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理,刘艳丽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于20 世纪90 年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在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情绪调节处于认知与情绪的中间地带,是一个富有挑战和充满生命力的研究课题。有关情绪调节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基于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1]。本研究拟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注意分散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电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们对情绪调节过程神经机制的清晰认识。同时本研究试图揭示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以进一步探索有关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期望为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Gross 把情绪调节定义为“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1]。Thompson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的内在与外在过程。”[2]近年来,情绪调节领域的研究逐步从关注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转移到关注情绪调节的主体上来,情绪调节也被界定为,个体有意或自动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Gross 认为情绪的产生过程是连续性的,情绪调节可以在任一时间点对其施加影响。情绪生成过程中,情绪调节还可以分为五种调节过程: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情绪反应调整。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展开,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是影响正在发生情绪或产生新情绪的过程[3]3-24。
情绪调节空间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意行为控制、有意注意控制和有意认知改变三方面。相关研究发现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以下简称dlPFC)、腹外侧前额叶(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以下简称vlPFC)的高级认知功能是有意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并通过背内侧前额叶(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以下简称mdPFC)、眶额皮层(orbital frontal cortex,以下简称O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gyrus,以下简称ACC)实现对情绪评价系统的反应[4]。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中,dlPFC、vlPFC 的征用形式及程度会存在差异。
情绪调节时间特征的研究发现,N2 成分可以作为情绪效价强度的ERP 指标[5],即当情绪事件的效价强度发生变化时,大脑对这一改变比较敏感,并且反映在N2 成分脑电特征的变化上。P300 反映有限认知资源在具有显著动机的外在刺激上的分配[6]。Gasbarri 等人也发现,负性图片诱发出较正的P3 成分,但在左半球,表现为女性的P3 振幅较男性大,而在右半球则反之,呈现半球与性别的交互作用[7]。在近些年的情绪调节研究中,对另一ERPs 成分——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以下简称LPP)的研究逐渐增多。LPP 是中线上的脑波,在刺激呈现300ms 后出现,并在850ms、1 600ms 达到峰值。以往研究表明,情绪图片呈现期间,LPP 振幅一直较大。近来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LPP 振幅的大小不仅可以反映情绪图片整个呈现过程中的注意活动[8],而且可以作为图片消失后注意活动的有效指标[9]。
P3 可以反映情绪产生早期阶段个体对任务相关刺激注意的增加情况,而LPP 成分可在较后期阶段标识注意对动机相关刺激的持续偏向与加工。但在有关情绪调节LPP 成分的实证研究中,多以该成分的振幅大小特征作为指标。
被试为30 名本科生(15 男15 女),19—23 岁。被试身心健康,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完成实验后,给予每个被试相应的报酬。
本研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自由观看50 张消极和50 张中性情绪图片,两种图片随机呈现,每张图片重复呈现一次。该实验为2(性别:男、女)×2(图片效价:消极、中性)×3(电极点:F3、Fz、F4)的混合设计。
第二部分是被试对消极情绪图片诱发的情绪进行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调节,由100 张消极图片组成,每张图片重复呈现一次。要求被试对第一和第四个block 进行注意分散操作,对第二和第三个block 进行认知重评操作。该实验为2(性别:男、女)×2(情绪调节策略:注意分散、认知重评)×3(电极点:P3、Pz、P4)的混合设计。
从中国情感图片系统中选取负性情绪图片150张,及唤醒度与之匹配的中性情绪图片50 张。两类图片的效价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1,198)=609.407,p <0.001),而在唤醒度上无差异(F(1,198)=1.634,p >0.05)。
被试戴好电极帽,注导电膏等准备工作完成后,坐在被试间里,双眼距电脑屏幕80cm 左右,将坐姿调整到舒服的状态。被试理解任务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前都先对实验程序、任务及操作进行熟悉和掌握。
正式实验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包含4 个block,每个block 由50 张图片组成,分为5 个trial。trial之间眨眼时间为3s,每个trial 包含10 张图片。每张图片呈现1 500ms,图片与图片之间“+”字的呈现时间在1 400—1 600ms 内随机。
自由观看:请留心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每一张图片。
注意分散:请留心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张图片呈现之前都有“+”字出现,当“+”字出现时,请提醒自己:开始执行默数任务,直至一个trial 呈现完毕后把默数数字归零,并从下一个trial 开始继续默数。
