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发, 曾玉珍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跨学科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教育整合研究
周开发,曾玉珍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与信息素养课程几乎都是单独开设的选修课程。由于缺乏具体的学科教学情境,这类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学生也经常抱怨它们与后续课程学习缺乏关联,选修只是浪费时间。本文以“复杂性科学与哲学”课程改革经验为基础,探讨跨学科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整合的途径。研究发现:跨学科整合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和独立探究意识,也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术能力训练机会,并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整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图书馆员能起到直接且积极的作用,并实现从单纯提供信息的服务者向学术指导与信息服务并重的教育者转变。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课程整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快速变化并日益复杂。在科学发现日新月异、技术需求日益增长的世界中,每个公民要想取得成功,就需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而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技能是21世纪大学生成功度过教育生涯、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和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生存技能。因此,许多国家相继在高等教育课程中推进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以培养具备新时代生存能力的现代公民。
N世代(Net Generation)的大学生每天都在网上寻找和使用着各种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和改变着网络信息。他们不停地发短信、上网冲浪、浏览资讯、看地图、拍照片、拍视频,整天浸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超级消费着网上的内容,或者干脆在网上瞎逛。可是,他们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技能,不完全了解网络和电子工具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1]。
因此,应该如何培养N世代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技能,以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资源?应该如何以科学概念和相关问题为媒介,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有效地整合进学科课程中?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协作环境,以促进教师和图书馆员之间的合作教学?这些都是亟待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复杂性科学与哲学”通选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研究了跨学科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教育整合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复杂性科学与哲学”是我校新开设的一门通选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大学生了解复杂性科学的核心问题、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批判性思维,基本掌握学术文献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一)批判性思维
近年来,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育教学文献研究表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有效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技能最有效的教育模式。目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在众多批判性思维定义中,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类:一是哲学家提出的基于非形式逻辑的定义;二是心理学家依据认知理论提出的元认知定义。下面简要介绍三个最有影响的定义[2]。
1962年,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在一篇论文中给出了“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简称CT)”的定义,随后又多次作了修改[3]。其最新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4]。
20世纪80年代末,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也为了对批判性思维教育进行评估与指导,美国哲学学会组织46位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运用德尔菲方法重新界定了批判性思维,并提交了一份专家共识声明。专家们一致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价、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在此报告中,Peter Facione详细列出了批判性思维所需的6项核心技能和16项子技能,同时也罗列了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具有12项情感倾向。可见,这个定义已将批判性思维延伸到情感领域[5]。
1994年,理查德·保罗(Richard W. Paul)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元认知,即“批判性思维是你在思考的时候,考虑自己的想法,以使自己更好地思考”。他将批判性思维聚焦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思维活动阶段:分析思维,评价思维,改进思维。他还提出了8个构成要素和9项思维标准的批判性思维模式[1]。
苏格拉底最早认识了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并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提问法”,旨在通过问题引导而不是知识讲授,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获得知识。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系统而深刻的、训练有素的高级思维技能,可以用来探究复杂的问题与观念,揭示隐含的假设,探求事物的真相,作出合理的决策[6]。
(二)信息素养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概念。目前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年提出的,即“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7]。
40年来,信息素养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广泛倡导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了解信息素养入门》,建议世界各国在教育、健康、工商业及政府等四大关键领域均应开展信息素养初步行动,制定相关策略,以增进全民福祉。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并确立为大学生培养和毕业的基本目标,以提升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8-9]。
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众多的信息素养定义和标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素养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同认识。有些人将它们定义为学习技能和工具,有些人突出信息的行为或态度,而其他人则强调学习与研究的技能或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尽管对信息素养定义和标准有不同的解释,仍然能够找到目标和能力的共同点。引用最广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即是典型代表。该指标体系由标准、表现和学习成果三个板块构成,详细分为五大标准、 22 项表现指标和87项学习成果。其中五大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0]: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获得所需信息;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评价信息及信息源,然后将所选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库和价值体系;标准四,作为个人或团队成员,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目标;标准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熟悉许多与信息使用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
大多数教师和图书馆员相信信息素养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实用的操作性知识。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将信息素养的概念转化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素养教学需要以PBL课程或研究项目为背景,教师和图书馆员双方主动进行合作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中获得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11]。
大多数教师和图书馆员也相信,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蕴含了信息素养的要求,信息素养标准也包含了批判性思维技能。个案研究发现,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之中的教学模式,是推进批判性思维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策略[2]。
二、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整合
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整合(Critical Think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简称 CTILAC)是一种课程整合模式。它以PBL课程和学术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学科概念和学科相关问题为主题,将批判性思维技能和信息素养能力整合到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教授、学习和评价中,并通过教师和馆员的合作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协同发展。
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表明,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整合到学科课程是必要的,而且国外一些大学已实施了信息素养的课程整合项目[12]。
