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城镇化视野下的文化传播

2015-02-21 01:00钟铭金
雪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城镇化农村

钟铭金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这一过程中在文化传播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城镇化过程中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文化传播

一、村城镇化与文化传播简述

有人认为城镇化并非仅是人口聚集到城市以及城镇数量逐步增加的过程,这一过程实则还会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的发展以及演进的具体过程,包括经济以及政治还有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改变过程。更多学者认同把城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通俗地说城镇化就是农村居民认同城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过程,并把这种认同逐步与自身融台,渐以形成自身的素质。简而言之,农村在实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文化传播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现阶段农村城镇化不能与文化传播实现协调发展,形成了城镇化建设许多新难题,必须认真对待并尽快解决。

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文化传播的意义

长期的农村生活和实践形成了农民的基本观念,特定的农村社会交往形式以及文化心理特征较为明显。传承农村生活独特的文化传统,并将新的文化认同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是文化传播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饪务。

三、探讨村城镇化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文化传播的水平越高,可以提供更趋完备的文化方面的资源:适宜的公共文化能够为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加坚实文化基础,促进改变农民的思维方式,使其对城镇文化和生活由认同到融入,促进农村城镇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

四、农村城镇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文化传播的现实影响

1.城镇化发展不当,传统农村文化流失严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促进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使得农村建设以及发展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倾向,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保护的倾向较重。城镇化的过度开发,使农村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文化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公共文化成单向流动,农民缺乏参与性。现阶段公共文化在具体传播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无视各地间的实际差异,文化下乡活动千篇一律,多数公共文化设施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传播模式形成了呆板的单向流动,作为主体农民对于文化的吸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共文化预期的传播效果无法实现。

3.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逐步减少,文化建设主体较弱。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逐渐转换为进城务工或是定居城市的人群,原有生活模式彻底改变,转换为新的社会职业以及社会身份。青壮年作为这一农村发展最为重要的中坚力量和群体的较少和衰弱,使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逐步弱化。很多农村独特的传统手艺无法传承,出现了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在传承方面的断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会阻滞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阻碍高质量的实现农村城镇化进程。

五、探讨农村城镇化如何实现与文化传播协调发展

1.深度挖掘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大众传媒在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电视媒体以及手机等现代化传播媒体的介入,加速了农村现代文化的传播,使农民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广,更加快捷,并提高了参与性,使农民的思维方式等方面逐步与城市接轨。对于城镇化进程而言,大众传媒已经成为解决城乡观念冲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深层次地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思维,将城镇化与大众传媒有机结合,可以更好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2.促进农村文化特质的保护。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遇到“发展瓶颈”,出现“逆城市化”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文化特质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妥善加以保护,不仅要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以及手工艺;还要不断创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农村城镇化并非要用高楼取代农村现有建筑,也不能完全用城市文化控制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发挥和保护农村文化现有的特质,提升农村文化内在的层次。

3.实现新农村建設与公共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从我国的发展全局看经济转型必须同文化融合实现协同发展,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更要突出文化在社会整体变迁中的积极作用,没有了文化元素的魂儿,只能实现高楼林立的城镇的表象。优秀的公共文化理念深入村民内心,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推动农村建设与公共文化传播的真正融合。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城镇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