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蕊
(信阳师范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区域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国内外学者围绕着开放型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自亚当·斯密提出指导对外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以来,国外学者提出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它们共同构建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实际汇率变动性指数等测度贸易开放度和货币自主性程度检验法、储蓄—投资相关性检验法等测度资本开放度的衡量指标。国内最早提出“开放型经济”概念的是周小川,他提出了“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充分地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1]。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目前,国内对开放型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从不同角度对开放型经济进行界定,如认为开放型经济就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国际化的经济[2]28,是具有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3],是一个市场和一种资源[4]。
二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省域经济的开放度进行衡量与对比。曾海鹰等从对内开放度、对外开放度和旅游开放度三个维度,构建了由内贸依存度、内资投资比重、外贸依存度等6 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5];肖俊夫等从开放程度面、开放结构面和开放支撑面三个维度,构建了由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外资投资比重等22 个指标的评价体系[6];陈子曦从地区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和开放潜力三个维度,构建了由地区人均GDP、外贸依存度、普通高校数等13 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7]。
三是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范良等运用两变量VAR 系统方法,对1982—2004 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开放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正向协整关系[8]。
四是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程、经验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对策。在对1978 年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上,裴长洪根据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将其划分为放开搞活和下放经营权阶段、培育外贸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阶段、贸易自由化和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体制阶段[9];黎峰则从要素禀赋动态优化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劳动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和技术输出阶段,并认为目前正处于由劳动输出阶段向资本输出阶段过渡[10]。在对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总结上,裴长洪认为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经验是成功解决了如何在体制转型中实现贸易自由化、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创造了区域突破的经验和正确选择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9]。在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张二震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的有效动力机制[11];高虎城提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关键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12];裴长洪等提出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的5 个基本目标和6 个基本特征[13]。
国内外对开放型经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研究视角多集中在国家层面,在区域层面上集中在省域层面,市域层面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致力于在上述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实证分析河南省的18 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推动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发展开放型经济要对内对外都要高度开放。因此,评价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要着眼对国外的开放,而且要关注其对区域内和国内的开放。本文借鉴相关文献将开放型经济现实发展程度分为对内开放度、对外开放度和旅游开放度的研究方法,将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对外开放度和对外开放度二个维度。
按照科学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基本原则,参照相关文献对经济开放度衡量指标的选择,本文选择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外资企业数量、外资企业投资额、当年新增外资企业数量等5 个指标来度量对外开放度,选择内贸依存度、民间资本开放度和旅游开放度等3 个指标来度量对内开放度(见表1)。
表1 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统计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4)。表2 显示了2013 年河南省18 个市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情况。
表2 2014 年河南省18 省辖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概况
国内外对于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测度发展水平的方法通常有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DEA 等方法。因子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性强的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一个因子,既保留了原有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又能找出影响因变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来分析河南省18 个地级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20.0 对收集的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的KMO 检验值为0. 710,Bartlett 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00.916,显著性概率小于0.001,表明统计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3)。
表3 KMO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2.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分析
根据因子提取中的主成分法默认的特征值大于1 的提取原则,获取3 个公因子F1、F2、F3(见表4),且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876%,说明3 个公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以此评价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原始数据的复杂性。
表4 主因子特征值、累计方差贡献率
3.因子载荷矩阵分析
因子载荷矩阵体现了原始变量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为了更准确地解释命名各个主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结果显示(见表5),外资企业数量(X3)、外资企业投资总额(X4)、当年新增外资企业数量(X5)和旅游开放度(X8)在第一个主因子(F1)占有较高的载荷,可以解释为对外开放中的投资开放水平;外资依存度(X2)和民间资本开放度(X7)在第二个主因子(F2)上具有较高的载荷,可以解释为对外开放中的资本开放水平;外贸依存度(X1)和内贸依存度(X6)在第三个主因子(F3)上具有较高载荷,可以解释为对外开放中的贸易开放水平。
表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4.各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计算结果
采用回归法和SPSS 20.0 自动生成各主因子得分,利用各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作为权重,然后与各主因子得分加权求和,即
F = (48.976% /86.876%)× F1+ (24. 074% /86.876%)×F2+(13.827% /86.876%)×F3,得到河南省18 个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6)。
表6 河南省市域外向型经济综合得分及排序
根据各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得分,将河南省18 个市域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是较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即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等,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出口加工区等项目的建设,招商引资不断取得进展,推动了开放型经济不断提升。
二是一般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大于0 的以驻马店为代表的8个城市。从区位上看,除驻马店和三门峡外,其他7个城市均毗邻郑州,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这8 个城市是河南省的工业集中区和优势区,如洛阳是河南省重工业中心,洛玻、洛轴、洛铝、洛钼、大唐电厂等公司均在洛阳,焦作是典型的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
三是较低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小于0 的以濮阳为代表的9 个城市。从区位上看,这9 个城市中除开封距离郑州较近外,其余城市均距离郑州较远,部分城市如信阳市主导产业还是农业,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来投资和旅游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如郑州市要抢抓机遇,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等基础上,以郑州航空港和郑州国际陆港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为目标,加快郑州自贸区和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贸易规模化运营以加快形成国际网购品分拨中心,提升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企业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走出去”[14]。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在坚持进出口并重和内外需协调的基本原则下,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比重,通过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现代服务业[15]。
开放型经济程度较低的区域,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等对外开放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的条件下,积极通过扩大对内开放来提升整体的经济开放度。为此,需要积极推进简政放权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有利于扩大对内开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完善吸引企业投资、改善要素供给、降低商务成本等政策;加强对内开放和国内合作交流宣传,发挥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健全监管方式方法条件下,放松民间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改革,民营银行、文化传媒、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准入限制,推动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足退够”。
[1] 周小川. 走向开放型经济[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5):4-11.
[2] 马伯钧. 开放经济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李邦君.论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机遇和挑战[J].国际商务研究,1994,(5):9-13.
[4] 李明武,袁玉琢.开放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辨析[J].生产力研究,2011,(1):30-31.
[5] 曾海鹰,任登鸿. 区域开放度指标体系研究及测算[J].经济问题探索,2007,(9):15-19.
[6] 肖俊夫,林 勇. 内陆开放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9):46-48.
[7] 陈子曦.中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5):5-10.
[8] 范 良.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基于VAR 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5,(11):13-20.
[9] 裴长洪.中国开放型经济建立的经验分析——对外开放30 年的总结[J].财经问题研究,2009,(2):3-10.
[10] 黎 峰.开放型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0,(5):61-65.
[11] 张二震,戴 翔.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4,(7):6-12.
[12] 高虎城.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J]. 求是,2013,(24):50-52.
[13] 裴长洪,郑 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4):8-16.
[14] 张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2):50-54.
[15] 袁庆禄. 河南省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时变分析——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方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