(一)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融入学科课程,目的就是要在整个大学期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系统地奠定技能发展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问题求解、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技能是21世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6项核心能力。学生要想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职场成功所需的各项技能,在大学四年里他们就必须能够持续参与合作性问题求解,积极自主地查找、批判性评价和使用信息。为此,他们需要在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和发现意识的支持性环境中得到有创意和创新精神的教师的协助和指导。可见,问题、疑问及论题是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将现有的课程改造成PBL课程,并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确保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等6项核心能力的系统、持续发展,并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13-14]。
(二)在具体的学科和课程背景下培养CT和IL技能效果最佳[15]
与其它类似的技能一样,要想很好地掌握CT和IL技能与知识,必须将它们放在特定学科背景中加以发展,而不是将CT和IL设为独立课程进行抽象的教学。然而,目前的CT和IL教育大多单独开课,主要由哲学或心理学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各自承担教学任务。这种课程很难吸引学生参与,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经常抱怨这类课程无用,看不到它们与学科课程的相关性和学习的必要性。这或许是目前高校CT与IL课程得不到广泛重视的原因之一[16]。
在“复杂性科学与哲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我们采用了CTILAC整合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课程整合后,克服了独立式CT与IL课程或短期强化训练的弱点,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乐趣,丰富了教学活动与课堂讨论,学生更主动、更充分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表现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的培养效果最佳。
(三)CTILAC整合将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和馆员的教育潜能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图书馆及馆员不能只是信息的提供者,而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教学责任应由各学院共同分担,而不应该仅限于图书馆。CTILAC整合模式有利于教师和馆员的密切合作。馆员通过参与研讨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研究帮助,使学生更加关注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技能,在课程教学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中直接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专业发展和个人业务能力方面,馆员也能获益匪浅[16]。
(四)将CTILAC整合进学科课程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案例研究表明,由于学时有限,独立的CT与IL课程很少能够吸引本来时间就越来越有限的学生的兴趣与修读。因此,迫切需要将CTILAC整合进学科课程之中,着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组织和批判性评价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信息环境下的有能力和自信的学习者,不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进行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整合
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整合(CTILAC),既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构思,又要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详细设计,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虚拟学习环境的辅助作用[17-19]。
(一)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发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构思之中
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经验累积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科专业背景下,通过广泛的主题探究与实践体验,CT、IL才能得以掌握并持续发展。为此,在编制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构课程模块时,应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全面融入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体系中,从而系统有序地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整合进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20]。
虽然在培养方案层面进行CTILAC整合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必须进行这样的整体设计,CT和IL是学生适应复杂多变世界的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以PBL学科课程为平台促进CTILAC整合
PBL课程是以科学概念和相关问题为主题,通过各学科课程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融合为一项能力,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提问、做出假设、收集和分析数据、描述观点、给出论证。PBL课程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讲课内容和教师为中心。将现有的课程改造成PBL课程是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整合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21]。
(三)将CT和IL融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应将CT和IL学习成果融入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之中,并开发评价量表,对学生的CT和IL情况进行前测和后测。只有学生清楚地了解了CT和IL学习成果与评价标准,才会有兴趣和动机参加课堂讨论与图书馆研讨会,以证明自己的CT和IL表现水平。如果没有人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一点,学生是不会也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学术资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2]。
在进行评价活动时,评价任务应明确要求学生主动查找、分析、评价和综合使用信息,同时反思他们的体验。评价任务也给学生、教师和馆员提供了有用的反馈,告诉学生进步得怎样,他们潜在的优势和弱势是什么,老师的教学是否达到目标,图书馆馆员的指导是否发挥了作用。因此,评价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CT和IL技能,有利于老师和馆员改进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技能的教学与指导。
(四)开展教师/馆员合作式教学
CTILAC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主动开展有效的合作教学。因此,学校必须超越专业领域的狭隘视野,鼓励馆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合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学术活动提供专业帮助。如参与PBL研讨会,为学生提供专家指导,举办讲座,参加班级在线论坛;与教学人员一起设计合适的任务和活动,参与教学中期检查以及期末评分工作。另外,还可制作一个跨学科批判性和信息素养主页,宣传培训项目和课程材料、电子课件、示范课程;开设专门讨论如何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教学的电子论坛[22]。
(五)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复杂性科学与哲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新的研究性综合论文作业,以反映批判性思维技能和ACRL制定的5项信息素养标准,并借此引导学生熟悉科学研究过程。该综合作业以3~ 6人合作的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因为小组活动是激励学生参与信息检索和批判性评价过程的最有效方式。各小组完成不同问题的研究,先用思维导图初步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确定适当的关键词进行有效的检索,查找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或数据库,最后利用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性评价。
研究性综合论文作业要求如下:选择一个有趣的复杂性自然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使用图书馆各种学术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3000~ 5000字论文,对所选复杂性问题进行概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用所收集到的资料来支持你的观点。文献引用要求:学术期刊论文中文4~ 8篇、英文2~ 4篇,硕博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或研究报告2篇,学术著作2~ 3本。明确告知学生抄袭是一项严肃的学术违规行为,一旦发现有人抄袭,其成绩将以0分处理。
(六)创建虚拟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具有全天候、互动性、自定步调等特点,可用于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CT、IL自主学习机会。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可提供在线教程、电子资源、资源导航、小测验等学习资源。还可使用讨论板和聊天室等功能激励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19]。
四、结语
第一,开发PBL课程是实施CTILAC整合模式的关键所在。批判性思维技能与信息素养能力都属于操作性的技能,必须通过分级的、持续的、真实情境的实践训练才能掌握。因此,应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以跨学科概念和科学问题为媒介,将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要素整合进所有PBL课程中。并在PBL课程评价时,将CT与IL融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中,而不是只评价课程目标。
第二,CTILAC整合模式是促进合作教学和团队学习的催化剂。CTILAC整合模式能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研究策略,使用检索与呈现信息的技术,批判地评价和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同时,运用CTILAC整合模式能引导教师和馆员主动建立友好和依赖的合作关系,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协作学习团队。
第三,CTILAC整合模式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和馆员教育使命的转变。CTILAC整合模式既使学生满意也令馆员高兴:一方面,学生熟悉了学术研究的具体过程与技能,提高了批判性思维技能和信息素养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与学生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馆员直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个人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方面也获益匪浅,实现其从信息服务者向学术指导与信息服务并重的教育者转变。
参考文献:
[1]Tapscott D.Growing up digital: 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98.
