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媛,王权红
(1.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2.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人们通过视觉系统获取大量信息,即使是同样的信息,呈现给人们的方式不同,常常也会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处理产生偏差。知觉干扰效应亦称为Bruner-Potter 干扰效应、线索折扣效应,是指更残缺刺激的呈现使部分残缺的同一刺激的识别发生困难[1]。实验者通常会将递进呈现的方式与标准呈现的方式进行比较。如果被试在递进呈现方式下的识别显著低于在标准呈现方式下的识别,那么就证明被试的识别存在知觉干扰效应。
知觉干扰效应常常受到初始呈现、注视时间、学习方式、空白间隔、呈现顺序以及个体差异等低层次信息的影响[2]。汉字是不同于英文单词、图片等的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国内研究发现,汉字的出现频率、结构、笔画、终止水平、空白间隔等均会影响被试对汉字的识别[3-6]。知觉干扰效应似乎不受语义信息等较高层次信息的影响。高文欢、王权红基于ERP 技术的研究发现,知觉干扰效应是一种知觉水平上的加工产物[7]。
特征调节搜索模型(Feature Modulation Search Model)认为信息是由客体所表征的特征集合组成的多模型、多维度空间的组合体。搜索始于由线索或者启动激活的一系列特征。线索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物体的部件,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背景信息[8]。特征调节搜索模型没有明晰背景信息是否会影响被试的识别,只是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有研究表明,特定的背景信息会影响人们对相关物体的识别[9]。背景信息对被试识别模糊汉字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实验证据。在知觉干扰效应的研究中,研究者仍未关注到来自背景信息的影响。本研究希望以模糊汉字图片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图片的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以期探明背景信息的作用,进而为发展和完善特征调节搜索模型提供更多的实验证据。
1.被试
按照自愿原则招募本科生24 名,年龄介于18—21 岁之间。所有被试未参加过类似实验,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完成后可获得现金奖励。
2.实验仪器和材料
实验材料使用分辨率为1024 ×768 像素的联想电脑呈现。程序编制使用Visual Basic 6. 0 软件。程序记录被试答案并判断正误。
实验材料是7—9 笔常用汉字52 个,其中练习程序使用汉字4 个,正式实验使用汉字48 个。正式实验中7 笔、8 笔、9 笔汉字各16 个,独体、半包围、上下和左右四种结构的汉字匹配平衡。实验材料的制作分为两个步骤:(1)清晰汉字图片使用Flash MX2004 软件制作。图片像素245 ×245、白色背景、119 号黑色宋体汉字。(2)模糊图片使用Picfrag 程序制作。模糊图片分为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水平6 等5 个,相应的保留汉字部分的比例为12%、17%、24%、34%和49%。水平2 的汉字图片最模糊,水平6 的图片相对清晰。
3.实验设计
采用2 ×2 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一是运动状态,有静止和运动两个水平。自变量二是呈现方式,有标准方式和递进方式两个水平。
4.实验程序
被试先进行练习,然后进入正式测试。测试开始,电脑屏幕中心呈现测试图片。图片按照实验条件设定的方式呈现:在静止状态下,图片呈现位置固定不变;在运动状态下,每张图片呈现时依次向屏幕右方移动0.4 厘米;在静止、标准方式下,在屏幕中心位置直接呈现水平6 的图片辨认;在静止、递进方式下,在屏幕中心位置依次呈现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水平6 的图片要求被试辨认;在运动、标准方式下,在距屏幕中心位置右方1.6 厘米处呈现水平6 的图片辨认;在运动、递进方式下,在屏幕中心位置呈现水平2 的图片,在距屏幕中心右方0.4 厘米、0.8 厘米、1.2 厘米和1.6 厘米处相应呈现水平3、水平4、水平5、水平6 的图片要求被试辨认。每张图片的呈现时间均为3 秒,图片间无时间间隔。被试在屏幕光标处输入答案,按键进入下一实验条件的测试。
数据采用SPSS21.0 进行统计分析。被试的识别正确率如表1 所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运动状态主效应不显著,F (1,23)=0.009,P >0.05,即运动状态不影响被试的识别;呈现方式主效应极其显著,F (1,23)=8.44,P <0.01,即被试的识别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23)=0.25,P >0.05。
表1 在不同运动状态、呈现方式下被试的识别正确率(%)
1.被试
选取本科生20 名,选取标准同实验一。
2.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仪器与实验一相同,实验材料与实验一基本相同,但实验二的材料不同在于,用Windows 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将模糊水平6 的汉字图片制作成白色背景和绿色背景两种。
3.实验设计
2 ×2 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自变量一是背景颜色,有常规颜色和特异颜色两个水平。自变量二是呈现方式,有标准方式和递进方式两个水平。
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与实验一相同,依据实验条件呈现图片:在常规颜色水平下,呈现白色背景、水平6 的图片;在特异颜色水平下,呈现绿色背景、水平6 的图片。具体地说,在常规颜色、标准方式下,直接呈现白色背景、水平6 的图片;在常规颜色、递进方式下,按照水平2、3、4、5、6(白色)的顺序呈现图片;在特异颜色、标准方式下,直接呈现绿色背景、水平6 的图片;在特异颜色、递进方式下,按照水平2、3、4、5、6(绿色)的顺序呈现图片。
