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主义教育的改造

2015-02-18 01:06:16邵执玉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

邵执玉

摘    要: 在崇尚实用功利及科学理性的现代思维中,永恒主义教育理念成为复古倒退的代表,然而,真正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并非如此。因此,重拾永恒主义至关重要。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通过对永恒主义思想内涵的概括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指明永恒主义的时代意义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现实改造,提出一条重塑经典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 永恒主义教育    主要内容    现实遭遇    现实改造

一、永恒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永恒主义的理论基础

永恒主义者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现象中存在一种永远不变的模式,教育任务是使青年人理解这种模式,从而使人变得客观规范。永恒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古典实在论,世界由“实在”组成,它构成永恒的真理,这些真理又构成永恒真实世界[1]。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其基本原理是永恒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以培养共同人性为目的。教育目的之一是发觉人性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在任何时代和地方都是一致的[2]。第二,教育应该培养理智。理智方面的优点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件好事,作为通向幸福的手段,它也是好事[3]。第三,存在永恒的真理和永恒学科,即古典名著和学科为基础的核心课程。

(二)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

首先,混乱是美国高等教育难以摆脱的主题——大学为谋取金钱而采取手段从而丧失精神、混乱的民主概念导致教育制度的混乱、对进步的错误看法则使我们越来越脱离理性,使各门学科逐渐脱离哲学的大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大学结构松散崩溃。其次,教育目的在两种价值观之间摇摆不定:大学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真理还是为将来的工作生活作准备?这些混乱使得我们在挖掘到课程的实用价值之前,便觉得它毫无价值。

鉴于这些混乱的状况和问题,赫钦斯认为大学应该以真理追求为首要信念,主张在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及名著阅读计划。他明确指出普通教育课程应由西方名著以阅读、写作、思维和说话的艺术组成,再加上数学,它是人类推理过程的最佳范例[4]。赫钦斯于1929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在此期间他一直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为了推行名著阅读计划,他还成立了西方名著编纂咨询委员会,历时7年陆续编纂了54卷《西方名著》丛书。继芝加哥大学改革之后,美国多所著名大学也制定了类似的通识课程,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在美国教育界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永恒主义的现实遭遇

(一)科学至上实用为先的极端工具理性时代

尽管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在20世纪30—50年代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随着后现代进程的推进,这群“激进的复古派”也难以抵挡科学实用主义与极端工具理性主义的洪流。面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科学知识毫无疑问成了唯一答案,并且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建立了无可动摇的霸权地位。赫钦斯眼中的混乱和无序在如今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情况更严重,在科学霸权的统治下,人文价值和精神的缺失使人陷入精神的荒漠,滋生出更多的现代危机。

(二)对永恒主义的批判

在永恒主义产生发展时,就出现同时代的批判之音。芝加哥大学教师哈里·吉迪恩在《民主社会的高级学习》中针锋相对地提出经典名著课程充满经院哲学的味道,中世纪大学是神学导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是人文导向,而现代大学必须将其中心置于科学的方法[5]。布鲁贝克也批评:名著的选择在质和量都很难达成共识,不同的名著教学计划、差异及主观性使得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6]。现代对永恒主义的评判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永恒主义者是以教育的永恒性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性,所以具有明显的阶级性[7];其二,其古典实在论的基础和形而上学的思辨使其具有一元论、绝对论的缺陷;其三,将名著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无法包含人类发展的全部内容,忽略现代思想和科学进步也有失偏颇[8];最后,其思想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忽视社会性和历史性对人的影响和改造。

(三)经典的式微

永恒主义者所宣传的永恒课程——经典名著不仅没有被很好地实施,相反在注重实用的今天,在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式微。经典名著淹没在流行小说、青春偶像、网络文化的大众文化潮流中,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阅读呈现浅显化特点[9]。当今出现的浅阅读现象是指不需要思考的、图文的、跳跃式的阅读,并且更加注重追求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它具有浅表性、视觉性、娱乐性的鲜明特点[10]。当今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典名著很显然不能变成走向社会战场的有力武器。另外,阅读经典名著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不能直接给学生带来分数的提高,在功利主义思想引导下的教育必然选择放弃经典。