[2]Schroeder Robert.Merg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utcomes-making meaning or mak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C]//Carroll Wetzel Wilkinson,Courtney Bruch.Transfor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tersecting Frontiers of Self,Library Culture,and Campus Community Chicago.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12:131-151.
[3]Ennis Robert H.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A proposed basis fo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62):81-111.
[4]Ennis Robert H.A Super-Streamlined Concep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EB/OL].(2013-10-17)[2014-11-20].http://faculty.education.illinois.edu/rhennis/.
[5]Facione Peter 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R].RIE Report,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Newark Del,1990.
[6]Paul Richard, Elder Linda.Critical thinking:The art of socratic question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2007,31,(1):36-37.
[7]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 1989[R/OL]. [2014-01-14].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cfm.
[8]曾晓牧,孙平,王梦丽,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64-67.
[9]Bundy Alan.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Principles,Standards and Practice[M/OL]. 2nd ed..[2014-01-12].http://www.anziil.org/resources/Info%20lit%202nd%20edition.pdf.
[10]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Performance Indicators,and Outcomes[M/OL].(2013-03-12)[2014-12-13].http:// www.ala.org/acrl/ilstandardlo.html.
[11]Lilian Mitchell-Kamalie.Successful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Librarian-lecturer Collaboration[D].Bellville: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2011.
[12]Ho Wai Pan Anthony.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Curriculum:Collab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Faculty[D].Hong Kong: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4.
[13]蔡伟仁,丁卫东.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20-23.
[14]Christine Irving.Integrating Information and Critical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EB/OL].(2013-01-23)[2014-10-25].http://www.caledonianblogs.net/information-literacy.
[15]高协,宋海艳,郭晶,等.面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0-14.
[16]Bellevue College.Critical Think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Updated August 26, 2003[R/OL].(2013-04-23)[2014-10-26].http://www.bellevuecollege.edu/lmc/ilac/critdef.htm.
[17]Mardi Mahaffy.Encourag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student library research:An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J].College Teaching,2006,54(4):324-327.
[18]陈绍东.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19]Dold C J.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A model for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40(2):179-184.
[20]Consortium of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CONUL).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Curriculum[R/OL].(2013-03-12)[2014-12-05].http://www.conul.ie/committees/documents/CONULILintegratingfinal.doc.
[21]Katherine Schilling,David S Ginn,Patricia Mickelson.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seeking skills and activities into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J].Bull Med Libr Assoc,1995,83(2):176-183.
[22]Joyce Lindstrom,Diana D Shonrock.Faculty-librarian collaboration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struction,2006,46(1):18-23.
(责任编辑:张璠)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ZHOU Kaifa, ZENG Yuzhe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urse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re almost the elective courses offered alone. Lacking of specific teaching situation, these courses are difficult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So, the teaching effect is poor. Based on the reform experience of a general educational course “complexity science and philosophy”, the way to the necess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integrat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 information literacy across the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We find that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ourse can stimula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desire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consciousness, and can most effectively achieve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goal. Secondly,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librarians provides a full academic ability train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nd help them form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Finally,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librarians can play a direct and positive role, and realize the important transforming of their roles from simple provider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educators.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utonomous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05-0115-05
作者简介:周开发(1963-),男,江西贵溪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中的复杂性、面向多主体的教育及仿真、批判性思维;曾玉珍(1964-),女,江西吉安人,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信息素养教育。
基金项目: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大学课程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13XJA880008);201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整合模式研究”(13SKG05)
收稿日期:*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