在不同背景颜色下被试的识别正确率如表2 所示。背景颜色主效应显著,F(1,19)=5.18,P <0.05,即特异颜色的出现降低了被试的识别正确率;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F(1,19)=6.07,P <0.05,即被试的识别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9)=0.08,P >0.05。
表2 在不同背景颜色、呈现方式下被试的识别正确率(%)
实验通过对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的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被试的识别均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另一方面,运动状态不影响被试的识别,背景颜色抑制了被试的识别,但二者都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在实验1 和实验2 中,无论图片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背景是常规的还是特异的,被试在标准条件下的识别均显著优于在递进条件下的识别。这一结果再次证明在汉字识别中知觉干扰效应的存在。
本研究检验的背景信息包括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两个方面。这两类信息与人们在现实场域中的识别密切相关。Luo 和Snodgrass 也曾提及人们在行走过程中对物体的识别,然而他们并未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10]。研究结果表明,汉字图片的运动状态不影响被试的识别。在实验1 中,图片的呈现时间是3 秒,也就是说,图片每3 秒钟发生1 次运动,这与真实情景中的识别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真实情景中,物体的运动多是连续的,而当前图片的运动是间断的,由此推断,运动状态不起作用可能源于图片的运动速度较慢。图片的呈现时间是2 秒,被试的识别仍然存在知觉干扰效应[11]。假设在存在知觉干扰效应的前提下,图片的临界运动速度又是多少呢?抑或是无论图片如何运动,均不会影响被试的识别?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论证。
研究表明,一致的背景信息能够有效增加被试对模糊物体的正确识别次数、降低反应时间[9]。不管是标准方式还是递进方式,特异背景颜色显著降低了被试对汉字图片的识别正确率。推测可能是因为特异背景颜色的出现增加了被试的知觉负荷。特异背景颜色包含的信息与识别汉字无关,该背景的出现增加了被试在短时间内需要处理的知觉信息量,因而干扰了被试的识别。
综上所述,背景信息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这一结论符合特征调节搜索模型的主张。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背景信息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然而,哪些类别的背景信息会对知觉干扰效应产生影响,哪些类别的背景信息不会对知觉干扰效应产生影响,还有待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被试对汉字图片的识别存在明显的知觉干扰效应。运动状态和背景颜色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但是背景颜色会显著降低被试的识别正确率。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区分背景信息的类型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增加对视觉识别有利的信息会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1] PEYNIRCIOGLU Z F,WATKINS M J. Cue depreciation:when word fragment completion is undermined by prior exposure to lesser fragment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86,12(3):426-431.
[2] 汪媛媛,李 辉,王权红. 线索折扣效应研究概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0):1946-1948.
[3] 李菲菲,王权红. 学习、频率和结构方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7,30(3):547-551.
[4] 王权红,李菲菲. 学习、笔画和线索注视时间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9,32(4):936-938.
[5] 汪媛媛,李 辉,王权红.终止水平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2):160-163.
[6] 杨昕岳,王权红,陆其林.地震经历对插入空白间隔的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13,45(5):517-522.
[7] 高文欢,王权红.关于知觉干扰效应的ERP 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2):270-275.
[8] SCHULKIND M D. Feature modulation search:a novel memory search model that extends the perceptual interference effect to musical stimuli[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2,28(2):346-352.
[9] MELISSA D,MATHIEU B B. ERP evidence for the influence of scene context on the recognition of ambiguous and unambiguous objects[J]. Neuropsychologia,2015,72:43-51.
[10] LUO C R,SNODGRASS J G. Competi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perceptual interference in picture and word identific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1994,20(1):50-60.
[11] 汪媛媛,王权红,邹增丽. 注视时间对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