精神家园的残缺,由此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和各种非道德主义的泛滥,各种各样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唯利是图充斥着社会,人的各种本能开始表面化并趋于合法化,人们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的人文关切被切近的利益所代替”[4],物质利益的获取愈来愈成为个人活动的唯一目标,一切都是手段,只有金钱才是目的。一些人为了钱,可以致他人利益于不顾,可以贪赃枉法、损公肥私、挖国家墙角,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于是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坑蒙拐骗事件屡见不鲜、假冒伪劣猖獗、失信行为频现的种种乱象,这些都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奉献以及吃苦耐劳、奋发进取、助人为乐等价值取向格格不入。可以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扭曲,主流意识形态日益受到冲击和淡化,种种世俗价值观念开始滋生和蔓延,使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年人深受其害。

(四)信息网络化的挑战

互联网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现实地域疆界的限制,为人们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性,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行为。“发达的电讯网络使信息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导致各种有关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全球规模的水平上”[5]。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社交网站和微信等,为人们进行沟通互动和即时交流搭建了一个方便的平台;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使人们可以更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信息的即时传播、海量发布、共享共用的特征,使人们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类信息难以做出清晰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使人们更容易摆脱主流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影响,这在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国家对意识形态掌控的难度,导致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最初起源于美国,在互联网领域起主导地位的也是美国,美国不仅占据了全球八成以上的网上信息资源,而且控制了绝大多数网络核心技术和软件与硬件的生产和开发。“由于美国利用资金、技术上的巨大优势牢牢掌握着网络建设以及信息发布的主导权,目前美国文化占据了网上信息资源的90%,使人们一进入因特网就进入了美国文化的环境之中”[4]。凭借着在互联网以及信息发布上占有的绝对优势,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展示反映自身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主义、思潮及其价值观念的主要平台,也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载体。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49亿人,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86%为移动端用户。面对网络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以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误导,国家对民众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已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领,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可以说,目前在互联网领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入侵与反入侵、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持续的,尽管它没有直接的对峙与拼杀和直接的武力冲突,但却是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五)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挑战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思想的上层建筑,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形式和理论体系,它“以国家政权为基础和传播手段,并为国家政权提供‘合法性’的文化基础,对意识形态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家政权是否稳定”[4]。意识形态工作历来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是党组织和号召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国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通过多方努力,逐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仰和广泛认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苏东剧变后世界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战略重点。冷战结束后,为了更好地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政治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不知不觉中被“西化”和“和平演变”,如他们极力宣扬的“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国家主权过时论”等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他们还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经济贸易(如电影、电视、唱盘、软件等)相结合,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其意识形态。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十条诫令》指出:“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6];“贸易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手段,它还是美国思想和理想借以渗透到所有中国人意识中的渠道”。所以,“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6]。普通大众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心理认知,不能透过现象认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面对西方商品的大举进入不仅欣然接受而且还以此消费为时尚,对碎片化的外来产品狂热崇拜,其思想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被渐渐西化,导致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不断弱化,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不断加深。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面对各种复杂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力冲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控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过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法宝,现在和未来也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科学指南。在现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也导致了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但是,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并不等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上我们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结果必然导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大厦的坍塌和整个意识形态的失序,必然引起人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前车之鉴,我们必须引以为戒。要做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指导地位不动摇,又必须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于与时俱进,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概括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贴近大众的语言风格启发民众自觉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认同,同时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在承认、尊重社会意识多样化的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对话和交流,认真吸取其他意识形态的积极因素补充、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增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在当今中国,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根本路径在于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从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准则四个方面为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进行行为选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准则,它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凝练概括成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渠道、多路径展开。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对全体国民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

(三)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引导,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和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培育民众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的主阵地,也是唱响主旋律、开展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意识形态领域不是真空地带,如果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就会去钻空子。在舆论阵地更加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牢牢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努力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渠道,大力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对民众的引导,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上,要摈弃教条化、空洞化和抽象化的理论说教,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按照切近实际、切近生活、切近群众的要求,用通俗朴实的中国语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通平民百姓可理解、可认识、可接受的精神食粮,将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广大群众,大力增强全体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上层建筑。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个上层建筑问题首先需要从生产力这个最终根源入手,因为强大的经济基础是维护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放眼世界,一些国家之所以发生“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造成国家解体或陷入混乱,归根结底在于没有解决好国内民众的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环节。目前,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民生领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搞建设,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和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广大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理顺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才能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王淑芳.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12-2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3] 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4] 童萍.文化民族性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8.

[5] 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49.

[6]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J].中华魂,2001(10):22.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Countermeasure Exploration

CHENGJian-kang

(Ideological & Political Department,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Abstract:Marxism,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our country,encounter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under the general background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strong penetration of western capital ideology,diversified spreading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public opinions,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It is our inevitable choi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with Marxism as the core that we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Monism guiding role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vigorously cultivat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reinforce the publicit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by media,and consolidate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socialism.

Key words:mainstream ideology;Marxism; 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15)06-0003-05

作者简介:程健康(1965-),男,陕西临潼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5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挑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