认知重评:请留心观看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张图片呈现之前都有“+”字出现,当“+”字出现时,请提醒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即将呈现的图片,想象图片中的情境不是真实的,并想象图片中的事件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采用Neuroscan ERPs 记录与分析系统,按照国际10—20 系统扩展的64 导电极帽记录EEG,以单侧乳突作为参考电极,双眼外侧安置电极记录水平眼电(HEOG),左眼上下安置电极记录垂直眼电(VEOG)。每个电极的头皮电阻保持在5KQ 以下。滤波带通为0. 05—40HZ,采样率为1 000HZ/导。完成连续记录EEG 后,将单侧乳突参考电极转换为双侧乳突参考电极并对数据进行离线处理。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图片刺激呈现1 000ms 为分析时程,刺激出现前200ms 为基线。伴有泛眼、眼动、肌电等伪迹的数据均被排除,振幅在±75uV 之上的在叠加中自动剔除。
根据Moser 等人的研究以及本研究目的,选取以下6 个电极点F3、Fz、F4、P3、Pz、P4 为分析电极。通过观察波形图并参照相关文献确定测量窗口,分别为:N2(200—300ms)、P3(300—450ms)及LPP(450—600ms、600—750ms、750—900ms、900—1 000ms)。各种条件下波幅的平均值导入SPSS15.0进行差异检验。
1.男性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时的ERP特征
消极、中性情绪图片刺激在200ms 左右都诱发了N2 成分,在额区最为明显。男性在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条件下,在电极F3、Fz、F4 上的波形图比较,见图1。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200—300ms 时间窗口下,图片效价主效应显著F(1,14)=23.724,p <0.001,且消极比中性图片刺激诱发较大振幅的N200。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男性在自由观看条件下,图片效价在电极F3、Fz、F4 上均差异显著,对应结果分别为:
F(1,14)=18.95,p <0.01;F(1,14)=30.97,p <0.001;F(1,14)=13.26,p <0.01。
图1 男性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时的波形比较
2.男性注意分散、认知重评调节策略下的ERP特征
消极情绪图片刺激在300—450ms 左右都诱发了P3 成分,直到1 000ms 图片消失正电位一直在持续,在顶区最为明显。男性在自由观看、注意分散、认知重评消极图片条件下,在电极P3、Pz、P4 上的波形图比较,见图2。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300—450ms 时间窗口下,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著,F(2,28)=4.914,p <0.05,注意分散策略显著小于认知重评条件下的LPP 振幅。
在450—900ms 时间内的三个时间窗口下,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均不显著;到900—1 000ms 时间窗口时,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著,F(2,28)=3.622,p<0.05,自由观看与认知重评两策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图2 男性自由观看、注意分散、认知重评消极情绪图片时的波形比较
1.女性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时的ERP特征
消极、中性情绪图片刺激在200ms 左右都诱发了N2 成分,在额区最为明显。女性自由观看消极、中性图片条件下,在电极F3、Fz、F4 上的波形图比较,见图3。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200—300ms 时间窗口下,图片效价主效应显著,F(1,14)=12.280,p <0.01,且消极比中性图片刺激诱发较大振幅的N200。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女性在自由观看条件下,图片效价在电极F3、Fz、F4 上均差异显著,对应结果分别为:F(1,14)=11.25,p <0.01;F(1,14)=11.07,p <0.01;F(1,14)=11.81,p <0.01。
图3 女性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时的波形比较
2.女性注意分散、认知重评调节策略下的ERP特征
消极情绪图片刺激在300—450ms 左右都诱发了P3 成分,直到1 000ms 图片消失,但正电位一直在持续,在顶区最为明显。女性在自由观看、注意分散、认知重评消极情绪图片条件下,在电极P3、Pz、P4 上的波形图比较,见图4。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300—450ms 时间窗口下,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著,F(2,28)=13.752,p <0.001,三种条件下两两差异显著。在450—1 000ms 时间内的四个时间窗口下,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均显著,具体如下:F(2,28)=14.202,p <0.001,注意分散条件与自由观看、认知重评差异均显著,自由观看与认知重评之间差异不显著;F(2,28)=6.597,p <0.01,自由观看与注意分散条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F(2,28)=5.729,p <0.01,自由观看与注意分散条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F(2,28)=6.189,p = <0.01,自由观看与注意分散条件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
图4 女性自由观看、注意分散、认知重评消极情绪图片时的波形比较
1.自由观看消极情绪图片时ERP 特征的性别差异
在自由观看条件下,消极情绪图片刺激在男性、女性被试群体中都诱发了N2 成分,在额区最为明显。在自由观看消极情绪图片条件下,男性、女性的波形图在电极F3、Fz、F4 上的比较,见图5。
图5 自由观看消极情绪图片的波形性别差异比较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200—300ms 时间窗口下,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28)=0.380,p >0.05,但女性比男性脑波的振幅均值大。
2.注意分散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
在注意分散策略条件下,消极情绪图片刺激在男性、女性被试群体中都诱发了P3 成分及在随后阶段一直在持续的正电位,在顶区最为明显。在注意分散策略调节消极情绪图片所诱发情绪的条件下,男性、女性的波形图在电极P3、Pz、P4 上的比较,见图6。
图6 注意分散情绪调节策略的波形性别差异比较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300—1 000ms 时间内的五个时间窗口下,性别主效应均不显著。
3.认知重评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
在认知重评策略条件下,消极情绪图片刺激在男性、女性被试群体中都诱发了P3 成分及在随后阶段一直在持续的正电位,在顶区最为明显。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消极情绪图片所诱发情绪的条件下,男性、女性的波形图在电极P3、Pz、P4 上的比较,见图7。