三、永恒主义的现实改造

(一)永恒主义的新内涵

不能否认永恒主义的现代意义,否认名著阅读计划的进步作用。西方古典名著中包含所有知识领域最根本的哲学精神,同样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提供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环境,更在完善人格中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传统永恒主义的批判,应该为永恒主义加入新内涵。我们需要明确现代科学与人文理性的关系。实验科学只能从方法层面帮助我们解决处理问题,而确定目的就需要由哲学和理性发挥作用。在这两股力量的交锋中,新永恒主义应该学会以人文精神引导带领科学工具,适当地放松对科学的绝对批判和永恒真理的绝对追求,抛弃体现永恒原则的人文学科的地位应该远置于科学之上的绝对化观点。新永恒主义并不反对科学,其反对的是盲目追求信息数据,完全依靠它代替人的思维和理性的阶段性进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东西”便是人的灵魂和理性对永恒原则的理解,对真善美的本能地追求。只有这些才能引导下一代寻找到一条在永恒的第一原则下最适应环境发展变化的正确道路。

因此,永恒主义具有的时代性的新内涵并不是停滞,更不是倒退到古代,从一定意义上说,永恒主义不仅承认变化的事实,而且主张变化和改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需要变化,需要认识到激进的功利主义对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基于我国教育现状的经典教育之路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模糊仍然是我们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典教育不一定是唯一的最好选择,但绝对是必要的选择之一。我们在教育改革中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只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加入些许永恒经典的因素,让教育在完全功利的监视下获得自己的真正价值,完成教育应该履行的文化使命。

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何为经典。并非所有“古代的”都可以被拿来作为“经典的”加以学习,选择经典名著的眼光应该站在更新的高度。经典教育致力于使人超越世界之沉重而机敏一跃,找到尽管有体重但是仍然轻逸的秘密[11],“沉重”意味着它毕竟经过了死人之手,陈旧而晦涩难懂,但仅仅“沉重”是不够的,学校在为学生选择名著的时候必须考虑“轻逸的秘密”,“轻逸”说明需要引导学生用新的方式把握旧的文本,而“秘密”则说明名著的时代意义——必须通过侦探一般缜密的搜寻才能获取的“古代”所包含的现代因素。当然,我们还要处理好“中外”的问题,我国的经典教育应该首先立足于中华传统,学生首先对我国经典拥有充分的认同和归属,在此之上,再吸取西方经典的精华,而面对古今中外的经典都应该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共同态度。学校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角色,理应担当起选择经典的首任。学校需要制订相应的经典课程和名著阅读计划,为学生提供经典学习的方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合适的学习材料。此外,社会和家庭在经典教育的选择中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社会传媒,功利性社会取向使得社会传媒向着利益驱动,流行文化快餐在极大丰富了娱乐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和误导。社会传媒既然代表社会的价值导向,就应该为社会选择合适且正确的经典材料,减少或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如何将选定的经典材料真正落实到教育中,如何让学生快乐而理性地接受这些经典名著,是新的难题。快乐说明学生是主动学习而非强制,理性说明对这些经典站在批判性的高度,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必须贯穿经典教育的全过程,而批判的接收则是经典教育进步的唯一途径。现在很多教育模式一味强调古文语言的学习,枯燥重复的学习使得学生原有的微弱的兴趣也消失殆尽,经典教育应该着眼于隐含在经典名著中的思想深度、文化含量、审美张力与价值取向,其实施途径应该是阅读、体验、对话、阐释、评价和表现[12]。通过学生的自行阅读和体验,与名著进行对话,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加以阐释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体现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再造。我们必须明确经典应该离学生更近,而不是把经典标榜得神圣不可侵犯而离学生更远。

参考文献:

[1]唐芬芬.永恒主义教育哲学与文化的普同论[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2,(04).

[2][3][4]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9:37-47.

[5]沈文钦.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6,(04).

[6]王丽娟,姜伟宏.赫钦斯的通识教育理念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

[7]李定仁.评永恒主义教育[J].外国教育动态,1985,(04).

[8]洪明.赫钦斯教育思想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8).

[9]孙凌云.高校学生读者的浅阅读倾向及图书馆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03).

[10]吴燕,张彩霞.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11]何雪莲.死人之手:论以名著达致修养[J].教育学报,2012,8(02).

[12]潘庆玉.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阐释
法制与社会(2017年4期)2017-03-01 17:07:19
现代化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组织管理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22:36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5:54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9:30:00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7:03:11
控制输配电施工质量问题措施刍议
东北抗联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世纪桥(2015年8期)2015-09-08 16:05:52