对波幅均值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300—1 000ms 时间内的五个时间窗口下,性别主效应均显著,具体值分别为:F(1,28)=4.898,p<0.05;F(1,28)=8.300,p <0.01;F(1,28)=5.460,p<0.05;F(1,28)=4.834,p <0.05;F(1,28)=8.198,p<0.01。
图7 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波形性别差异比较
脑电波形图及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在情绪性信息加工阶段,在额区出现了明显的N2 振幅,N2 是标识情绪效价强度的指标。在自由观看消极、中性情绪图片条件下,男性、女性均表现出显著的图片效价主效及在额区F3、Fz、F4 三个电极上的显著差异,且消极情绪图片诱发的N2 成分的振幅显著大于中性图片诱发的N2 振幅。而在自由观看消极情绪图片条件下,对诱发N2 振幅的大小进行性别差异比较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女性被试比男性产生的N2 振幅大。
在对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数据表明:男性被试数据显示,在300—450ms 时间区间内,表现出注意分散与认知重评调节策略之间的显著性差异,且在注意分散策略比认知重评条件下的LPP振幅小。在接下来的时间阶段内(450—900ms),调节策略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注意分散策略条件下的LPP 振幅始终比认知重评条件下的LPP 振幅小,且两种条件下的LPP 振幅均表现出随时间进程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在900—100ms 时间窗口内,又重新表现出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著的现象,且认知重评策略条件下的LPP 振幅比注意分散条件下的LPP振幅小。
女性被试数据显示,注意分散始终比认知重评条件下的LPP 振幅小,且二者均始终小于自由观看条件下的LPP 振幅。在300—1 000ms 内的不同时间窗口下,均表现出调节策略主效应显著。在300—450ms窗口下,注意分散、认知重评两策略与自由观看差异显著。450—600ms 时间段,注意分散策略表现出与其他两种条件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在600—750ms、750—900ms 及900—1 000ms 时间窗口下均表现出注意分散与自由观看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而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波形比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LPP 振幅始终最大;在注意分散条件下的LPP 振幅始终比较小,且变化不大;在认知重评条件下,在较早的时间阶段LPP振幅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幅逐渐减小。
LPP 作为标识情绪调节的有效指标,情绪性刺激比中性刺激引发较大的LPP 振幅。LPP 对整个情绪生成过程中情绪刺激意义的评价加工比较敏感[10],因此,LPP 是探究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二者在什么时间开始对情绪生成过程产生影响的有效电生理指标。具体地说,LPP 在较早时间阶段(大约300ms)的减小将表明对刺激情感意义评价加工的限制。相反,当LPP 的衰减开始于较晚的时间阶段,这就表明刺激情感意义的加工已经发生了。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与自由观看相比,在注意分散条件下,大约在300ms 就出现了LPP 振幅的减小,表明在注意分散条件下,对刺激情感意义评价加工的限制;在认知重评条件下,在较晚的时间阶段(450ms 左右)才表现出LPP 振幅的减小,这表明刺激情感意义的加工就此发生了。这也验证了注意分散比认知重评发生在情绪生成过程的较早时间阶段这一理论假设。
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注意分散策略的不同时间窗口下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认知重评策略的不同时间窗口下性别差异均显著,且男性比女性的LPP 振幅均值小。同时,以上结果表明:男性偏向于使用认知重评调节策略,而女性偏向于使用注意分散策略。
[1]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3):271-299.
[2] THOMPSON R A. Emotion regulation: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J]. Monogr Soe Res Child Dev,1994,59(2-3):25-52.
[3] GROSS J J,THOMPSON R A. Emotion regulat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M]. NewYork:Guilford,2007.
[4] BEAUREGARD M. Mind does really matter:Evidence from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psychotherapy,and placebo effect.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2007,81:218-236.
[5] 李继波,黄希庭. 情绪性场景图片加工的ERP 研究:成果与问题[J]. 心理学探新,2010,30(5):45-51.
[6] 刘艳丽. 情绪、情绪调节的ERPs 晚正成分研究进展[J]. 心理研究,2012,5(5):14-18.
[7] GASBARRI A,ARNONE B,POMPILI A,et al. Sex related hemispheric lateralization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evoked by arousing negative stimuli[J]. Brain Research,2007,11(38):178-186.
[8] FOTI D,HAJCAK G. Deconstructing reappraisal:Descriptions preceding arousing pictures modulate the subsequent neural response[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08,20(6):977-988.
[9] HAJCAK G,OLVET D M. The persistence of attention to emotion:Brain potentials during and after picture presentation[J]. Emotion,2008,8(2):250-255.
[10] THIRUCHSELVAM R,BLECHERT J,et al.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EEG study of distraction and reappraisal[J]. Biological Psychology,2011,87(1):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